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各国为应对迅速恶化的经济和金融状况,纷纷开始实行非传统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向金融市场的私人部门和金融机构注入大量的流动性。在美国经济缓慢复苏的同时,大量流动性引发了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在这种情况下研究非传统货币政策是否应该退出、如何退出,就对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美联储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资本市场》2009,(9):19-21
<正>货币政策退出工具货币政策的退出机制,实际上也是指如何回收流动性。因此,在分析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之前,有必要重申流动性的定义,这有助于对各种工具效果的讨论。对于经济中的流动性,可以定义为:  相似文献   

3.
《资本市场》2009,(9):16-18
2008年9月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实施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对经济快速走出低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埋下了诸多隐患。随着经济向好迹象不断出现,调整货币政策的预期也逐渐增强。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是后危机时代央行的货币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4.
欧债危机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和悲观预期,前景不容乐观。尽管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解决危机的措施,但效果依旧不太明显。本文从博弈视角度全新探讨欧元区退出机制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试图为危机的解决寻找可能性方案。  相似文献   

5.
古昕 《经济师》2011,(7):17-18
2007—2009年经济危机给货币当局如何制定更为有效的货币政策很多启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首要是要找准货币政策在短期内是如何影响实体经济体,即传导机制。传统传导机制理论已无法解释本次经济危机中的部分现象:一是金融机构并非被动接受,而是有所行为,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二是银行的地位已受到"影子银行"挑战,短期融资开始被后者替代;三是金融市场尤其是货币市场的健康程度并没有包括在经济模型里。虽然新的传导机制——风险承担,试图在理论上解释上述现象,却是以其解释金融机构在进行过多风险投资的动机,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后危机时代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需要在结合上述特点以及之前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重新探讨,这样才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迫切性及困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1年的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淡出的必要性和货币政策的调整将面临的新挑战成为理论研究关注的焦点。本文认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淡出之后,必须权衡对整个经济的正负影响,采取配套政策缓解内外部压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我国金融市场退出现状及模式的基础上,立足本国国情,结合国际经验,深入探索建立规范化市场退出机制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建立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振宇 《现代财经》2001,21(9):28-30
我国自80年代中期启动风险投资以来,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在于缺乏完善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因此,尽快推出创业板市场,完善无板市场及场外交易市场是当务之急,只有这样才能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美联储宣布将如期结束QE2,但美国失业率仍旧迟迟不能恢复到民众期盼的5%水平。作为实体经济重要参照标的的中小企业就业信心依然疲软,美联储加息恐怕要到2011年四季度。  相似文献   

10.
刘新 《经济导刊》2011,(1):56-5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营企业经历了一个波澜壮阔的过程。作为市场经济的微观运行主体,其可持续发展不仅对企业本身,而且对整个国家的实力和国民福祉都举足轻重。经历过2008年的后危机时代,民企的创新机制的形成和发展,最终决定其在市场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哲 《经济论坛》2010,(2):22-25
本文对我国宽松货币政策如何退出的问题进行了思考,研究了我国货币政策退出的原则、步骤以及相应的工具创新等内容,并就退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予以警示,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由于历史原因,部分证券公司积聚的风险日益凸显,高风险证券公司的风险处置和市场退出,成为中国证券市场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由于证券公司市场退出的法律机制不够完善,强制退出过程中存在行政主导、政策性强等问题。因此,完善我国证券公司市场退出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积极的货币政策帮助中国经济在危机中和后危机时代保持稳定而较快的增长。然而与之相随的是物价上涨、通胀压力显现和外部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是防通胀,保增长的压力较小。而且,由于中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对资本项目下货币流动的严格管理制度,利率上升本身不会对人民币升值带来显著影响,也不会导致热钱的大量流入。  相似文献   

14.
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是由风险投资的不同阶段构成的有机整体,其运动轨迹是:前期准备-播种期-孵化期-收获期-退出期,在前期准备阶段,风险投资家对投资方进行筛选与评估,做出是否投资的决策,在播种期内,由创业家提出创业构想及其产业化的资金需求,风险投资家在进行筛选评价的基础上向创业注资,在孵化期内,风险企业产品原已经定型,并准备设厂进行生产,需要大量的创业资本,这一阶段风险投资促使企业生产出合适的产品,在收获期间,风险投资家帮助风险企业运作资本,以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在退出期内,风险投资家笄并实施退出,投资机构回收高额投资报酬或为减少损失即时出售股权,回收资金用于新的投资方案。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全的退出机制是一国证券市场完善的重要标志,本文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特殊国情,对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基本模式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我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随着经济逐渐步入正轨,过量货币对经济发展的副作用开始显现。但进入2010年,随着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全球经济有二次探底的可能性,我国货币政策面临两难选择。该文运用基本经济理论,对我国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必要性、判断指标等进行了分析,认为宽松货币政策确实面临退出要求,但鉴于传统退出手段给市场带来压力过大,应当通过金融体制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吸收流动性,实现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平稳退出。  相似文献   

17.
刘英茹 《经济论坛》2000,(13):14-14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研究国有经济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成为理论研讨和实践探索的重要课题,特别是能否解决国有企业的退出通道,将成为国有企业能否真正搞活,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目标能否真正实现的关键所在。   一、国有企业退出机制的理论依据   1国有企业的性质决定国有企业必须有进有退。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看,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就要为之提供多样化的机会和途径。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性质和社会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决定了它不可能…  相似文献   

18.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及退出实施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辉 《经济师》2001,(12):17-18
目前 ,风险投资退出不畅已成为制约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瓶颈。因此 ,采取有效方法来解决风险投资退出难的问题是推动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当务之急。文章以我国风险投资发展历程中的典型案例为引 ,描述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的现状 ,并从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及退出实施两方面入手 ,对风险投资退出难的原因进行分析 ,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9.
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对风险投资的最终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影响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就是退出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产权交易市场、风险投资体系、法律制度都不完善,而机制的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以先选择在现阶段切实可行的退出方式以争取发展的时间,同时不断创造条件扫清障碍,最终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