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子首倡的性善论作为儒家的正统思想影响深远。孟子认为,人天生就有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孟子虽提出人性是善的,但性善的扩充还要靠本人的主观努力和后天的习染熏陶,因此孟子也十分重视环境和实践的作用。准确理解和把握孟子性善论思想对我国的德育建设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伍兵 《新西部(上)》2009,(10):121-122
孟子在总结前人及自己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具有儒家特色的德育思想。他强调“德教为先”,认为德育的目的即在于“明人伦”,只要人们愿意努力,则“人皆可以为尧舜”。他还认为“学者必以规矩”,道德教育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连瑞霞 《魅力中国》2010,(36):84-84
孟子是我国被称为“亚圣”的思想家,他开创性地提出了性善论学说。在孟子的思想体系中,“性”有其独特含义,性善论是孟子构建良知说、五伦说、义利观、修养论等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性善论是孟子伦理思想的核心,即通汇儒家仁学传统,又发明了四端说,用人心为根基铸就成圣成贤的人生目标。通过分析当下高校德育教育,不难看出在高校德育工作进入新的历史视界的时候,亟需融贯古今以夯实自己的理论厚度。在孟子性善论的多重意蕴中,无论是反求诸己的自律精神还是持志养气的生命浩然,都可以裨助当代高校德育,让高校德育工作以更大的张力面对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孟子建立其"人性善"学说,运用了孔子"正名主义"的逻辑方法。"人性"乃"人之所以为人者",一句话,"善"是人性,善才是"人"性。孟子以"性善"论为基石,建构了他的伦理学说、"自我"建构学说、政治学说。其"成人"之路径是"顺"着来的,由"四端"而发扬光大而"人人皆可以为尧舜"。"性善论"解放了人的意志,逻辑上剥夺了"自我"作恶的自由;"性善论"不仅激活了"自我"的生命尊严意识,并且会建构起一种"召唤""期许"的良性回馈机制,从而为"正确"的自我的建构奠定了基石。"性善论"为"仁政"政治学提供了可能,而其乌托邦色彩永远闪现着召唤和激励的理想之光。  相似文献   

6.
鲍灵美 《黑河学刊》2010,(9):98-99,101
孟子德育思想非常丰富,值得我们继承和发展。孟子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形成了以性善论为基础,把道德修养放首位,以培育君子和大丈夫为德育目标,以仁义为主要德育内容的德育观。教育者应为人师表,以身示范。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道德教育中应注重榜样的力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此促进和提高道德教育实效。孟子德育思想对今天学校德育方法的选择仍有着极大价值。  相似文献   

7.
谈孟子性善论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蓉 《理论观察》2005,(1):56-57
性善论是孟子哲学的核心思想,也是他“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性善论中的合理因素在当前的现实中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孟子是先秦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但关于孟子的人口思想鲜有人提及,本文试从教育学和人口学两个角度来阐述孟子的人口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德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许多内容对高校现在进行德育教育仍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在德育原则上,他强调"尚自然,展个性;"在德育措施上,他强调重视实践,重视自我教育,重视智育、体育、美育等的育人功能。蔡元培德育思想对高校德育的启示是:德育工作要以人为本,为学生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重视开展自我教育;寓德育于智育、体育和美育之中等。  相似文献   

10.
孟子和荀子对于人性的本质到底是善还是恶持有不同观点,分别主张性善论和性恶论.孟子提出人性向善和人生来具备自我修为的主动性,荀子则强调人性本恶和后天教育的重要性.研究和分析性善论和性恶论的区别与联系,批判继承其中的合理成分,对推进当今道德建设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慧瑶 《魅力中国》2014,(21):88-88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化进程的深化,人们过多地看重了历史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历史文化资源的德育价值。本文从历史文化资源的含义入手,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内容和特征做了简要的概括和总结。指明了历史文化资源的德育价值。  相似文献   

12.
孔子德育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力推进以德治国和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孔子育德为先的德育理念、以仁德为核心的德育内容、知情意行四阶段的德育过程、独特多样的德育方法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价值,为现今德育工作的拓展和德育效能的增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贫困大学生的和谐发展是高校德育的价值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基础。高校德育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和谐发展,要建立健全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奠定和谐发展的物质基础;要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铸造和谐发展的精神动力;要创新观念与制度,建设促进贫困学生和谐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有人把对人性的不同阐释视为中西文化冲突的根源,这种观点是现代化过程中民族国家的文化语境的产物.然而人性的本质是客观的,并没有中西方的差别.考察中西方性善论与性恶论渊源、互补及其历史影响,有助于正确认识人的本性.  相似文献   

15.
杨贤江,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他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之中,科学地提出了新道德的含义,确定了德育目标和内容,并对德育方法进行了有效的探索,这些从实际出发得到的真知灼见对我们今天思想道德教育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贤江,中国上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他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之中,科学地提出了新道德的含义,确定了德育目标和内容,并对德育方法进行了有效的探索,这些从实际出发得到的真知灼见对我们今天思想道德教育具有积极的借鏊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关于中国传统德育方法,长期以来学界往往较多地关注儒家的孔子、孟子等,而对道家的庄子关注较少。实际上,庄子不仅注重建构道德规范,而且其思想中也蕴涵着一些独特的德育方法,如“心斋坐忘”的自我教育法、“常因自然”的疏通教育法、“不言之教”的身教示范法、“进乎技矣”的实践教育法、“至人神矣”的形象感染法、“美成在久”的防微杜渐法等,对当代思想道德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孟子乃儒家亚圣,在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心性"说方面,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孟子的"心性说",即性善论是其"内圣"学说的核心,不仅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而且对后世儒学影响也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20.
学会做人与学会做事是学生素质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而德育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德育的全员性与全程性出发,通过全员德育,把教育管理与教学服务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全程德育,让学生实现学会做人与学会做事的有机统一,真正把德育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