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曾文蛟 《发展》2007,(5):42-43
农村贫困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农村扶贫工作,以政府主导的扶贫工作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由于扶贫政策的发展过于注重追求工具理性的效率,而对价值理性的公平追求不足,从而导致了很多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扶贫政策,就必须妥善处理工具理性的效率和价值理性的公平之间的矛盾,不仅要重视工具理性的"真",而且更要重视价值理性的"善",这是发展扶贫政策的唯一路径,也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减少贫困.  相似文献   

2.
崔丽  苏杨  杨文庄 《发展》2007,(11):14-17
授利、造福、方便于民的普惠制惠民政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手段.但目前普遍出现了惠民政策与计划生育政策在导向上不一致的现象,这对保证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效果提出了挑战.根据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从政策过程理论角度分析,未建立有效的政策协调机制是这一现象的主要成因,计划生育部门的政策执行手段与时俱进不够也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低保政策对维护农村地区的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使得政策偏离了预期的效果.基于史密斯政策过程模型四因素理论分析,发现湟中县农村低保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低保标准偏低等问题,提出了要提高低保综合救助水平、提升村民对低保政策的认识水平等建议,以提高农村低保政策执行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首先,提出奖励扶助制度是从单纯的"处罚多生"到惩治与奖励并重的政策;其次,分析该政策调整的原因,主要是基于农村人口现状及发展现状;再次,分析了该政策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三农问题"及党群、干群关系方面取得的成效;最后,针对政策实施过程中在对象确认、资金分配及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和体制是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重要因素,政策的变迁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有着极大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政策问题的研究,分析国家政策变迁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伪满洲国成立后,为了强化对广大东北农村的殖民统治,日伪政权基于立法和行政的双重视角出台了一系列殖民统治政策,根据不同时期这些殖民统治政策实施的目的和强化重点的不同,大体上经历了由"保甲制度"向"街村制"演变,最后走向"国民邻保体制"的一个嬗变过程,并以此来构建日本法西斯在东北农村的殖民统治秩序。  相似文献   

7.
贫困是社会发展的阻碍因素.我国农村扶贫的初始阶段是以经济政策为主导策略的路径,社会政策在经济发展面前处于落后甚至附属的局面.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农村社会政策的建设需要付出更多的关注.本文认为,在农村扶贫过程中,社会政策的建设应该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尤其在需要层次、社会参与、能力培养、资产建设以及社会资本等层面上凸显社会政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发展》2004,(11):12-15
2004年以来,三农问题被提高到"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工作被强调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于是,社会各界便纷纷热炒"三农问题".此刻应该提示的是有关背景:十多年前就已经有了广泛讨论和相关政策研究.兹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9.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当前中国政府面临的艰巨任务。从注意力视角审视我国扶贫政策演进历程,研究发现我国的扶贫历程呈现的动态性演进特征,实质是党和政府的注意力从"选择——转变——分配——再分配——聚合——固定"的阶段性变化过程。从传统的扶贫范式转向精准扶贫模式,由贫困人口瞄准到贫困个人瞄准,我国始终保持对贫困问题的高度持久性的关注。中央决策层的扶贫注意力的观测对当前阶段的精准扶贫政策实践,以及扶贫治理体系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未来新时期,我国扶贫政策的宏观走向具有集合多元化力量联合扶贫趋势;有效衔接扶真贫、摒弃数字扶贫;赋权提能,推进参与式扶贫,形成完善的扶贫开发体系,总结适合于中国国情的扶贫经验,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将现行文化产业财税政策进行简单梳理并分成面向综合类、行业类、广覆盖的财政补助政策;覆盖增值税、进出口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多税种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接企业融资需求、金融机构、资本市场的金融支持政策三类.在此基础上,针对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合理定位财税功能为基础,以扶强扶新补缺的"两扶一补"为理念,以转方式、促重点、建平台为抓手,着力形成我国文化产业财税政策的整合效应.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党和政府对此始终给予了高度关注,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关于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文章对就地就业、离土不离乡、跨地区流动就业和有序转移4个阶段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的演变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2.
刑事政策是国家抑制和预防犯罪的重要对策与策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作为刑事司法的指针,是对我国先前刑事政策的发展与创新."和谐社会"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理论有天然的契合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构建和谐社会对于刑事司法的必然要求.文章从探求"宽1严相济"政策的源头入手,探讨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构建和谐社会下的制定与实施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阐释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并从和谐社会的理念和要求出发,分析"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制度基础,从而为准确把握其时代含义,最终贯彻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屠海鸣 《沪港经济》2006,(11):29-30
以往,谈及香港的经济政策,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积极不干预",或是"大市场、小政府"原则,因为两者都很直观地反映了香港的自由经济体制.至于这两条基准之间有何区别,恐怕少有人关注,直至特首曾荫权在10月中旬明确表态,将放弃"积极不干预"政策,转而采用"大市场、小政府"准则作为香港经济的导向,香港舆论方才恍然大悟.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发生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以期拉动内需,应对危机,我国农村消费需求作为消费总需求的组成部分,其增长潜力巨大.但是农村消费需求的拉动和长效作用机制并未形成和完善.文章从政策和市场两个层面对农村消费需求的影响出发,对农村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做了具体的归类总结,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农村消费需求的拉动与长效作用机制和时序的"倒金字塔模型",分剐从政策和市场一政策结合的层面构建农村消费需求的拉动机制和长效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在具体执行"土地经营权流转"过程中,须制定相应政策和法律保障措施. 十七届三中全会将会议的主题仍然锁定在事关"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村土地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16.
会计政策(Accounting Policy)在西方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而在我国,人们还没有很好地利用它来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理论上的探讨也不多.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会计政策选择成为企业的必然.文章将对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选择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全面吸引各方面人才到农村创业,参与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建设是中央政府提出的重要政策主张.分析发现,农村创业主体依次历经了乡镇企业家的异军突起、农民工创业热潮、大众创新创业的高潮三个演变阶段.农村创业主体演进过程,既是相关制度干预和束缚逐渐弱化的过程,也是农村创业政策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不断完善和强化的过程.在乡村全面振兴、农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支持农村创业主体回乡返乡创业,需要不断补齐新型业态发展设施短板,化解农村土地发展束缚,完善财政资金支持,缩小城乡有别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村各类创业主体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政策土壤,进一步激发农村各类创业主体的潜能和活力,大力培育具有"一懂两爱"情怀的创业主体,让他们能扎根农村成功创业.  相似文献   

18.
张希君 《发展》2007,(1):22-23
农村公共产品是农民生产生活所依赖的基础.搞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是促进农村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然而,由于我国公共产品的供给长期是"重城市、轻农村",城乡二元的公共产品供给政策致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短缺,农村公共服务长期不足,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举步维艰.因此,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体制的改革,完善其供给体制,是当务之急的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在梳理2006年-2016年内蒙古制定实施的科技创新政策的基础上,将其分为供给政策、环境政策、需求政策三类.然后分析了内蒙古科技创新政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供给、环境、需求三个方面提出了优化内蒙古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零利率”政策:缘起、效果与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8年,受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日本经济增长减缓,核心CPI持续快速下滑,日本银行在全球同步降息风潮中调低市场利率,再度实施"零利率"政策.低利率刺激私人部门投机需求膨胀,银行则在审慎经营理念下收紧信贷规模,稀释了BOJ的货币扩张效果,日元的迅速升值可能使日本面临"输入型通缩"压力,成为"套利交易"的重要场所.由于货币当局未来降息空间有限,BOJ必然改革现行货币调控方式,将目前"价格型"政策工具调整为"数量型"政策工具.同时,注重宽松货币政策与积极财政政策的协调,但公共财政超标可能成为财政扩张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