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产业政策,是指政府为改变产业间的资源分配和各种产业中私人企业的某种经营活动而采取的政策。也就是说,它是促进某种产业的生产、投资。研究开发、现代化和产业改组而抑制其他产业的同类活动的政策。或者说是通过干预一国的产业(部门)间的资源分配或产业(部门)内的产业组织,达到该国国民的(经济的、非经济的)目标的政策。 产业政策的内容大体上可划分为如下两类: 一是,与产业分配资源有关的内容。该方面包括两类政策:其一,关于产业的一般基础设施(包括工业用地、产业用的公路、港口、工业用水和供电等)的政策;其二…  相似文献   

2.
<正> 兼并与收购是企业扩张与增长的一种方式。也是目前国有资产重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存量资产运行效率的一种途径。但是,我国企业购并事件真正成功的却很少,据统计,我国企业有90%的企业购并没有成功,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很多。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产业政策和未来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企业规模小,基础薄弱,调整能力差,难以承担政策风险,更要及时把握政策方向,借助和依靠产业政策的扶持,抓住发展的机遇.本文就我国产业政策的确立完善过程及今后发展趋势作一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1 扎根各地靠两力 温州老板无论到哪里创业,都能很快在当地扎根、发芽直至开花、结果,凭的是极强的亲和力和适应力。李方源是温州颇有名气的印刷设备经销商,20002年他移师南京,试图扩大地盘,占领南京印刷设备市场。公司到南京了,但怎么开展业务呢?李方源充分展示了温州老板经商的套路:他先是摸清一大批在南京  相似文献   

5.
产业政策是国家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的一种重要调控手段。研究产业政策对衰退期企业战略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2013—2018年A股上市企业的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产业政策对衰退期企业并购决策的影响、作用路径和经济后果。结果显示:衰退期企业更倾向于并购产业政策支持行业的企业,当衰退期企业所在行业本身不受产业政策支持时这种现象更加明显;从作用机制来看,产业政策具有明显的"资源效应",即当衰退期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越大时向产业政策支持行业进行并购的可能性更大,这种偏好在民营企业中更明显;从作用效果来看,衰退期企业向产业政策扶持的行业进行并购能够提升并购绩效。  相似文献   

6.
《科技与企业》2004,(5):88-88
目前,中国企业聘用咨询公司,借助外脑促进自己的成长已呈现日益上升的势头,这可以说是社会和企业的一大进步。然而,我国培训行业市场还处于发展期,市场法则等方面很不健全,竞争还处于一种无序状态,特别是国内企业对培训价值、培训方法等方面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培训发展起了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7.
8.
根据瑞士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关于全球国家竞争力1998年的最新统计,中国排名第29名,比前下降5名,而美国自1993年以来已连续数年雄居榜首,排名大致反映了中美企业的差距现状。  相似文献   

9.
赵民  吴仕逵 《英才》2004,(7):80-80
零售企业的主战场。在零售企业的前25名里边有两家亏损.第一家是外资企业锦江麦德龙.第二家是台资企业华润万家。在这么多家零告企业大面积盈利的情况下,仍有两家亏损.很值得分析。这两家体现了零售外资的战略方向,从排名上可以看出.他们是以扩大规模为主而不是以追求盈利为主,和国内公司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王巍 《中国企业家》2005,(15):56-58
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伴随中国方面的舆论高调和态度坚决,这种原本并不被国际看重的资源收购案就迅速演化成为震动美国朝野,当然更是牵动中国人民族情操的国家大事了。善于微言大义的国人自然联系起中国企业收购国际矿业巨头诺兰达的困难,收购IBM资产的审查刁难,收购没落贵族品牌美泰格的曲折,收购巴基斯坦电信的挫折等等一连串事件,在体验着中  相似文献   

11.
刘文  倩芳 《乡镇企业》2003,(3):18-18
GDP增长8%,国民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吸引外资跃居世界首位,人均GDP接近1000美元;投资消费总量均突破4万亿……面对2002年中国经济呈上这份漂亮答卷,人们不禁要问:2003,中国经济是否还有增长空间?中国经济的亮点在哪里?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中国企业家》2006,(8):104-104
与日本、韩国在市场规模、市场开放程度、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差异意味着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之路将面临更多挑战中国的全球化现状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九十年代的韩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早期的日韩一样,中国企业正面临从劳动力和资源密集的低端出  相似文献   

15.
温斋 《企业文化》2007,(9):65-66
德鲁克:一个组织只能在其价值观内成长,一个企业的成长被其所能达到的价值观所限制。就某一特定的企业而言,它的成长空间究竟在哪里?不在产业和市场里,而是在经营者的思维空间里。  相似文献   

16.
汪鸣 《物流时代》2010,(11):21-21
笔者最近接连参加了“中国物流万里行”和“中国(深圳)国际物流与运输博览会”等活动,无论从活动规模,还是政府、企业领导重视程度看,活动无疑是成功的。不过,在活动结束后也不免有一些思考:政府、企业重视物流,方向上是正确的,但如何才能真正使城市、企业得到实惠,并通过这些轰轰烈烈的活动将物流业再向前推进一步,需要认真地审视。  相似文献   

17.
为了鼓励和加快软件产业的发展,解决软件企业前期存在的税负较重、发展滞后的问题,国家近年来相继出台和完善了一系列对软件行业的优惠政策。在增值税方面规定,企业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在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但是,在深圳的2800多家软件企业中,却只有少数企业能够享受到这项优惠政策。为解读这一现象,《特区财会》记者采访了有关人士。  相似文献   

18.
“不做中国的耐克,要做世界的李宁”,从一个吸引世界眼光的运动员转变为一个吸引世界眼光的商人,李宁的成功让无数运动员对经商之路充满想象。  相似文献   

19.
杜书伍 《经营者》2004,(7):79-79
<正> 渠道业与制造业的发展模式存在根本上的不同,简单地说,一家制造商生产的产品种类相当有限,但生产出来的产品以销售到多个市场,甚至全世界为目标;一家渠道商提供给客户的是服务,它同时销售非常多种类的产品,但是以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的方式,逐步扩大经营版图。就逻辑上而言,一家渠道商发展到极致,规模将会大于制造商。然而,渠道商扩张过程中会面临到的阻力,却比想象中还要大得多。渠道业最基本的运作特质是“大量”,要管理种类繁多的产品、维系大量的客户、处理大量的订单与运筹作业……因此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运作机制,发展出高超的  相似文献   

20.
当中国的房地产和股市步步攀升时,大量企业把自己本来用于研发等的资金抽到了房市和股市里,这其实是一种弱化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潮流。所以,经济高涨的时候,企业竞争力反而弱化。相反,经济低迷的时候,大量的企业又把资金回归到研发和产品与市场的对接上来,这才是中国需要的企业和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