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我国经济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主战场.2015年5月8日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作了整体部署.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成为中国制造业迈向成功的关键推动力.兰石集团顺应国家政策导向,积极实施"出城入园",紧抓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的重大机遇,大力推进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极大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智能制造企业创新效率关乎我国未来制造业的全球地位,对于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具有重要作用。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和Tobit回归方程,测算智能制造企业两阶段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智能制造企业创新效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涨幅较小,还存在很大提升空间;高研发高转化和低研发低转化类智能制造企业数量最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创新效率优势明显,个体和行业差异均较大;科技水平、资产规模、创新基础环境、股权集中度对两阶段创新效率均具有正向影响;政府支持、人才结构、市场结构对技术研发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但对经济转化效率存在负向影响。最后,从制定合理有效的政府支持政策、完善科技投入管理制度、规范市场竞争机制、合理调整创新人才结构4个方面提出提高我国智能制造企业创新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面对市场的发展和比较优势的逐渐丧失,我国的制造经济须向以创新为核心的服务经济转型,在转型当中制造业必须通过服务化过程,才能根本改变企业现有的技术水平低、利润率低、缺乏品牌竞争力的现状.本文通过对服务性企业在整个经济当中进行知识创造和创新的机理进行剖析,揭示了制造业服务化的实质过程,以及为什么在服务经济中,生产方式当中制造业的服务化对于创新产生和实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徐东华 《经济》2022,(2):22-25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关乎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及未来制造业全球地位.智能制造发展重在把握时代特征、立足制造本质、紧扣智能趋势.当前,我国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交汇点,机遇与挑战并存,制造业市场需求加大但供给适配度不高,产业链供应链显著优化但...  相似文献   

5.
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是发展中国实体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之一,而促进制造业创新则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重要手段。本文整合了2005—2016年“地级市—行业”面板数据,以工业机器人产业园设立为拟自然实验,探究区位导向型产业政策对制造业创新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这一关键机制。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产业园的建立带动了制造业创新规模和创新质量的提升,自动化程度较高和技术复杂度较高的行业享受了较多政策红利。机制探讨表明,区位导向型产业政策发挥创新驱动效应的关键在于园区扮演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角色,激发了园区内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合作,有助于科研成果与实体产业的有机融合。异质性分析表明,良好的营商环境、优厚的金融服务和人才引进政策有利于政策的创新驱动效应发挥。本文的发现总结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助力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的中国经验,为中国通过实施区位导向型产业政策推动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落实制造强国战略提供了学理依据和完善方向。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0—2017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基于实物期权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理论揭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由行为金融学视角出发,考察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突破式创新具有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在先进制造业中更显著;管理者过度自信可削弱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突破式创新的抑制作用;相较国有制造企业,非国有制造企业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更显著,且管理者过度自信在非国有制造企业中的调节作用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其作用机制发现,融资约束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制造业突破式创新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对制造业降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寻求高质量发展机遇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6,(11)
实干,才能兴邦。在经济领域,实干的涵义是打造持续健康发展的实体经济。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支柱,发展制造业是实现我国转型发展的主要途径。我国制造业虽然连续五年在全球制造业的比重保持第一,但依然存在大而不强、缺乏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不足。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国要认真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制造业的经验,以国家为主导,鼓励创新,营造良好环境,以企业为主体,发展"四化"(专业化、服务化、精细化、智能化),提升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传统制造业是我国工业经济的基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为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为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智能转型做好了铺垫。然而,我国传统制造业智能制造的发展到目前还存在着很多挑战。文章以沈阳机床集团为例,对传统制造业通过智能制造进行转型升级进行了案例分析,提出了装备制造业通过智能制造进行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以推动我国传统制造业能够通过智能制造顺利进行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正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中国制造"的产品附加值低,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是其中的缩影,改革开放以来,以晋江和莆田为代表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基地纷纷崛起,通过发挥比较优势的作用,形成规模效应,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然而,在市场格局演化过程中,晋江市逐步发展成为"品牌之都"。究其原因,无非就是晋江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通过产品升级和品牌创新,探索出一条产学研合作的发展道路,而这恰恰是国内体育用品制造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将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升到增强国家经济实力、保障国防安全、确保全球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高度。2012年3月,奥巴马提议创建由15个制造业创新研究所组成的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作为制造业创新研究所的概念验证性行动,增材制造创新研究所于2012年8月成立,以开放创新与协同创新理念为指导,采取联邦与私营部门1:1的资助机制、共享管理的组织模式等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其会员数量在两年时间内从成立之初的58个发展到95个,为研究所的可持续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结合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美国增材制造创新研究所的协同创新机制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如下启示:分工协作避免重复;发展先进制造综合能力;协同促进创新集群发展;建立市场化的参与回报机制。  相似文献   

11.
科技创新竞争日趋激烈,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在归纳智能制造有关研究基础上,比较两岸智能制造发展的产业基础、贸易基础、合作基础,分析《中国制造2025》和台湾“生产力4.0”发展方案的政策规划,对比两岸智能制造企业、研究机构等支撑平台,并从合作模式、合作领域、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给出两岸合作发展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2.
吴承先  王伟  刘春鑫 《时代经贸》2012,(16):84-84,87
面对市场的发展和比较优势的逐渐丧失,我国的制造经济须向以创新为核心的服务经济转型,在转型当中制造业必须通过服务化过程,才能根本改变企业现有的技术水平低、利润率低、缺乏品牌竞争力的现状。本文通过对服务性企业在整个经济当中进行知识创造和创新的机理进行剖析,揖示了制造业服务化的实质过程,以及为什么在服务经济中,生产方式当中制造业的服务化对于创新产生和实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是公私合作、商业化运营的一个成功实践,通过政府牵引、企业主导、高校和科研机构支持,充分整合各种创新资源,形成了一个“产学研政”合作共赢的创新生态系统,打通了先进制造技术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商品化、规模化生产的创新链条,为美国制造企业提供经过验证的先进制造技术和应用示范,促进前沿创新技术向规模化、经济高效的制造能力转化.我国当前正在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先进制造领域,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是其中的一项重大工程.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围绕特定的先进制造技术整合创新资源、打通创新链、商业化运作、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并重等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4.
发展智能制造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或地区制造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通过分析智能制造特征和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升级过程,提出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发展影响因素理论模型,运用中国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实证数据对理论模型及相关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国家政策、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建设、集成互联、数字化转型等因素正向影响智能制造发展。从技术创新、政策制定、信息技术等方面提出提高智能制造能力的建议,为促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通用目的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进入全面融合发展的新阶段。智能制造成为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重要载体。本文以186个应用场景创新案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融合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以新技术的创造性应用为导向的场景创新在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场景创新的产业化应用与商业化竞争促进了人工智能技术更新与迭代,为人工智能技术升级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充分发挥绿色技术的关键支撑作用是加快建立和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关键。本文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以2010—2021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智能制造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智能制造能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技术整合在智能制造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起正向中介作用。在异质性分析方面,智能制造对高水平和高难度的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独立的研发创新和前端研发生产环节的创新活动的作用会更显著;当企业规模较大、资本较为密集以及位于东部地区时,智能制造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研究结论可为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进而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新旧产能转换加速推进,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重中之重是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提质.《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智能制造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也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主攻方向",更是我国现代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新方向.无锡市钱桥街道作为惠山区的工业中心,素有"焊管之乡、冷轧之都"的美誉,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工业互联网、区块链、智能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的不断突破,数字经济实现逆势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推动大数据、智能传感器等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从我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现状出发,研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从要素共享、创新驱动、生产方式三方面分析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机制,最后从政策设计、创新研发、区域协同发展角度提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刘璟 《经济论坛》2024,(4):142-152
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应用发展为数字平台经济快速崛起和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尽管大湾区核心城市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且拥有特色的制造业生态及创新体系,但整体上,大湾区智能制造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制造业智能化程度不高,创新能力不足,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文章基于典型案例分析,归纳出大湾区独特商业、产业和创新生态协同的各项特征;以制造业生态优化升级为导向,以数字平台经济发展为契机,提出构建协同高效的共育机制;以数字赋能推动制造生态的优化和提升,构建智能制造新生态;最后,在数字技术应用的基础上,提出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20.
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是持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为探究制造业技术需求、数字经济赋能对非市场与市场导向下智能制造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基于技术创新需求拉动理论,引入数字经济赋能构建投入-产出两阶段模型。分析发现,当政府研发补贴较高时,劳动替代需求与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投入呈倒U型相关,对智能制造研发投入产生挤出效应;以效率提升为主的技术市场需求通过影响企业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投入,间接推动技术创新产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表明,数字经济赋能正向调节市场导向的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产出,但对非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不具赋能作用。在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发展优势的同时,应依托需求拉动机制开发更多需求侧政策工具,进一步激发智能制造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