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十一五”时期广东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政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日益枯竭、环境日益恶化、人口日益剧增, 是地球人类共同面临的三大威胁。对于中国,危情更甚:过去的半个多世纪,960多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水土流失面积占了1/3,再加上天然就无法居住区占去1/3,而人口从6亿多增至13亿多, 导致中华民族的陆地生存空间减少超过1倍。衡量人均资源的两个重要指标人均占有耕地和淡水分别不  相似文献   

2.
杨明 《新经济》2009,(1):101-103
资源日益枯竭、环境日益恶化、人口日益剧增,是地球人类共同面临的三大威胁。对于中国,危情更甚:过去的半个多世纪,960多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水土流失面积占了113,再加上天然就无法居住区占去113,而人口从6亿多增至13亿多,导致中华民族的陆地生存空间减少超过1倍。衡量人均资源的两个重要指标人均占有耕地和淡水分别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和1/6。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时期广东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政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明 《新经济》2005,(11):62-64
资源日益枯竭、环境日益恶化、人口日益剧增,是地球人类共同面临的三大威胁。对于中国、危情更甚过去的半个多世纪,960多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水土流失面积占了1/3.再加上天然就无法居住区占去1/3,而人1:3从6'fL多增至13亿多,导致中华民旗的陆地生存空间减少超过1倍衡量人均资源的两个重要指标人均占有耕地和淡水分别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和1/6。  相似文献   

4.
我国人均仅一亩多耕地,在世界人口5000万以上的国家中,列倒数第三位,相当于美国人均占有量的1/12,世界平均数的1/4.我国正面临着每年耕地减少四五百万亩、人口增长一千四五百万的严峻局面,耕地资源正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和影响.苏州市人均耕地仅有0.8亩,约为解放时人均占有量的44%.统计资料表明,从1949年到1994年的46年间,全市耕地面积减少113.34万亩(其中近10年占46%),超过了昆山市和苏州市郊区现时耕地的总和.这是有形的耕地减少.另一方面,47年间,全市人口净增232.83万,等于无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在全国被称之为农业大省,主要标志:一是国土资源分布广、数量大、人均占有资源多。人均占有耕地0.23公顷,比全国平均0.13公顷高0.104公顷;人均占有林地0.37公顷,高于全国平均值,森林复盖率达41%,比全国平均值高29个百分点,比世界22%高19个百分点。二是资源利用率高,开发难度小。农林牧三者用地占总土地面积的87.7%,比全国57.8%高29.9个百分点;三是主要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占全国2%的耕地,提供商品粮占全国4%多,人均  相似文献   

6.
北京是一个拥有1580万常往人口的特大型城市,自然资源匮乏,人均占有水资源不足300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人均土地资源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5;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建国以来,中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目前,中国有耕地22亿亩,人均耕地1.8亩,是世界人均耕地的1/2,1996年粮食总产量4900亿公斤,人均占有粮食408公斤。2030年前后,是中国人口的顶峰时期,有可能突破16亿。16亿人口,以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需要6400亿公斤粮食。即使耕地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到2030年仍然有22亿亩耕地,但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1500亿公斤粮食,难度是不小的。  相似文献   

8.
杨建林  陈意平 《经济师》2000,(10):202-202,205
一、水利资源贫乏晋中地区历来水旱灾害频繁 ,水利的基础地位和命脉作用尤为突出。晋中的水资源主要由降雨形成 ,全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5 2 1mm,东部山丘区降雨量为 60 0 mm左右 ,平川区降雨量为45 0 mm左右。据 1987年采用 195 6年~ 1984年观测资料系列评价水资源总量为 15 .6亿 m3 ,地表水资源为 10 .3亿 m3 ,地下水资源为 10 .4亿 m3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重复计算量为5 .1亿 m3 ,。按这一评价结果 ,以目前人口和耕地计算 ,人均、亩均占有水资源量分别为 5 2 8m3 和 363m3 ,。从 1980年以后 ,由于气候变化 ,降雨量的减少 ,特别是人…  相似文献   

9.
统筹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非常紧张。目前我国人均耕地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6省(市)人均已不足0.7亩。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国务院确定我国2010年耕地保有面积为19.2亿亩,但到2003年底,我国耕地面积已经降至18.51亿亩,降到了2010年耕地保有量底线以下。  相似文献   

10.
<正> 据国家统计部门数字,1949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4.68亿亩,人口5.42亿,人均耕地2.7亩。三十多年来,每年占用耕地面积约1250万亩,累计占用4.7亿亩,同期开荒4.9亿亩,二者相抵,耕地面积略超过建国初期。但人口却增长一倍,人均占有耕地下降一半。预测到2000年耕地还将减少1.5亿亩,人均耕地只有一亩多一点。人越来越多,而耕地越来越少已成定局。人均耕地少和耕地的人口负载过重,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人口在增长,耕地在减少,为缓解日益增长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力,迅速把我国粮食生产搞  相似文献   

11.
土地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一切社会财富的主要源泉,也是人类赖以劳动生息的基本前提。十分珍惜每寸土地,合理利用每寸土地,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国策。我国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土地,但同时也拥有10亿多的人口,人均土地不到15亩;人均耕地1.5亩,只达世界人均数的1/3;尚可开发的耕地也仅有5亿亩左右。人口多,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尖锐矛盾。另外,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城市化的步伐必将加快,城市用地与农业用地的矛盾将日益加剧,从而使人口与土地的矛盾更加尖锐。这个客观现实,将迫使我们不得不把如何更科学、更合理地用好城市土地摆上重要的议程。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把可持续发展确立为中国跨世纪的战略选择。土地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和主要生产要素。我国人均土地面积还不及世界平均数的14%。人均耕地1.4亩,不足世界平均数的1/3,仅相当于澳大利亚的1/34,加拿大的1/20,美国的1/8。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土地的需求量也会不断增长。所以,加强土地管理,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优化配置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3.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几个认识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礼龙 《技术经济》2001,20(10):26-27
耕地是人类宝贵的稀缺资源和一类特殊的资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耕地逐年减少的严峻态势无情地摆在我们面前。据统计,1949-1957年,我国人口平均增长率为2.4%,人均耕地面积减少0.6%;1957-1978年我国人口平均增长率为3.1%,人均耕地面积减少1.9%;而“六五”期间到“八五”期间,15年间我国人口增加了2.24亿,耕地却净减少735.27万公顷(合1.1亿多亩)。为了保护有限耕地资源,1996年原国家土地管理局提出,把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作为土地管理工作的首要战略目标。1997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通知》明确了“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要求采取治本之策,“扭转在人口继续增加情况下耕地大量减少的失衡趋势”。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修订的《土地管理法》指出,“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使全国耕地总量不再减少。保护耕地资源,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已成为我国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政策在实践中却被僵化的理解、扭曲的执行。尤为痛的是,在生态环境已遭受严重破坏的今天,在自然界对人类幼稚行为报复的强度逐渐加大的现实面前,竟然有一些土地问题专家、学在有关“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问题上存在着某些认识上的误区,这就不能不令人深思了。  相似文献   

14.
国际社会对非援助与非洲贫困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洲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世界第二大洲,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2%,拥有丰富的矿物资源和水利资源。然而这个洲却是世界上最贫困、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洲。目前,在8亿多非洲人口中约3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许多国家的人均日收入不足1美元;非洲GDP仅占全球总量的1%,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仅占1.5%,获得的外国直接投资不足2%;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更是达到2530万;全非洲小学总入学率为79.6%;中学入学率只有33%。根据2003年联合国发布的新闻公告,在48个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中,有33个是非洲国家。在世界各国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度日益提高的…  相似文献   

15.
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矛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人口过多与耕地短缺是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矛盾长江流域自清代乾隆年间以来,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清初全国人口不足1亿,乾隆年间增至3亿多,清末人口骤增至4亿。到抗日战争开始,我国人口已达45亿;目前全国人口已超过12亿,仅长江流域人口已超过4亿。因此...  相似文献   

16.
一、城市化建设与耕地保护之间存在矛盾的对立统一 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国土资源部、国家统计局、全国农业普查办公室联合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最新公报显示,全国耕地面积19.51亿亩,人均耕地面积0.106公顷(1.59亩),仍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一半,而且地区分布很不平衡.  相似文献   

17.
九十年代我国农业发展的技术经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因素。我国平均每人占有耕地1.7亩,只相当于世界水平人均占有量的1/4,预计到本世纪末,我国人口将达到13亿,耕地面积将由现在的20.5亿亩减少到19亿亩。人均耕地面积将减少到1.5亩。我国耕地不仅数量有限,质量也较差,优质良田仅占22%,中低产田占78%,总耕地中有59%缺磷,23%缺钾,14%磷钾俱缺,耕层较浅的土地占26%,土地板结的占12%,故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并没有很大的自然资源优势,纯属资源高强度约束型。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动态演变是指人类为了满足需要对土地采取调控措施,土地的生物物理形态如森林、草地及水域等随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动而发生的变化.目前,河北省耕地面积9474万亩,比10年前减少了826万亩,人均耕地不足1.4亩,耕地资源形势严峻.近些年来,河北省林地及绿化建设步伐虽在加快,但当前人均有林地面积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2,排在全国26位.  相似文献   

19.
对闽江水资源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闽江是福建省最大的河流,水系总长2872km,流经我省36个县、市,流域面积60806km~2,约占全省总面积的一半。闽江年径流量多年平均620亿m~3,流域人口约1100万,人均水资源量5645m~3;流域耕地756万亩,亩均水资源时8214m~3;两项分别是全国平均数的2.5倍和11.8倍。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在当今全球水资源紧缺的年代,管好用好丰足的闽江水资源,对我省政治、经济、军事都应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2、闽江中上游已建、在建1万KW以上水电站所形成的水库,其有效总库容量超过50亿m~3,但汛期调节性能均差。距福州85km的水口水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湖南地区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资源利用不尽合理,以致生态失调,生产不够稳定,山区人民生活较为困难。一、湘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大 1.土资源、水热资源丰富,为农业多熟制生产和经济作物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湘南地区为省内人口较少、耕地比较多的地区之一。全区土地总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98.84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1.16亩(全国人均1.19亩);垦殖指数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