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旅游热遍布各地,作为全世界最神奇最美丽的地方之一西藏也不例外。游客喜爱西藏的文化,因此想要打造一个属于西藏的文创产品,就要把西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一种的文创产品的方式来展现出来,满足游客的需求。通过对市场的调查显示人们对精神文化消费逐年提高,政府鼓励各地发展文化产业链,文化产业也逐渐发展起来。通过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打造出被人们所接受喜欢的文化创意产品,例如将唐卡、藏戏面具图案融入到现代器具中,能够让游客带出去,增强对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也加强了人们对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宝贵财富,是人类文化的精髓与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带有强势势头的大规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成为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又一伟大壮举。民间文学的英译也成为非物质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研究对象,在非物质遗产对外传播的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文章主要探讨了黑龙江省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的研究现状,应当遵循的"原则"以及应采取的"策略",以便译文能够最大限度地契合读者的阅读思维与习惯,从而使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真正地走向世界,为国外读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3.
蔡梦寥 《江苏商论》2016,(11):48-52
苏州是一座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目前有据可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约二千余项,截至2015年,昆曲等6项先后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项目,有32项列入国家级非遗,79项列入省级非遗.改革开放前,政府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理念发展是在大众物质需求满足而精神需求无法满足的现实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但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环境逐步恶化、观念不断改变的现实下,非物质文化生存空间日趋萎缩,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于没落状态.2005年,苏州全面开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并将其纳入旅游范围.  相似文献   

4.
李志丹 《北方经贸》2012,(5):125-126,129
"生产性保护"是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方式之一,也是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社会生产生活实践的最直接和现实的途径。旅游开发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可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旅游吸引物。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文化价值高且区域分布不平衡。应确定保护性开发原则,明确开发定位和发展方式选择,以区域旅游发展角度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珍贵历史记忆和重要情感纽带,也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影响力大、知识密集、人才集中的教育机构,理应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播、发展的主体,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及作用为切入点来分析、探究高校与非物质文化传承、传播、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非物质遗产保护的重视,以及报业传媒的发展,非物质遗产保护的非物质性和报业传媒的全方位话语权性紧紧结合在一起。本文以报业传媒为研究视角,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研究目的。首先提出报业传媒在当前非物质遗产保护的重要的作用和不足,进而总结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案: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体系,加强报业传媒对其保护的理论支撑;加强报业传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客观性事实的传播;建立专业化的非物质遗产保护的报业传媒宣传媒介。  相似文献   

7.
《商》2016,(11):281-28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同时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也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路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由于各参与主体目标不同,与其相关的各开发和保护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也都不尽相同,协调好各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以及有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动的先决条件。本文提出了建立利益协调机制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动中各主体的利益诉求,从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活动开展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8.
国际社会经过多年来的思想演变,对文化遗产的认识正在逐步深化和发展。保护目的从文物收藏扩展到集体保护、研究和教育于一体的综合目标;保护范围从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相互联系的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很宝贵的文化资源,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文化教育体系,建立科学系统的教育机制,是保护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蔡氏蜡染绘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内容,本文就以蔡氏蜡染绘画技巧为对象,通过研究蔡氏蜡染绘画的诞生、发展和传承以及它对美术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来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纳入美术教育中新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9.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火车头"牵动旅游行业,可以在旅游业赚到钱的同时,用这一笔钱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不就可以做到两全其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业都各得所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世界人民的渴望,也是我国人民的夙愿和义务。  相似文献   

10.
<正>说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自然想到我国引以为傲的中国书法、中国剪纸、昆曲、传统蚕桑丝织技艺等这些闻名海内外的国工巧技。其实,不单单是这些已经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我国民族文化、艺术之精粹还有很多很多种,各种各样地散落民间,有的文化或工艺已经被国家挖掘保护起来,有的被民间组织自发地传承与弘扬开来,各省、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轰轰烈烈地正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云南省七宣村的田野调查,分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产业化对策。我国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遭遇到很大困难,通过旅游产业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困难,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提出我国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产业化对策是加强哑巴节原真性保护、参与市场化运作、不断开发新作品和相关衍生品及增加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12.
档案资源开发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资源信息的重要过程,档案内容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各种历史档案、文化档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开发和管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开发与管理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南宁市良庆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淳朴的环境和良好的生态条件为良庆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保护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良庆区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开发等,一方面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也相应带动了良庆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教育是关键。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是一个被长期忽视的传统民间资源进入主流教育的过程,也是一种对民族生存智慧和发展精神的活态文化认知过程,更是一个最具社会理性精神和民间精华发现的民族文化整合过程。但就目前而言,教育领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重视和价值重估,教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脱节,教育难以培养输送足够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需之才。  相似文献   

15.
张庆辉 《商》2014,(52):133-133
要想了解昆曲,必须了解昆曲的发展历程、艺术特点、及杰出艺术名家和著名剧目.昆曲可以说它承载着高度凝聚的中华文明对美的追求和思考,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于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当代大学生对于昆曲的传承与保护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郑丹 《江苏商论》2013,(6):18-19,26
被国家第一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无锡惠山泥人在先后采取了抢救性保护、传承人保护、整体性保护和生产性保护等多方面的保护措施后,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惠山泥人在生产性保护中产生的问题及原因,并通过对国内同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案列的比较与借鉴,提出惠山泥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产性保护与传承中的发展路径: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及时培养新一代传承人、确保传承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让惠山泥人找到当代定位。  相似文献   

17.
悠久的传统文明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代代相承,为人们所接受和传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文明中占据很大比例。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旅游业发展的相互影响,来阐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性,并对旅游开发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郑思斯 《致富时代》2010,(8):156-156
广播在不同的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播媒体也在以与时俱进的姿态活跃在人类传播事业的舞台。从早期的强势发展到今天的“曲折中前进”,广播媒体始终保持着自身独有的特点,为人类传播事业发挥着作用。以时间为主轴,以历史事件为扩充,浅述对广播事业在当今时代依然不可取代的社会功能的认识,旨在拥护这一媒介“经典款”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9.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赋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动先进文化发展新的生命力,是摆在所有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在陕西省富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保护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充分了解富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弄清富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找出重新发展富平县非物质文化的一些对策和措施,真正实现富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商》2015,(6)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丰富程度在国际上来说都是占有很大比例的,而对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也亟待加强,尤其是在立法司法方面很是薄弱,仍然有很问题需要从理论到实践一一探讨。本文主要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范围的界定及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从知识产权归属、所有权问题及保护期限等三个法律方面的问题来进行浅析,以期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