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闲话得与失     
《论语》中鉴告;“得”者获,“失”者去之;得失难固也。“得、失、固”深刻的揭示出得与失受内外因素之束而易的辩证关系。纵观人类历史长河,大到江山社稷,治国安邦;小至油盐酱醋茶,吃喝拉撒无不渗透着得失的喜与悲,贯穿着苦与乐,周而复始地演绎出一幕幕或气壮山河,或惊心动魄,或血泪悲愤……的人类社会发展史。这幕幕“戏”里得者或辉煌腾达,或呼风唤雨,或官运亨通,衣锦还乡,鸡犬升天;但也有数不清的得者驰入不归路,身败名裂,遗臭万年;“失”则更多表现为“塞翁失马”。任何“得”都蕴含着“失”的因子,但“失”去的不一定会永远难“得”。…  相似文献   

2.
《论语》里说,孔夫子闻韶乐,激动得“三月不知肉味”,大赞其“尽关矣,又尽善也”;《列子·汤问》中描写战国时卖唱的女子韩娥歌声优美,“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刘鹗在《老残游记》里写听王小五唱书,“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舒服,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这些文字描写的,都是听者被“乐味”迷住后的感受。乐有“乐味”,书也有“书味”。鲁迅小时候读书之所谓之“三味书屋”,什么叫“三味”?古人云,经如米饭,史如肴馔,子如调味之料,是为“三味”。书中之味还远不止于此,值得回味处,皆可谓“有味”。  相似文献   

3.
赵普,宋太祖赵匡胤的开国大臣、宋太宗赵匡义的治国能臣,三度出任宰相。盛传他熟悉吏事,善于解决实际问题。一次太宗赵匡义与之探讨,赵普说了如下一段话:“《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从此,“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4.
吴仕逵 《英才》2007,(11):120-121
繁华似锦。何为锦?锦是14种丝织物中的翘楚。孔子编撰的《尚书·禹负》中有一句话——扬州厥篚织贝。汉代学者郑玄对此解释,贝是一种锦的名称,用预先染好的丝,按贝的鱼彩花纹织成的。锦由金和帛组合而成,《释名·采帛》:“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惟尊者得眼。”在唐代阎立本的名画《步辇图》中,尚可明显看到,十余人中只有一人衣锦,那就是吐蕃使者碌东赞。  相似文献   

5.
《论语》 一书记载着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行事,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学思想智慧的宝库.宋朝以来,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包含了中国古代政治、 文化、 历史、 哲学和宗教等方方面面的思考,大到治国,小至日常起居,无不饱含精警的启迪,充满哲理和智慧.从 《论语》 中,我们可以品味仁爱之道、 忠恕之道、 学习之道等人生的大智慧."孝敬"作为儒家核心思想之一,在 《论语》 中占有重要地位.孔子认为孝是做人的根本道德,中国传统文化也提倡"百善孝为先",故中国儒家文化中,特别提倡孝道.品读 《论语》,感悟其微言大义,体味其孝敬之道.  相似文献   

6.
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论语·卫灵公》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论语·宪问》宽则得众。——孔子《论语·阳货》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济。——《左传》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秦]李斯《谏逐客书》太刚则折,至察无徒。——《晋书·刘隗列传》君子扬人之善,小人讦人之恶。——(唐)魏征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素书》  相似文献   

7.
刘云 《审计月刊》2004,(1):13-14
《周礼》原名《周官》,东汉时,自训诂学家郑玄注“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之后,方称《周礼》。  相似文献   

8.
《论语》中记载了孔子与弟子子张的一段对话: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相似文献   

9.
左轮枪     
《财会月刊》2014,(8):I0001-I0001
一位活蹦乱跳的老友,忽然被查出’患了肺癌,晚期。他很无辜。清心寡欲,按时上班、吃饭、睡觉,性格开朗,锻炼身体,“慎独”,按照《论语》、《黄帝内经》的指示生活。乐善好施,自然而然,如果真是善有善报的话,少不了他的。  相似文献   

10.
圣人、先哲最关切的莫过于“人”之说:人的出世、生命延续和萎谢.但丁和老子都将“人如何得救”作为初衷,倾注于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带领世人重寻人生的希望.本文以但丁的《地狱》篇与老子的《道德经》为本,分别从精神解救的目的、实现方式等方面综合分析两部作品的主题之同.  相似文献   

11.
刘喆 《秘书工作》2010,(3):30-31
《论语》作为一部经典,内涵丰富而深邃。宋代理学家程子讲:“读《论语》、《孟子》,如尺度权衡相似,以此去量度事物,自然见得长短轻重。”近日,细读《论语》,感到其中的许多言论对做好协调工作确实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12.
《乡镇企业科技》2009,(11):41-41
如果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的话,那么半部《论语》管企业应该是不在话下了。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从形式和内容都是可以借鉴的。  相似文献   

13.
在学生时代我曾读过一点《论语》,尽管不少言词艰涩难懂,但总感觉有一些话语辞约义丰,甚为经典。参加工作后,虽然总是像陀螺一样忙碌,可我一直在手头放着一本简装《论语》,时不时地翻翻。“《论语》情结”贯穿在我几十年的事业之中。随着年龄和人生阅历的渐长,对《论语》中关于个人修养的精辟阐述也有了越来越明晰的体认。记得一位大家在谈企业家修养的时候,下了一长串的定语,甚是精美凝练,可我觉得它似乎是从《论语》这部煌煌巨著中撷取的几片英华。仔细翻检对照,果不其然。我于是感叹:半部《论语》治天下,其言甚是。《论语》历千年而依旧…  相似文献   

14.
秋风 《中国企业家》2014,(5):110-111
《论语》是中国最重要的书,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书——加个之一也行,且将越来越重要。可是,《论语》该怎么读呢?有人说,孔子是微博体的发明者。的确,《论语》多为孔子回答弟子及各国诸侯、卿大夫乃至庶民的话,另有一些弟子们的话。全书共五百余段,古人称之为“章”。  相似文献   

15.
张国刚 《中国企业家》2007,(11):139-139
李零写“我读《论语》”,大家都充满了期待。读者记得他是《兵以诈立》、《花间一壶酒》的作者,圈内的朋友晓得他是古文献专家。各自对李零读《论语》的期待,自然有所不同。当前读者渴望“心灵鸡汤”版的《论语》。李零  相似文献   

16.
君子之道,即成就君子之途径,就是君子的核心价值观.本文拟从九个方面揭示《论语》一书中君子之道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源》2014,(2):88-89
诗是什么?现代思想家马一浮先生有四句话说得恰到好处:诗其实就是“如迷忽觉,如梦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之苏”.叶嘉莹教授认为,这是关于诗的最精彩的一句定义.诗是人心的苏醒,离我们的心灵最近.孔子说:不读《周南》《召南》,犹正墙面而立.一个人对着墙面而立,就是隔,就是将自己的心封闭起来.孔子主张的仁,就是人心与人心的相通.尽心尽情的精神,正是人心与人心的相通,人性与人性的照面,这也成为中国文化的基石,中国文化的千年之梦.  相似文献   

18.
智者不惑     
孔子强调:“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在这里,“知”通“智”,意思是说,聪明的人不会感到困惑,仁德的人不会感到忧愁,勇敢的人不会感到害怕。孔子认为,完美的人格应该是智、仁、勇三者的组合。《中庸》则进一步明确:“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中庸》第二十章),  相似文献   

19.
在学生时代曾读过一点《论语》,尽管不少言词艰涩难懂.但总感觉有一些话语辞约义丰.甚为经典。参加工作后.虽然总是像陀螺一样忙碌.可我一直在手头放着一本简装《论语》,时不时地翻翻。“《论语》情结”贯穿在我几十年的事业之中。随着年龄和人生阅历的渐长,对《论语》中关于个人修养的精辟阐述也有了越来越明晰的体认。  相似文献   

20.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丈也。”……《论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