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退耕还林经济影响再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文利用2003年调查和2005年跟踪调查数据,对退耕还林工程在陕西、甘肃和四川三省的实施过程及其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与早期的评估结果进行了对比。结论是,退耕还林工程在实施方面有一定改善,但工程的经济效果与早期的评估结论相近,即在就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增长方面没有显著效果。因此,退耕还林工程的经济可持续性不容乐观。今后政策改进的方向是,降低退耕还林工程的规模和速度,改善工程的质量,及早出台有利于延续工程寿命的后续政策。  相似文献   

2.
退耕还林工程是迄今为止我国农户参与面最广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从实施以来,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农民群众普遍欢迎。但由于工程浩大、涉及面广,在实施期间出现了一些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涉及到对农户的利益产生直接影响。而农户的利益问题直接影响到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与成果的巩固。为把退耕还林工作扎实、稳妥、健康地推进,使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得以巩固,本文就四川省凉山州的退耕还林过程中有关农户的利益问题调查研究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进行剖析,以期对凉山州退耕还林工程得以顺利进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黎平县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效果与可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退耕还林工程是林业六大工程之一,也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效果如何以及能否持续关系到中西部乃至全国的社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选择了贵州省黎平县作为案例对我国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效果与可持续性进行研究。通过第一手资料得出结论并提出了该政策如何实现持续或顺利转换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美国环保休耕计划的做法与经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美国自1986年开始实施的环保休耕计划(ConservationReserveProgram,简称CRP)与我国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计划相似,是政府提供补贴,农民自愿参加,以生态建设为主要目的休耕和植被恢复项目。项目实施以来,建立了一套以政策手段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以优化成本效益为导向,兼顾环境社会效益与农民利益的补贴及管理机制。文章将对项目实施办法及效益评估等方面的问题做一简介,希望对我国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退耕还林政策法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工程自1999年试点和实施以来,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政策措施,为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6.
为恢复退化生态系统,20世纪末中国政府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提高农户收入是退耕还林工程两个核心目标之一,退耕还林工程与我国深度贫困发生地区高度重叠。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否提高农户收入和农村扶贫具有积极作用引起中国政府和学界高度关注。文章利用6省区15市县72个乡镇216个行政村的952个样本农户1995-2016年的连续跟踪调研平衡面板数据和收入决定方程,估计了退耕还林工程对样本农户收入增长与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基于收入增长和收入不平等路径,测度了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村扶贫的影响。经验性结果表明:(1)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促进样本农户以土地为基础的收入增长了10.80%,对样本农户非农收入的影响不显著。(2)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拉大了样本农户的收入不平等,2003-2016年,退耕还林工程对基尼系数的贡献率保持在1.60%~2.80%之间。(3)在样本区域,退耕还林工程产生了良好的扶贫效果,1999-2016年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村减贫的贡献率维持在0.12%~1.67%之间。基于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政府部门应调整退耕还林工程政策,需要进一步体现其在农户增收和农村扶贫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需谨慎调整退耕还林工程补助政策,加大对经济林等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的扶持,强化对参与退耕还林工程农户生产要素配置优化的帮助和引导。同时,需要关注由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所引发的农户收入差距拉大问题,通过适度向低收入和贫困群体的政策倾斜,实现退耕还林工程区生态改善、农户收入增长、收入差距缩小和脱贫致富的共赢。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贵州省实施退耕还林的第四年,也是国家对退耕还林政策进行局部调整的第一年。因政策的调整,退耕还林工作中有许多问题需要认真研究,本文试就此谈一点个人的认识。一退耕还林在贵州实施四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一项利在当代、惠及后世的德政工程,其对西部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推进作用是全面、巨大、明显的。 (一)有效改善了贵州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但因工作和政策因素,个别地方也出现一些复耕或敷衍情况.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效,本文从农户角度提出了使其持续性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9.
以农民的满意度为切入点,尝试从农民的角度出发较为系统的研究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情况与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与实践参考价值,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与完善。从而有利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保证工程的持续实施,为后续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也为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提供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从四川省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情况出发,按实施年度的不同特点,提出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四阶段论,对工程带来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延引性评价。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工程带给社区农户的经济、心理和行为上的影响。认为生态服务补偿、产权界定等政策难点将对退耕还林工程的持续性形成挑战。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政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农户抽样调查方法,对河北省张家口、承德两市5县退耕还林实施情况与所取得的成效作概述与分析。找出影响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存在政策执行不到位、补偿收益不确定性、退耕户开辟新的增收能力弱等问题是后期成果巩固的关键困素。据此,相应提出了工程政策建议。包括:适度控制退耕还林规模,工程实施应赋予农户自由选择权,调整完善工程相关制度,扶持后续产业发展等。  相似文献   

12.
分析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四川省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可为优化实施政策提供参考。以参与意愿为因变量,以工程项目政策、农户自身条件和区位影响等3类因子指标为自变量,构建了造林营林和林下种养两类项目农户参与意愿的Logistic模型,并设计了主成分回归的求解方法。以四川省雅安市为抽样区,调查获得了246个农户的意愿问卷,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Logistic模型拟合精度较高、回归系数符合参与意愿的影响逻辑判断;影响农户参与造林营林项目意愿的因子有户主年龄B1和产品产生周期长短A7综合的主成分因子H11、启动资金保障A4,反映了农户对该类项目回报周期过长、初期资金不足等问题的担忧;影响农户参与林下种养项目意愿的因子为家庭劳力规模B3、项目区的区位C2,反映出该类项目受家庭劳动力不足、因地区远而产品经济难实现的制约影响。本文针对上述问题给出了提高农户参与积极性的政策建议。将先验分析和回归分析有机结合的主成分Logistic建模克服了纯数理统计方法的局限性,研究区具有地域代表性,可为类似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陕西省吴旗、志丹两县实施退耕还林现状的深入调查,分析了退耕还林取得的成就,指出从退耕还林总体规划、苗木选择、造林技术、后期管理、补助粮款、林权证发放以及后续产业的发展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从制定规划、宣传政策、建立管护体系、完善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建立基本农田制、改变领导作风等方面,提出了退耕还林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建设成效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中的一项重要措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不仅没有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粮食生产,而且对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效益。解决好退耕农户的当前生计和长远发展问题,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现国家生态目标持续性的关键。本文分析了河北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退耕还林实施取得的成效与面临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退耕农户长期生计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陕西、青海两省4个县15个村400个退耕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20年的成本效益分析,探讨了退耕还林对农户生计的长期影响,预测了退耕后林草产品的产出、价格和农产品产量,分析了样本农户退耕前后在土地利用、种植结构、收入和成本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对林草产品价格、退耕补助、毁林复耕等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预测的价格和产出水平上,退耕提高了样本农户的收入水平。从长期看,退耕农户面临自然、技术和市场风险。要实现中国政府的生态建设目标,决策者应关注退耕农户尤其是退耕地比例高的农户的长期生计。  相似文献   

16.
根据湖北省秭归县退耕还林工程状况,建立了秭归县退耕还林工程经济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指标权重;用线性加权和函数法,通过影响指数计算模型,计算出秭归县退耕还林工程经济影响指数;调查整理秭归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10年来的数据,运用前后对比法、过程监测法,结合影响指数,从退耕还林工程对地方经济发展、对居民收入、土地生产3个方面的影响对秭归县退耕还林工程经济影响进行了定性与定量评价分析。通过分析,说明了退耕还林工程在保证了秭归县总体经济稳步增长的情况下,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在短期内已经开始发挥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影响,且其影响正随着工程的稳步推进愈来愈大。  相似文献   

17.
The large-scal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rain for Green project on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since 1999 has greatly increased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rapidly decreased the agricultural land by converting slope cropland to planted vegetation (forest and grasslands). However, the geological, hydrological, ecological, and agricultural effects of the Gully Land Consolidation (GLC) project launched at Yan’an City in 2011 to address these land-use problems are not clearly understood. To assess the project outcomes in this region, we examined 71 of the 193 subprojects (61 treated gullies and 10 untreated gullies); measured geological, hydrological, ecological, and agricultural indices in the field; and tested disturbed (n = 447) and undisturbed (n = 142) soil samples (e.g.,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bulk density, and heavy metal contents). We found that: (1) slope stability improved for 67 % of the subprojects, (2) severe swamping was found only for 2 % of the subprojects, (3) the average increase in NDVI was 0.0231, 69 % of treated gullies NDVI was increased, and (4) crop yield was overall improve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reated and untreated gullies in soil texture,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bulk density, or heavy metal contents (Cr, Zn, Cu, Ni, Pb), although particle size contents (range of 0.05 mm – 0.20 mm) differed significantly (p < 0.05). To promote successful gully land consolidation, the GLC project should (1) prioritize slope stability and long-term maintenance of water preservation facilities in gullies, (2) use bioengineering to accelerate the maturation of newly created land, or develop new cropping system after the GLC project; (3) on the basis of Grain for Green, integrate the GLC project, and modern agriculture to be complementary.  相似文献   

18.
退耕还林工程中应用参与式方法的尝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退耕还林是实现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林业生态工程之一。在实施退耕还林中,指令性的管理方法难以充分体现农民意愿和利益,行政干预的方式往往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而参与式方法鼓励农民积极参与退耕还林工程,激励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通过退耕还林工程中应用参与式方法的尝试,探讨退耕还林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  相似文献   

19.
梅莹  黄成林  刘华  傅松玲 《林业经济》2012,(5):86-88,124
对退耕还林的驱动力要素进行归纳总结,判断各种影响要素的本质属性,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驱动力机制。再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利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对不同驱动力的能量分析,探索当前退耕还林工程后续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