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本文就如何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提出以下思考和见解。  一、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 ,走自己的道路  农业现代化的实质是以现代科学及其应用技术和现代工业及其装备水平为基础的农业。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 ,其发展速度取决于对农业的投入水平 ,有效途径是延伸产业链来拓宽其发展领域 ,需要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小城镇建设 ,促进资源、环境和现代生产要素优化配置 ,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此 ,新世纪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小城镇建设与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是一个大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新兴的小城镇和乡镇企业,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加快小城镇建设,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一、加快城镇化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小城镇的兴起和发展,是农村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世界上一些农业发达国家,都是伴随着农业的发展,逐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进而促进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全国农村有建…  相似文献   

3.
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沿海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在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加快推进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成为很多政府制定农业发展目标的方向。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要从基层农业抓起,必须要加快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使农业生产更加规范、科学、高效。然而,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却在实行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只有正确分析、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目标,才能真正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文从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建议和参考,促进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设施园艺涵盖了建筑、材料、机械、自动控制、品种、栽培、管理等多种学科和多种系统,因而科技含量高。设施园艺的发达程度,往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目前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建立的许多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主要内容也是在设施园艺上做文章。提高设施园艺水平,不仅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6.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目标,从农业现代化的特征要求和现代化农业发展趋势表明,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农业产业化不仅促进2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而且解决了农业和农村深层次的矛盾。因此,2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大大影响推进乡村振兴目标建设的进程,影响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要实现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标志,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应如何发挥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作用,使农业机械化程度显著提高且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声音     
推进城镇化,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9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省部级领导干部推进城镇化建设研讨班学员座谈会上指出,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任何时候都要立足国内解决吃饭问题,这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没有农业和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就不可能有城镇的发展和繁荣,也难以支撑实现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城镇化,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必须严格保护耕地,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务实“三农”这个现代化建设的根基。  相似文献   

9.
农业现代化进程迟缓已成影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大隐忧。现阶段中央突出强调"三化同步",着眼点就是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补齐农业短板,而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建设农业强国,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重要性和紧迫性两个方面分析了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意义,明确了农业强国的内涵特征,探究了农业强国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提出了农业强国建设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对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过程中仍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从内涵特征看,中国要建设的农业强国,既有国外一般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建设农业强国,必须聚焦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两个重点任务,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必须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必然选择。农场信息化建设在整个农业信息化过程中可以起着带动和示范作用,对于推进农业经济与科技进一步发展,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业现代化建设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通过依靠科技教育,加大智力投入,推进农业集约化,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保护与改善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探索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的途径,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农业信息化工作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作者通过对绍兴市农业信息工作实施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并结合绍兴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情况,提出了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的初步设想,对其他地方通过信息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颇有借鉴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努力实现“三化”同步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大任务。总结国际上一些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得到的启示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坚持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必须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必须正确发挥政府职能和市场作用。十二五时期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三化同步发展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工业化、城镇化的支持带动作用,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营管理》2008,(4):10-16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效应分析石爱虎,霍学喜,王征兵世界农业发展的经验表明,没有作为农业资本形成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活动,就没有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农业发展中的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物质基础效应农业...  相似文献   

17.
在四化同步发展的进程中,相对于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成了一个短板。安徽省六安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是欠发达地区,受多种因素制约,农业现代化进展相对滞后。要如期同步实现现代化,必须下大力气、动真格,多管齐下,真抓实干,扎实推进六安农业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西部农业科技进步与农业现代化建设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夏清明 《农村经济》2005,(3):103-105
为推进西部农业科技进步与农业现代化建设,本着重分析了西部农业快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理顺现行农业管理体制和科技推广机制以及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具备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基础条件。我们在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上,重点推进了"五化"建设: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化,夯实现代化大农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高煦照 《农业经济》2007,(12):10-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把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作为中心任务。农业产业化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文章探讨了如何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