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行为金融学作为金融学理论研究的新领域,与现代金融理论的理性分析框架相比,更注重人的实际心理和经济行为,从而为金融决策提供了更为现实的指导。本文评述了行为金融学对现代金融理论缺陷的修正中取得的理论成果,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行为金融学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证券市场的有效性理论是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论基础上的,该假说是主流金融学和现代投资理论的核心理论基础之一,从它出发的一系列金融理论指导看现代金融理论的投资决策和实证分析。然而,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有效市场假说理论上及实证上的质疑与争论日渐增加,行为金融学理论也伴随着这个争论过程逐渐成热,并互提出一系列逐步体系化的来自于实证研究和心理学研究的理论证据。本文回顾了这个争论与发展过程,并互认为,围绕着证券市场有效性命题的争论,其核心在于对信息、理性和基本价值等基础概念的理解差异上,同时在信息理论和预期理论的基础上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了对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并且从这种角度出发再认识金融市场有效性争论中的核心问题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分散度的金融市场的羊群行为研究   总被引:91,自引:1,他引:90  
本文使用个股收益率的分散度指标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羊群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和William等 (1 995)对美国证券市场的实证结果作比较 ,结果发现我国证券市场的羊群行为程度高于美国证券市场的羊群行为程度。对市场收益率处于极高和极低水平的回归系数的比较发现 ,在市场收益率极低时的羊群行为程度远高于在市场收益率极高时的羊群行为程度 ,这个结果可以用期望理论中的决策者对于损失、收益的不同态度来解释。  相似文献   

4.
现代金融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逐渐摆脱了过去那种纯货币理论的状态,确定了资产定价在金融学中的核心地位。1952年,马科维茨(Markowitz)提出的“投资组合理论”是现代金融理论的开端。到20世纪70年代,以EMH、CAPM和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为基石的标准金融理论已经发展成熟,具备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理论框架,并确立了其在金融学领域的主流地位。资产定价是微观金融理论的核心内容。虽然它在本质上研究了在未来收益概率分布已知情况下证券现今时刻的合理价值,但对证券价格的形成机制却未进行探讨。对于证券均衡价格如何达成、证券市场如何协调供给者和需求者的意愿以便交易发生等问题,也没有做出回答。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产品和金融系统的复杂性日益受到关注,金融理论开始走出资产定价技术这一狭窄范畴,越来越多地开始从金融活动参与者的行为本身来解释纷繁复杂的金融现象。80年代中期之后,行为金融学理论和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兴起,它们试图从微观层次来分析证券价格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5.
现代金融理论以投资者理性和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础,应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将证券资产定价转化为风险与收益的均衡关系,实现证券资产的间接定价。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金融理论受到来自实证检验的挑战并促使行为金融理论的诞生。行为金融理论以心理学对人决策过程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重新审视证券资产定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理论模型。但这些理论模型间缺乏内在一致的分析框架,尚未突破现代金融理论的分析范式。  相似文献   

6.
两岸证券市场羊群行为的检验与行为金融学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成颂 《技术经济》2005,24(7):38-41
本文建立了一个检验证券市场羊群行为的数学模型,对我国的沪、深和台湾的股市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沪、深和台湾股市都存在羊群行为的结论,并用行为金融理论的前景理论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解释,对减轻羊群行为,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凯恩斯主义的金融发展理论及其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凯恩斯主义的金融发展理论更强调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与信用扩张能力,并据此提出金融发展可能对实际经济造成负的影响。本在对凯恩斯主义金融金融发展理论作简要考察的基础上,对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金融领域自由化、全球化与创新的潮流之下的金融发展进行分析,探讨近20年来的金融发展对证券市场泡沫起作用的渠道与机制,为凯恩斯主义金融发展理论做一粗浅实证。  相似文献   

8.
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在我国的应用及其模型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rkowitz的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引发了20世纪后半期金融学的第一次革命,为现代金融经济学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该理论应用在我国这样一个新兴的证券市场却面临着不少问题,有必要对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剖析,对Markowitz模型做一些拓展。为了提高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我国证券市场的适用性,必须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9.
从传统金融理论到行为金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60年代以来以有效市场理论和CAPM模型为棱心的传境金融理论一直占据着主流金融理论的地位,然而实证研究表明传统金融理论不能解释很多异常效应。进入80年代以后行为金融理论迅速发展,对此作了有力的回答,给传统金融理论带来巨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0.
介绍的认知失调理论是众多行为金融学分支里面比较重要的理论发展,许多行为金融学的观念和观点可以通过认知失调理论得到统一。我国证券市场中大量小投资者的参与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由于认知失调理论主要应用在解释个体的行为,因此值得我国学者深入分析和应用。初步介绍了认知失调理论的基本观点,并将其应用在对一些证券市场现象,特别是小投资者投资决策行为的分析和解释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