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当前我国各地区经济面临的供需结构失衡与各地方政府履职不当有密切关系,供给侧改革所需宽松的市场竞争环境和适配的政策红利都需要地方政府介入。研究表明:地方政府职能要实现有效转变必须明确政府是公共政策与公共服务供给的中坚力量,同时激励社会组织等派生力量的参与;供给内容坚持采用PPP、减负补贴等新型和传统工具并举方式,以质量为核心进行公共服务供给;还应辅以与供给相配套的财政收支制度、行政审批、权力清单制度和官员绩效考核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梳理了"省直管县"改革的背景及内容,在结合现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发现现阶段改革的目标主要定位于县级财政解困、公共服务供给及县域经济增长方面。进一步分析表明,"省直管县"改革既没有促进县级财政解困和公共服务供给,同时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也存在较大的争议,改革效果并不理想。针对现有问题,本文提出上级政府应该在明确各级政府权责的基础上,促进政府的职能转换,循序渐进地推动"省直管县"改革的深入。  相似文献   

3.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地方政府在产业精准扶贫中的公共服务供给与扶贫主体的需求不匹配往往导致产业扶贫方式的式微。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需要厘清产业扶贫工作中各方主体的实际需求,理顺不同主体的利益目标,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构建扶贫利益共同体,为社会扶贫大局面的形成保驾护航。通过产业扶贫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同步发展,补齐发展短板,实现共享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薛惠元 《农业经济》2007,(10):35-37
基于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主体地位的理论依据,将政府作用归纳为"五个供给",即制度供给、法律供给、财政供给、组织供给和道德舆论供给,然而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政府不是万能的,应正确界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作用边界。  相似文献   

5.
<正>PPP项目运作流程复杂,风险多种多样。采取何种策略来应对,实现项目收益最大化,是PPP项目运作要解决的重要问题。PPP作为一种项目融资模式,是政府转变职能,打破垄断,让社会资本平等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市场化、社会化创新发展模式,已成为地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控风险、惠民生的重要抓手;是农发行开拓业务"蓝海",促进业务转型升级,推动改革方  相似文献   

6.
税制是一项重要的资源配置制度,体现了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农村税费改革并不是单纯的"费改税"或减轻农民经济负担问题,它的实质内容是国家、集体和农民利益关系的调整,是农村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变革和调整.在减轻农民负担和规范农业税收的同时必然会对现行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农村基层政权、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和管理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建立生态公共服务政府购买机制,加快我国政府生态管理职能转变,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建设,有助于提升生态公共服务供给水平。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是地方政府继林权改革后实行的环境保护政策创新,也是行政性的生态公共服务购买方式。文章基于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平县、顺昌县和沙县的实地数据,围绕直接赎买、租赁、改造提升等不同模式,分析政府控制和社会动员不同强度下,各地商品林赎买的绩效结果及其影响因素。文章主要结论:(1)在政府控制强的地区,政策宣传到位,使民众了解政策目的,对政策的生态绩效有正向作用。(2)林改中没有细分林权的地区,小农户林地少、资本量小,被排除在政策之外,对政策的经济绩效评价最差。(3)在政府禁伐控制度较松,允许社会力量参与改造提升的地区,政府回应性差将显著降低政策的经济绩效。(4)拥有森林经营经验有助于提升严格控制区农户的经济效益,对弱行政控制区的生态绩效也有较大帮助。研究得出2点启示:(1)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宣传商品林赎买政策的目的和意义,减少民众的抵触情绪;根据各地林权细分的具体情况,允许制度多样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拓展民间资本的投融资渠道,将绿色产业与生态文明建设、扶贫治理结合起来,推进"生态的经济化",实现投资的乘数效应。(2)要加强政府回应性,想方设法将小农户纳入生态扶贫工作中。因地制宜采用经济补偿(补助)、特许经营、合同外包、项目申请制等政策工具,通过多样化的购买方式推进生态服务市场化供给。  相似文献   

8.
乡村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石,事关农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和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随着国家财政能力的增强,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从理念走向现实。然而,实践中诸多提升农民生活福祉的服务举措不仅未取得预期效果,反而使基层政府陷入责任泛化困境。从以政府推进农村厕所改造服务为代表的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举措中,可以发现,在乡村基层公共服务供给主要由政府投入资源的背景下,基于资源使用的安全性与公共服务落地的时限性目标,地方政府越来越普遍地采用中心工作化的服务供给模式,对服务权实行集中支配。基层公共服务的供给被简化为公共行政管理技术的应用过程,缺乏对乡村社会性质的基本观照。服务权集中支配与乡村社会不规则性之间存在错位。这种错位给农民针对政府的权利诉求提供了滋生土壤,并造成政府责任的过度卷入,使政府责任泛化。要破解这一困境,需要将服务权下移至村庄,重置基层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政府和农民的角色,确立农民在基层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9.
采用1998—2014年全国31个省(区、市)土地出让金收入和地方GDP构建省级面板数据,基于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得出主要结论:(1)通过协整检验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土地财政演变与地方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动态影响关系;(2)短期内,相对于地方经济增长,土地财政演变更容易受到自身冲击的影响;(3)外生经济冲击对土地财政的发展演变具有正向推动作用;(4)地方经济的增长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对土地财政的发展形成了路径依赖,因此土地财政现象在短期内是不会完全消失的;(5)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财政维持经济增长的方式不可持续。建议:政府要正确认识土地财政收入与地方经济增长的关系,完善不同级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地方政府要在供给侧改革大环境下,因地制宜,优化产业结构,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力点和持续推动力。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的理性选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利经济学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溯源。为农村人口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我国目前存在着某些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现象,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通过加强关乎民生等基础性领域的制度性建设,优化公共支出结构,积极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建立农民需求表达机制与政府回应机制,以政府为核心,促进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可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减免农业税.会对现行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农村基层政权、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和管理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最起码有三个关联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地税局的"两个示范"改革,"立足税收,超越税收",以"大税收"促进"大服务",提供了一个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模式和流程标准化的地方改革样本。  相似文献   

13.
取消农业税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举措.从财政经济理论分析,取消农业税意味着政府将大幅度减少甚至基本取消来自农业的收入,财政需要通过收入和资源的再分配,将非农产业创造的资源向农业大规模转移,以满足农村公共服务品的需要,用工业和服务业的收益反哺农业.然而,这一举措的实施,将会对现行政府间财政关系、农村基层政权、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和管理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为此,在全国取消农业税起码有以下几个相互联系的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群众的私人物品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满足的同时,公共物品供给短缺和低效的局面却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公共物品的高成本与非均衡供给、反公共物品现象及派生外在性问题是我国公共物品低效供给的主要表现.提高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效率,必须推动政府、社会和市场三位一体的多元化供给格局的构建,逐步实现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并让公众切实地参与到公共物品的生产与提供过程中来.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的深度市民化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农民工在城市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基本权利的获得。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提供主体是地方政府。但由于我国财政分权体制,导致地方政府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在为农民工提供社会保障、子女入学教育等方面缺乏主动性,我国的农民工市民化深度不足。本文基于边限检验方法分析财政分权视角下农民工市民化深度不足的原因,并提出实现农民工深度市民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保障公民人权、解决基本民生问题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政府在财力不强现实下的理性选择。但我国政府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时,政府间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不清,各地供给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也存在很大的差距,直接导致了各地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不均衡性。建立县乡财力保障机制、探寻地方公债出路、推进转移支付均等化和改变传统约束机制与政绩考核机制是在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下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转移支付挂钩机制,不仅是地方政府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财政保障,也是地方政府积极推进市民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方法]假设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总体规模不变,理论分析机制的异质性效应,以湖南省的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权重下的常住人口"标准人系数",测算各城市的拟分配财力及其波动幅度。[结果]现有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不利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方面是公共服务外溢而形成"发展的贫困",另一方面是劳动财富外溢而形成"衰退的富裕";"发展的贫困"门槛值为8%、"衰退的富裕"门槛值为-20%,长沙市是唯一的公共服务外溢地区,张家界市和湘西州则是劳动财富外溢地区;财政转移支付挂钩机制在现实中较为稳定,且具有可操作性,各城市的预分配财力和拟分配财力相差不到1%。[结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转移支付挂钩机制有利于推进市民化进程,公共服务外溢的城市应重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劳动财富外溢的城市可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对户籍为本地的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提升返乡农民工的社会融入程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对象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18.
"营改增"改革,是继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又一次对我国现行税制结构影响较为深刻的一次大规模的税制改革。"营改增"改革之后,增值税将全面取代作为地方主营税种的营业税。在这种前提下,"营改增"之后将导致财力进一步向中央集中,地方财政收入体系将会受到严重冲击,以往的财政收入分配格局势必会被打破。而在"营改增"全面推行以后,如果继续延续现行的财政体制,进一步扭曲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会对地方政府行为产生不确定性影响,出现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因此,针对这种形势,有必要对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比例关系进行合理调整,以符合"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原则"的要求。本文首先介绍"营改增"改革对地方财政所产生的影响,并对"营改增"税制下中央与地方税收分配比例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疆进入后西部大开发时期的跨越式发展阶段,居民对公共服务数量、质量与结构的需求不断变化,对新疆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带来新的挑战。运用多元回归法对于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公共支出偏好、财政支出规模、居民文化教育、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均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产生较大影响。针对新疆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新疆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探讨地方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对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的短期和长期影响,为理解和改革土地财政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双重差分法。研究结果:地方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显著提高了人均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平均而言,地方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可以解释样本中人均土地出让收入变动的28.94%和土地出让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变动的16.85%。但是地方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对土地财政的影响存在"天花板效应",地方政府获得垄断供地权后,土地财政在初期会显著增长,之后增长放缓,在垄断后的第8年,垄断效果达到顶点。研究结论:短期内,地方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对土地财政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加剧了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但是长期来看,土地一级市场垄断对土地财政的影响受到经济发展速度的制约,不会无限制增长下去。本文引申的政策含义是土地一级市场垄断是地方政府实现土地财政的重要制度抓手,短期内改革的思路在于打破地方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长期来看,应建设服务型政府,地方政府应追求辖区内福利最大化,而非财政收入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