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失时机地推进发展模式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家良 《浙江经济》2004,(22):14-16
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处于“转型”的重要关头。必须加快推进增长方式、经济体制、社会结构三个转型,即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体制由初级市场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型,社会结构由传统城乡二元结构向现代结构转型,并实现这三个转型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央提出把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与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一题,做为实现“九五”和2010年奋斗目标的关键,这对贫困地区来讲,既是一个加快发展良好的机遇,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3.
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确定,到2000年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明确提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奋斗目标,关键是要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这对我们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迫切的任务。首先,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来讲,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快改革的步伐。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本身就是改革的任务。“八五”改革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要在“九五”初步建立  相似文献   

4.
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努力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为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基础。再一次阐述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意义。黑河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加快经济发展,必须下决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经济增长方式,通俗地讲主要是关于发展经济走什么样路子的一种选择。如果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生产要素的提高,通过改善投入产出关系,优化生产要素组合,提高生产要素使用效率来实现,便称为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如果经济增长主…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把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放在实现“九五”和2010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性战略决策地位。这是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现着重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作些初步的探讨。 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当前形势 纵观现代经济发展的历史,随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了两个根本性转变: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它的意义就在于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个转变”的进程及成效。各项经济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两个转变”,落实“两个转变”,交通运输行业也不例外。交通运输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键是优化结构,加快建立我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  相似文献   

7.
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改革经济体制放在同等重要的地  相似文献   

8.
一、当前为什么要把改革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需要我们突出改革,深化改革。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这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全党的一项历史性任务,也是我们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关键措施与根本保证。现在,沿海省市在两个根本性转变尤其是经济体制转变上已经远远领先于我省,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集中精力抓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我们目前还处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攻坚阶段,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才刚刚起步,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任务极其艰巨而繁重。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高扬改  相似文献   

9.
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作为实现“九五”计划和未来十五年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已成为各地区、各部门、各级地方政府重要的方针指南和政策举措。但在实施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清醒地认识,并及时加以解决。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单兵独进”,经济体制的转变“欲说还体”。在“两个转变”的实践进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对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各级政府、各部门研究得多,抓得紧,而对经济体制的转变则缺乏应有的紧迫感和应有的  相似文献   

10.
经济体制的转变,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保证。但经济体制的转变,必须自觉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要求。 目前轰动全国的“长虹冲击”,促使人们认真观察和思考“长虹”与“熊猫”、“牡丹”改革的差别。“长虹”是在80多万平方米的地盘上建起17条彩电装配线来实现规模经营,“熊猫”和“牡丹”则是靠联营兼并来实现规模经营的,双方都是用扩充旧企业的办法实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双方都凭借自主经营的体  相似文献   

11.
企业能否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企业能否经受住市场经济浪潮冲击的关键,湖北省秭归县粮食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经受“粮改”考验,结合企业自身实际,从四个“转变”入手,切实转变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连续三年保持了经济效益的持续、稳定增长。跨入全省粮食系统综合利润考核先进行列,成为全省粮食企业连续盈利不亏榻单位。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确定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目标。面对新形势,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深入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方宇红 《浙江经济》2005,(21):21-23
早在10年前,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同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就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问题,并认为实行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是实现发展目标的关键。10年来,我国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进展不大,与“根本转变”的要求相差甚远。时至今日,再不转变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已难以维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为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又成为热门话题。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思考的是为什么增长方式转变的进程如此缓慢?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动力究竞何在?由此切入,才能找到问题的真谛。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实现“两个转变”,归根结底要靠创新,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创新是实现“两个转变”的必由之路,只有主动创新、不断创新、坚持创新,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两个转变”。一…  相似文献   

15.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国际产业大转移和科技进步加速的趋势,着眼于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和建设和谐辽宁的战略目标,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是着眼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提升城市化水平,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体制由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变,社会结构由城乡二元向城乡一体化转变,再创发展新优势的客观要求;对于锦州市主动接轨环渤海、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我国40多年特别是  相似文献   

17.
深刻理解和努力实现“两个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中明确提出了“两个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同时,明确指出这是实现“九五”和2010年奋斗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正> 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要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来不是孤立进行的,在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它与经济体制转换、就业等密切相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质上是用何种机制提高资源的利用和配置效率问题其实,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就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这个问题迄  相似文献   

19.
李峰 《发展》1998,(11)
农业产业化是当前经济条件下实现农业增长方式和经营方式根本转变的有效形式,是实现农业第二次飞跃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各级党政组织紧紧围绕农村支柱产业开发,从培育和发展专业大户入手,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怎样理解和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谈几点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