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总会计师》2013,(12):159-159
导语:近日,中国多个城市再度被雾霾所笼罩。似乎已成常态的雾霾天气,让民众很焦心。恶劣的空气质量不再只是一个警告,而是已成切实的危害。雾霾下的中国,"大城市们"正在与令人窒息的持续雾霾作斗争!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许多大城市出现了“群租”现象。即一套住宅,同时出租给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人居住,居住标准大大低于政府规定的最低要求。最近,一些地方对这种现象依法进行了整治,整治的手段包括了规劝直至清理违规租赁,等等。对此,有人提出了疑惑。  相似文献   

3.
4.
《上海企业家》2007,(6):54-54
据报道,今年劳动节,一个全新的词语进入人们的视野——过劳族:平均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基本没有休息日,睡眠不足,三餐不定……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对北京、上海等四大城市的调查,已经有7成白领成为“过劳族”。网民认为,“过劳族”现象应引起有关方面重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如今,一些带着大城市记忆和不同生活方式回到家乡的年轻人正与小镇本土青年融合在一起,称为“小镇新青年”。研究报告显示,高达63%的小镇新青年曾经在一二线城市工作学习。家乡政策持续向好、宜居性稳步提升,吸引着他们回归可在这些看到机遇的小镇回流青年看来,“回来并没什么大的不同”,工作在家乡、周末在别处的双城生活或许是当前最适宜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春节长假结束,曾在上海打拼5年的王远成,继续留在家乡的机关里。他羡慕那些游走在大城市和家乡间的年轻“候鸟”们,可以踏上返回异地他乡的路。  相似文献   

7.
谢作诗 《新电子》2014,(8):58-58
时下,雾霾和拥堵成为中国各大城市的通病。然而遗-感的是。大家不约而同想到的治理办法,是限号、限牌,限制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8.
落月 《乡镇论坛》2010,(33):24-26
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到上海学习,并留在这个大城市里工作。我的家乡位于中部某省,一个千人村庄,人均4亩地,村子里也有穷人,但普遍的生活并不很难。我曾经在许多时候,在许多人面前,表达过对家乡的热爱。捉过鱼的小河,翠绿的麦田,甚或是田野里的一座座坟,都曾是我无数次情感停留的所在。只是这些都留在了记忆里。如今,我要讲述我眼前的家乡,讲述我所见到的农村图景,而这样的图景更多的时候是被忽视和遮蔽掉的。  相似文献   

9.
从长沙机场往西南方向驱车约两个小时,就能到我家——湖南某个人口密度第一的地级市。常住人口714万,GDP在2000亿元左右,在这个人口结构复杂、房价在3000-4000元左右的城市,外来打工者和从北上广的返流人群占据了不小的比例,所以虽然是准三线城市,但日新月异的变化程度并不输给大城市,这次回家最深刻的感觉是,三线的市场,一线的消费力,从老家的数字生活来看,这里不存在什么鸿沟。  相似文献   

10.
涂俊明 《乡镇论坛》2011,(14):29-29
今年,浙江省三门县健跳镇西郭村村民叶某来到江苏省溧阳市埭头镇的前六村,承包了这里农户的13亩土地,种植大棚西瓜。瓜苗落地后,一转眼便进入了生长期。为了加快西瓜的生长速度,他开始给瓜秧追施肥料。同时,为了防止西瓜炭疽病,他来到一家农资商店,选购预防炭疽病的农药。店主热情地推介了一种叫做“阿妙”的农药,说可以有效预防炭疽病并且促进生长,叶某满心欢喜地买下了一批“阿妙”,当天就喷洒到瓜田里。  相似文献   

11.
2009年6月16日,广东省各大城市开展“能源紧缺体验日”活动,全省公务员不得开车上下班是这次体验中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12.
戴鑫  陈维维  李根  戴红光  蔡兴 《商贸与会计》2006,(11):45-48,F0003
2005年3月,武汉开始刮起了一股“掉渣儿烧饼”之风。随后,这个小小的“中国式比萨”横扫了包括北京、上海等在内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但到了2006年年初,“掉渣儿烧饼”已经风光不再。以武汉为例,昔日排长队购买的景象已一去不复返,大多数店面门可罗雀。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作为特色小吃的“掉渣儿烧饼”,竞沦落到被武汉有名的小吃一条街——户部巷所“驱逐”的境地。  相似文献   

13.
姜继玲 《新前程》2010,(4):18-19
有54.7%的"80后"选择逃离京、沪、广等大城市,且不仅仅是处于城市边缘层的"蚁族",还包括那些具有不错发展前景的非本地白领。  相似文献   

14.
廊坊,位于河北省中部偏东,北临京都,东与津门交界。南接沧州,西和古城保定毗连,地处京津两大城市之间,环渤海腹地,享有“京津走廊明珠”和“连京津之廊、环渤海之坊”等美誉。  相似文献   

15.
建立品牌说到底就是建立与消费者之间的独特感觉。如果注意在广告宣传和品牌形象塑造的过程中进行情感渗透,使消费者对这种品牌产生一种特别的感,那就会在通向成功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世纪是以知识产业为核心的世纪,企业间的竞争是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的核心能力的较量。在这种情况下,品牌的影响力更为突出,人们考虑最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宝骏找感觉     
杨与肖 《经营者》2012,(12):44-45
如何让品牌形象深入人心,是“微车大佬”进军乘用车界的最大挑战,也是宝骏当前最大的软肋  相似文献   

17.
炎炎夏日,心向大海。多场大雨,让身处内陆城市的人们无须远行即可感受“城市海洋”的风景。北京、南京、武汉……随处可见积水,大城市的水位,像房子的价位一样,不断攀升。  相似文献   

18.
低碳产业、低碳博物馆、绿色经济……从2008年初首次推出“低碳城市”试点至今,一项项节能减排的项目在我国各大城市启动。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2011,(8)
正当味千向全国各大城市不断扩张之际,接连爆发的“骨汤门”、“欺诈门”、“添加剂门”却让味千拉面遭遇进入中国以来最严重的品牌危机。  相似文献   

20.
四月,安徽芜湖小城,乍暖还寒。空气中散发着迥异于大城市的恬淡与安逸,要不是鼎鼎大名的年广九,或许这个小城至今还会悄无声息地穿梭在时光的隧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