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金融理论表明,随着农村经济发展逐步趋于成熟,应当发挥需求追随型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的优势,满足大量并且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本文以无锡为例,从农村金融市场供需匹配的角度出发,根据农村金融需求设计农村金融供给体系和制度构建,探讨需求转型背景下经济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制度的构建和政策选择,以进一步促进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和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我国学者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探讨经历了从制度层面的角度到农村金融现实需求的角度加以论证,本文从农村金融现实需求的角度出发,对农村各种金融需求的不同作用及其特点加以研究,从我国国情出发,探讨真正服务于农村及农民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3.
论农村金融的现实需求及体系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分析认为,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现实需求存在缺口并呈扩大趋势,由此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分析了农村金融需求存在缺口的原因,重点论述了解决农村金融现实需求的七大供给体系安排。  相似文献   

4.
乔路 《武汉金融》2012,(3):54-56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在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不断变革的背景下,农村地区金融需求的结构与特征也不断发生着变化。本文通过对来自咸宁、孝感、恩施和襄樊的450户农户和232家农村企业的问卷调查,总结了当前农村金融需求显现的新特征,并深入分析其出现的原因。最终围绕如何满足农村金融需求、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合理引导与规范农村非正规金融,健全农村金融风险、成本及效率补偿机制,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发展市场中介以及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张家口地区重点调查资料为基础,从分析农村金融的现实需求入手,考察当前农村金融的供需状况,分析当前农村金融服务的空白点和薄弱环节,并结合发达国家成功经验,提出农村金融体系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6.
农民资金互助社产生于农村金融供需严重失衡的背景下,其作为一种内生于民间、具有合作性质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有效弥补了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不足。本文以江苏省196个村级调查问卷为样本,基于结构方程模型,以资金互助社发展前景为内生潜变量,以农村金融供给和需求环境为外生潜变量,研究了农村金融供给和需求环境对农民资金互助社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农村金融需求环境,农村金融供给环境是农民资金互助社发展的显著影响因素。因此,在当下农村金融供给仍然不足的环境下,农民资金互助社还有很大的生存发展空间,应从各方面加大对农民资金互助社的培育力度。  相似文献   

7.
差异化农村金融体系构建——基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农村金融体系的研究多倾向于从农村金融机构设置和组织架构角度展开.金融的本质是向金融需求者提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因此,笔者认为新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应该通过剖析农村金融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设计符合农村金融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金融供给体系.同时,针对我国农村各地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提出构建以农业银行、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为主的适应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化、多层次农村金融供给体系.最后,我们在对农村提供满足需求的金融产品的基础上,又对其金融需求在数量上的缺口和供给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8.
人民银行甘孜州中心支行通过现场访谈、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等方式对甘孜州巴塘、白玉、德格三县的农村金融需求及金融服务现状进行了调研,并从分析农村金融现实需求着手,考量甘孜州贫弱地区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供给现状,以期发现当前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甘孜州农村金融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在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同时存在,长期以来,正规金融安排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与农村现实的金融需求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而非正规金融安排提供的金融服务却很好地满足了农村现实金融需求,并随着农村金融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演进。本文将从需求角度入手,通过分析我国农村金融需求的变化来探析相应的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可能的演进路径。  相似文献   

10.
刍议我国农村金融扶持政策体系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村金融扶持政策体系是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比较薄弱的环节。现阶段,在全面建小康社会,扩大农村需求,应对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农村金融的作用凸显,完善农村金融扶持政策体系也显得更加紧迫和必要。本文在总结借鉴国际政策扶持农村金融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如何加快形成一整套现代农村金融扶持政策体系,构建有效增加农村金融服务供给的长效机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农户金融需求为视角,采用问卷入户调查方式,从农户融资的现实需求和农户信贷供给的现状入手,探究农户资金需求及其约束条件,分析探讨金融支持农户增收、优化农村金融体系,降低农户融资成本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基于我国新时期的社会经济背景下,重点就当前农村金融需求的改变以及金融市场结构环境的改变予以分析,并就不断变化的农村金融需求与金融市场环境两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展开具体的探讨,并基于此提出了创新"三农"金融服务领域、积极创新涉农融资担保方式、创新涉农信贷政策等有关农村金融服务渠道的创新思路。最终希望借助于本文的分析探讨,能够引起更为广泛的讨论与交流,进而为我国的"三农"金融支持体系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农村金融有效需求与供给协调性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当前农村金融资源有效供给滞后于现实需求的事实,如何从实证调查的角度,给出合理的判断,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是新时期基层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责。基于这一判断,本文从当前农村金融的有效需求与供给的协调性出发,探求一般性规律,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分析大型商业银行农户金融服务的路径选择,并对农业银行农村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的客观现实需求、未来发展前景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村村通”工程的基本内涵和服务模式,对“村村通”工程进行了全面的价值分析和国际比较,得出了实施“村村通”工程是现实国情下大型商业银行满足农户基础性金融服务需求的现实选择这一重要结论。最后,从实施推进的视角分析了农村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农村金融供需缺口不断扩大,农民的有效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现实背景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陆续成立,对扭转我国农村地区金融发展的不利局面具有战略意义。因此结合国内外发展农村金融的经验和教训,就如何规范发展我国农村新型金融机构提出了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分析大型商业银行农户金融服务的路径选择,并对农业银行农村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的客观现实需求、未来发展前景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村村通"工程的基本内涵和服务模式,对"村村通"工程进行了全面的价值分析和国际比较,得出了实施"村村通"工程是现实国情下大型商业银行满足农户基础性金融服务需求的现实选择这一重要结论。最后,从实施推进的视角分析了农村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我国农村经济的现实出发,提出了我国农村的基本形态是以农户为基础的“小农村社制”,并在农户经济行为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一直以来以农行、农发行和农信社为主体的农村金融改革思路存在不足的结论。文章以HN省农户金融需求为例,进一步探索农村金融组织建设与改革方向,提出发展真正的农村合作金融是解决广大农户金融需求的根本之路,以及针对农村不同阶层建立有效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学者在农村金融需求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涉及农村金融的多数文献围绕以农村金融的供给,农村金融的需求,农村金融制度为主要方向.而这三个方向对需求方面的研究较少,而需求是金融的重要一环.本文主要从需求方面分析农村金融,多数学者在研究需求的文献里阐述的是现象而没有从理论上分析需求问题如何解决.本文得出的启示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农业经营的规模化、现代化是农村金融需求得以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国家的政策导向也是发展农村金融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农村金融制度重构:基于需求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于我国农村金融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路径违背了制度自然演进的内在逻辑,导致了行政主导的农村正规金融供给与农村真实金融需求之间渐行渐远。这一矛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背景下愈发显得不和谐。本文认为,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应该在农信社体制外求解,从需求角度重构农村金融体系。在由农村特殊的社会信任结构等非正式规则的支配下,非正规金融和半正规金融应该逐渐成为农村金融体系的主体,中小金融机构次之,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则应退居为补充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金融需求与制度供给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试图选择金融需求视角考察中国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与绩效。结果表明.在中国绝大部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与金融需求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格局。近年采陆续推出的一系列农村金融改革举措对这种不对称格局的缓解作用十分有限,甚至在某些方面适得其反。本文认为,检验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有效性的主要尺度是看其能否满足农村社会现实的金融需求。由于农村经济在宏观上关乎社会稳定与安全,其金融需求具有某种程度的公共性质,因此,政策性农村金融制度及其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具有长期存在的必要性。一段时期以来曾经风行全国的农村金融商业化改革倾向.因渗透了其它利益因素,实际上与农村社会的金融需求渐行渐远。本文的结论是,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需要走出中央与地方等利益主体相互博弈的困局,切实达成基于农村金融需求的制度改进共识:合理疏导农村社会长期赖以周转的非正式金融服务;通过进一步的财政退让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社会利用现代金融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