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总结已有的股权溢价之谜理论,在进一步了解目前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股权溢价之谜的成因,深化所涉及的相关论点,分析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结合全局与分段样本,利用H-J方差界的思想综合考察标准模型对我国自股票市场成立以来的历史数据的解释效力,探讨我国是否存在如西方国家资本市场一样的股权溢价之谜.实证结果发现,通过实际市场数据得出的主要考察参数在模型设定的合理参数取值范围之外,标准模型在分段与全局样本中均不能对我国1992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股权风险溢价提供有效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西方针对股权溢价的理论研究在各类实证“异象”中不断发展,对股权风险溢价的理解也因此不断深化和多样化。其中,具备较强生命力的研究发展方向围绕标准C-CAPM模型对现实溢价解释力不足的原因展开,通过放松标准模型过强的假设而对其进行扩展。从文献梳理来看,改进效用函数假设、改进完全市场假设、改进无摩擦市场假设,以及改进经纪人理性假设的研究,推动着股权风险溢价理论的前进,共同构筑了现代资产定价理论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4.
采用历史法分阶段、分样本测算了中国资本市场1992年至2012年的股权风险溢价,并将测算结果与成熟市场国家组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组的溢价进行了横向比较。结果显示:中国资本市场体现出一个典型新兴国家市场的特质,就平均水平而言市场高溢价和高波动性并存。一方面体现出中国市场在短期暴涨区间对投资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代表着中国的市场投资者与成熟市场国家投资者相比,既承担着更多的风险,也存在着更为急功近利的投资交易行为。  相似文献   

5.
西方针对股权溢价的理论研究在各类实证“异象”中不断发展,对股权风险溢价的理解也因此不断深化和多样化。其中,具备较强生命力的研究发展方向围绕标准 C-CAPM模型对现实溢价解释力不足的原因展开,通过放松标准模型过强的假设而对其进行扩展。从文献梳理来看,改进效用函数假设、改进完全市场假设、改进无摩擦市场假设,以及改进经纪人理性假设的研究,推动着股权风险溢价理论的前进,共同构筑了现代资产定价理论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6.
企业融资问题一直以来在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领域内受到学者的高度关注.在国外,之前一些西方学者的研究发现,对于关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的上市公司会选择发行成本较高的增发方式而不是配股方式进行再融资;在中国,企业的股权融资偏好又与西方的融资优序理论不符.理论界称之为股权融资之谜.以此出发,可以分为国外之谜、国内之谜两条主线,分别阐述已有文献对此问题的解释和观点,并给予评价.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协议转让为样本,考察了国有股权转让中的几个核心问题,即国有股权转让的动机、定价机制及经济后果。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约以42∶50∶1∶7的比例分别转让给了国企、私企、个人和外企,转让动机表现为经济和政治动机并存;在定价方面,转让给国有和非国有经济体的股权溢价并无显著差异,但相比转让给国企,转让给外企股权的价格较高;尽管国有股权转让不会显著影响企业绩效,但通过股权转让实现民营化的公司,其绩效会有显著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经过20余年的高速扩张,我国证券市场建设在取得可喜成就的同时,市场的发展与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如何在准确找出问题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推进市场改革,成为监管层与学界关注的焦点.以股权风险溢价为切入点,透视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通过定量研究明确我国市场的特征,为找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奠定基础.研究发现:从整体来看,我国溢价的算术均值较高,但各年度的溢价水平起伏不定.在多数年份,我国证券市场金融资产的风险与收益出现错配,市场高溢价与高波动性并存.从溢价的长短期趋势来看,我国的长期股权风险溢价在统计意义上数据序列平稳,存在与西方成熟市场国家相似的均值回归趋势;但影响溢价的结构性突变因素仍显著存在,局部溢价特征与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健增势呈背离之势.  相似文献   

9.
中国股票市场动态三因素资产定价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MGARCH-M模型研究了市场、规模和账面市值比等因素对股票动态风险溢价的影响,结果发现,市场因素对组合的风险溢价具有显著的解释力,规模因素对动态风险溢价的解释强于市场因素,账面市值比因素的解释能力最弱。并且发现,风险溢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表现出动态特征,不同组合的风险溢价有较大差异。股权分置改革以后,股市价格发现的功能进一步增强,风险溢价和时变β系数的变化对构建投资组合和进行资产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严重违背了西方融资优序理论,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即资产负债比率严重偏低,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文章从股权融资成本较低,证券市场发展不平衡,高溢价资本收益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并根据分析提出了相关的想法。  相似文献   

11.
投资和消费是人们最重要的经济决策,而投资和消费的选择是由对财富和消费的偏好决定的。在效用最大化的前提下,构建有限理性的效用函数,来比较中国和美国投资者对于消费和财富的偏好。研究的结果表明,相对中国入而言美国人是更加偏好消费的,而中国人更偏重于财富。这样的差异形成的原因可能在于中国的金融市场发达程度不如美国,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如美国完善。  相似文献   

12.
品牌权益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其来源于消费者的品牌认知,消费者感知的品牌效用对品牌权益有重要影响。从品牌忠诚、溢价支付意愿两个维度研究品牌效用对品牌权益的影响,结果发现:产品功能性效用对品牌忠诚有显著影响,而产品象征效用对品牌忠诚影响不显著;品牌功能效用、品牌情感效用对品牌忠诚、溢价支付意愿均有显著影响,品牌象征效用对品牌忠诚有正向作用,对溢价支付意愿影响不显著;同时,品牌忠诚对溢价支付意愿具有非常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Using new monthly series collected together for the first time for Finland,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erform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Finnish equity and money markets as well as the equity premium and inflation from 1912 to 2009. The series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to similar series from Sweden and USA. Continuously compounded nominal returns in Finland have been high, 12.91 and 6.44 % per annum for the stock and money markets, respectively. However,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high annual average inflation rate of 7.77, the Finnish market has provided clearly lower real returns than the US market. On the other hand, the equity premium, 10.14 % per annum, is found to be comparable to that of the United States (9.35 %) and higher than that in Sweden (6.01 %) using an approach similar to Mehra and Prescott (Handbook of the economics of finance, vol 1B. Financial Markets and Asset Pricing, North Holland, 2003). Finally, our empirical evidence suggests that as the Finnish stock market has matured, it shows an increasing degree of informational efficiency while at the same time becoming more intertwined with international markets.  相似文献   

14.
选取国有企业控制权转移的样本,剖析有偿转让和无偿转让这两种不同对价方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对不同的对价方式下控制权转移是否改进了企业的中短期及长期的市场绩效进行经验检验。研究发现:(1)有偿转让控制权的对价方式更易推动上市公司通过操控应计利润调低净资产,提高溢价率,以符合政策要求;(2)在整体上无偿类样本相对于同行业公...  相似文献   

15.
根据市场经营情况适时调整保险费系统对保险公司至关重要。对贝叶斯调整保险费方法进行阐述,运用实例分析说明贝叶斯调整保险费方法估计保险费率的可行性。本文的方法和结论可运用于非寿险实务中小样本数据的保险费估计工作。  相似文献   

16.
性别工资差距是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常见现象,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张给劳动者带来了规模工资溢价,但不同劳动者获得城市规模工资溢价存在差异,那么,城市规模是否有助于缩小性别工资差距呢?基于最新的2017年中国247个城市的流动人口监测数据,构建两步回归计量模型来检验城市规模是否影响了性别工资差距。实证结果显示,233个城市中的男性劳动力拥有更高的薪资水平,但女性劳动力获得城市规模工资溢价比男性高,从增量上缩小了与男性劳动力的工资差距,城市规模每增大1%,女性获得的城市规模的工资溢价比男性高0.097%。可见,性别工资差距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给出了审计师声誉与“质量溢价”的理论模型,然后利用上市公司披露的2000~2002年三年的年报审计费用共2520家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控制住客户规模、业务复杂程度以及审计风险之后,从三年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审计师声誉越高,审计服务价格中的“质量溢价”也越高。国际“五大”合作所的审计服务价格显著高于国内“五大”所,而国内“五大”所的审计服务价格又显著高于国内其他所。这说明审计师声誉和审计服务价格作为审计质量的显示信号,得到了市场的认同,虽然审计市场具有“二手车”市场的特征,但是由于多期博弈的存在,部分消除了审计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相似文献   

18.
从影响保险需求的经济变量入手,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2009年全国各地区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GDP、受教育程度对保费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并在此基础上判断各变量与保费收入的相关程度,结果显示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GDP、受教育程度与保险需求均成正相关关系,对保费收入的提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