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继斯太尔系主流企业——中国重汽首次登上2007年度重卡销量排行榜冠军宝座之后,2008年第一季度,斯太尔系企业继续"攻城掠地";与此同时,非斯太尔系主流厂家也在借着计重收费、轻量化的趋势向斯太尔系发起更多挑战,解放推广J6、东风完善天龙型谱、柳汽霸龙507量产,都是具体表现。2008年,斯太尔系企业能否凭借新老产品应对非斯太尔系企业的"进攻"?非斯太尔系企业能否对斯太尔系企业固有"领地"发起更有力的挑战?未来的重卡竞争格局如何?将来谁能更领风骚?为此,本报近日采访了几大重卡厂家、经销商和专家,对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谭秀卿看来,重卡技冰发展到现在,不能简单把国内卡车企业划分为斯太尔系和非斯太尔系。最近几年,重汽、陕汽等斯太尔系企业都在斯太尔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技术来源不再单纯是斯太尔。一汽解放、东风商用车、东风柳汽等这些原先以中卡和准重卡为主的企业,在看到国内公路网络日益完善、运输环境的变化,以及用户对重型车的需求大幅增加后,纷纷调整产品结构,上马重型车项目。  相似文献   

3.
经销商们认为,中国重卡企业的生产能力已经超过市场需求,因此各重卡品牌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就像欧亚汽车销售有限公司钟士彬所形容的,"中国重卡市场就像一块‘蛋糕’,大家都想来切一块大的。"在采访中,不少经销商认为,未来几年斯太尔系企业在中国重卡领域的地位仍难以撼动。中国重汽一位经销商告诉记者,重卡行业这几年飞速发展,一汽、东风、柳汽等之前以生产中卡和准重卡为主的企业也纷纷参与到重卡领域的竞争。但自1983年斯太尔技术引进中国以来,用户对斯太尔的认可度一直较高,"而且重卡用户的忠诚度比较高,让他们接受新的品牌,可能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10月20日,东风柳汽新一代中卡车型"乘龙609"在广西南宁举办的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揭开了面纱。东风柳汽的新一代中、重卡产品也从"霸龙507"单兵作战变成了"兄弟"同行。孪生兄弟终聚首在东风柳汽总经理程道然和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其伟共同为"乘龙609"揭开面纱的那一刻,在场人士会觉得这款中卡似曾相识。"从外形上看,这款产品与‘霸龙507’非常相似,属  相似文献   

5.
新老更替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重卡行业亦是如此。回首上半年的重卡市场,颇有"一代新颜换旧貌"之势,新生代重卡升级换代老产品,渐成市场主力。一组数据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上半年,东风天龙系列累计销售53529辆,解放J6取得3.2万辆的佳绩,陕汽F3000订单突破2万辆,东风柳汽霸龙507电冲破2万辆大关。  相似文献   

6.
新闻扫描     
东风柳汽新一代重卡面市近日,东风柳汽历时4年精心打造的新一代高端重卡——霸龙507,终于掀开神秘面纱,其新品面市活动已在两广地区展开。该款重卡是柳汽在2007年推出的第一款高端产品,据经销代表介绍,霸龙507全面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并结合中国用户的使用特点进行优化设计,拥有几十项专利技术。国内首创的框架龙骨式结构全钢驾驶室,自重轻、强度高,其安全性能达到了欧洲ECE R29标准。驾驶室内部环绕式设计的人性化仪表台,各按键触手可及,操控十分方便。据了解,欧洲领先技术和东风柳汽独有的双层大梁一次合压成型工艺的结合,使霸  相似文献   

7.
近日,《商用汽车新闻》记者独家拿到了东风柳汽中卡新品——乘龙王的谍照。从照片上来看,这款车外形跟霸龙507颇为相似,因此,东风柳汽内部称其为"小霸龙507"。据悉,这款车近期将上市。这款车的定位类似于东风天锦,主攻高端中卡市场,但是两者的技术平台并不一样。由于其定价不得  相似文献   

8.
欧马可2006年3月10日,欧马可这款自主创新的高端轻卡产品,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据了解,福田早在2001年就开始欧马可的研发设计工作。欧曼ETX 2006年9月5日,福田汽车在德国历史小城施拜尔召开了欧曼ETX新品发布会。江淮"亮剑者"2007年1月15日,江淮汽车公司最新一款高品质中卡产品在其生产基地——安徽合肥正式上市,此款中卡定名为江举证"亮剑者"。霸龙507 2007年4月,东风柳汽霸龙507重卡在上海国际车展上高调亮相。  相似文献   

9.
夏树 《汽车观察》2010,(9):82-82,84
从中国第一辆重型卡车的诞生,迄今已经有五十年的历史。在前三十年中,先后形成黄河、红岩、延安、长征和东方红等"一大四小",进而演变成为罗曼(济汽)、斯太尔(济汽、川汽、陕汽)、奔驰(北方奔驰)和日产柴(东风)等“五朵金花四大阵营”。以1990年完成斯太尔重卡的国产化为标志,此后十年以“斯太尔三兄弟”重卡企业和以解放、东风为代表的中重卡企业上演了一场“此消彼长”的悲喜剧。2000年原中国重汽集团重组后,涅桨重生的“斯太尔三兄弟”在最近十年的“战国争锋”中各奔东西,2004年和2010年先后有两轮“新兵入伍”,那么未来十年什么又会主导中国重卡产业的格局变迁呢?  相似文献   

10.
《商用汽车新闻》2010,(2):11-11
本报讯2010年1月6日,150辆霸龙重卡整装待发,准备起运北非。这是继前不久300辆霸龙507重卡出口尼日利亚以后,柳汽产品再次以产品品质和市场口碑赢得了非洲客户的青睐。  相似文献   

11.
霸龙康明斯M7C品鉴试驾会暨凯迅交车仪式在广州举行作为东风柳汽为中国运输行业量身打造的高效物流用车,霸龙康明斯M7C在试销阶段即得到用户的积极响应,自年初上市以来更是在全国各地掀起抢购热潮,销售前景一路看好。10月11日,在一片热闹的舞狮锣鼓声中,霸龙康明斯M7C品鉴试驾会暨凯迅交车仪式在广州举行。以此为契机,东风柳汽正持续进入危化品运输领域,并迅速攻城略地。在高端卡车云集之地开疆辟土欲取华南,先取广东。这几乎已经成为重卡企业布局南方市场时的准则之一。广东毗邻港澳、辐射东南亚,  相似文献   

12.
最近听说东风柳汽2007年主推车型——霸龙507将要在今年4月份的上海国际车展上正式向观众亮相,笔者颇为振奋。记得去年年底在非正式场合见到霸龙507时,笔者曾经问过柳  相似文献   

13.
"获得E/e-MARK认证证书以后,标志着霸龙507自卸车已经获得了欧盟市场及具有同等限制标准的其他海外市场的通行证。"东风柳汽质量部部长林长波说。日前,东风柳汽收到荷兰交通部(RDW)颁发的E/e-MARK认证证书,霸龙507自卸车LZ3253QDJ顺利通过欧盟认证,成为我国在自卸车细分市场获得的首个E/e-MARK认证的车型。  相似文献   

14.
2010年北京国际车展即将拉开帷幕,一汽解放、福田欧曼、上汽依维柯红岩、北奔重卡、华菱重卡、江淮格尔发、东风柳汽等7家主流重卡企业纷纷带来了自己的最新车型和明星产品,它们的展品具体有哪些?又有何亮点?《商用汽车新闻》记者本期带您抢先看车展,一一盘点展车。  相似文献   

15.
截至3月15日,东风柳汽霸龙507三月份订单已超千辆,销售热点地区从两广发展到西南、华北、东北。这刷新了重卡上市最快月订单超过千辆的纪录。  相似文献   

16.
"霸龙康明斯M7C在试销阶段即得到用户的积极响应,销售前景一路看好,这与东风柳汽对市场需求的把握和用户使用习惯的研究分不开。M7C在设计开发伊始,就根据用户对于物流用车‘安全、可靠、省油、高效’的要求,致力于每一个细节的完善改进。"东风柳汽相关人员表示:"除具备最高经济时速在95~105公里的特性,霸龙康明斯M7C重卡还兼具高效的特征——600升铝合金油箱,使其巡航能力更强、可靠性高、故障率低的美驰免维护桥,也大大提高了出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东风柳汽来说,年初推出的高效物流重卡霸龙康明斯M7C无疑是今年最为业界关注的新品之一。在经过试销期的火爆之后,柳汽再出绝招,自4月起在业内首推体验式营销,针对M7C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免费试用活动。消息一出,用户大呼"柳汽给力","这应该是国内最早大规模搞这种活动的吧?""在国内好像我头一次见有这种活动"……此类声音不绝于耳,用户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期冀能与M7C亲密接触。安徽合肥的个体运输户陆应江正是第一批试用的"幸运儿"之一。  相似文献   

18.
9月26日,第五届中国国际卡车节油大赛颁奖典礼落下帷幕,霸龙康明斯M7C凭借优良性能收获6×4牵引车380~400马力组节油冠军。获得这一冠军奖杯的背后,除了东风柳汽在制造方面的精湛工艺,美国康明斯为霸龙康明斯M7C量身打造、在中国首推的10升发动机也功不可没。思路决定出路"早在几年前,东风柳汽战略规划和市场研究部门就前瞻到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认为未来几年内中国物流行业将走向规模化、集  相似文献   

19.
8吨以上重型车市场上的解放与东风两大集团(下文简称“两大”)从未像今年这样“惨”。1-5月,“两大”在重卡市场上的份额加起来也不到50%,而在2000年是83%。与之形成“冰火两重天”的是重汽、陕汽、北汽福田、红岩四家斯太尔企业(下文简称“斯太尔”)销量的上升,平均增幅达30%-40%,市场份额合计46.91%。而就在几年前,“斯太尔”企业在这个市场只有百分之十几的份额。“两大”的下降与“斯太尔”的上升不仅是企业间的较量,更是汽车市场发展的规律使然。  相似文献   

20.
当市场总量一定时,一方所得必定为一方所失。这一准则特别突出地表现在今年的重卡市场上。今年1-5月,一汽解放总质量14吨以上商用车的市场份额为22.30%,同比减少4.00个百分点;东风公司份额为21.98%,同比减少11.23个百分点;四家斯太尔平台企业(中国重汽、陕西重汽、重庆红岩和北汽福田)销量和份额均有不同幅度的上升,并以陕汽的增长率最为明显,而中国重汽更是以20.83%的市场占有率直逼解放(22.30%)与东风(21.98%)。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态势?是斯太尔企业锋芒毕露?还是解放和东风在走下坡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