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农村金融给予财政和税收上的优惠,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在中国,“普遍做法”也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但在由理念认同到探索实践的过程中,财税优惠在很多地方的实效却被大打折扣。业界有观点认为,省域间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水平之所以差异巨大,关键在于是否正确发挥财税政策的威力。  相似文献   

2.
财税改革     
9月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和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共同举办“中青年改革开放论坛(莫干山会议.2013)”,与会财税界人士激辩财税改革,中央和地方财权与事权重新划分成为会议焦点。  相似文献   

3.
征地制度、土地财政与中国土地市场化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农地非农化。中国政府着力推进土地市场化改革的同时不断强化征地制度的原因在于,试图在既利用征地制度获取所需要的土地和资金又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之间寻找平衡。尽管改革和完善征地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但是,在现行行政考核和财税体制下,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会诱致地方政府滥用征地权,从而阻碍土地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一方面要不断改革和完善征地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快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赋予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更多的与事权相匹配的税权。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从地方政府行为视角,探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中地方差异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为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提供政策启示。研究方法:案例比较分析。研究结果:受重点任务驱动,首批试点地方分配更多注意力在“农地入市”,改革进展明显优于非首批试点;首批试点地方中,中西部城市的入市改革表现总体上并不逊色于东部经济发达城市,前者依赖政府主导的“以地谋发展”模式的效果明显不如后者。地方财政增收对政府保持供地垄断地位的依赖程度较低的地方开展和推进入市改革的动力相对较强,而高层级政府的关注会强化这一动力。研究结论:地方政府的代理人属性和财政增收的自利属性共同影响其政策创新与执行。入市改革进展是地方政府代理人属性和财政增收激励综合作用的结果,地方政府的回应差异源于该项改革对地方财政收益格局的影响差异以及高层级政府的重视程度差异。建议优化中央与地方间的事权和财权划分,利用政治权威的显著影响促使地方突破对传统的“以地谋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抓紧研究集体土地流转过程中相关税费的收取方案,保障政府在土地增值过程中合理的收益分享权。  相似文献   

5.
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修改预算法的决定两天后,9月2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预算管理、促进财政收支规范透明的相关意见.面对参会的各部委负责人,李克强强调,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是一项自我革命的财税制度改革,“首先触动的是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政府部门的利益”.他说,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财政制度,不仅能保证财政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提升政府公信力、推进“制度反腐”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通过改革强化预算硬约束,坚决推进预算公开透明,真正打造“阳光财政”,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6.
王朝才 《中国改革》2006,(11):63-64
今年以来,放开地方政府发债的声音逐渐增多。各地的城市化进程都在加速,而地方政府一直缺乏稳定可持续的资金来源。新一轮宏观调控以来,这一矛盾更加突出、这是今年以来地方发债呼声甚高的一个重要背景。7月,财政邵预算司官员称,解决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将是今后财税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人士也透露,《颓算法》修正案有望适当放开地方政府发债。9月15日,在向刚刚结束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财长会议提交的报告中,财政部部长金人庆表示,中央政府正考虑在有限制的条件下,授权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是否可行?其中有什幺问题值得关注和探讨?三位专家的文章也许会给我们许多启发。[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本文揭示了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和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改革之间的行动逻辑,并利用2003—2013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检验,测定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度对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的影响程度,为加快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改革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较高的土地财政依赖是中国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改革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形成又与现行的行政分权和财政集权体制有关。要加快中国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改革的进程,需要地方政府尽快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要改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不仅需要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而且需要调整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大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纵向转移支付力度,赋予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更多的与事权相匹配的税权。  相似文献   

8.
2003年11月15-16日,主题为“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中国财税改革与发展”的“中国财税论坛2003”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在论坛上,财政部长金人庆、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透露了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最新动向。  相似文献   

9.
“为人民理财,就要让人民满意;替政府管账,就要让政府放心。”这是黑龙江省桦川县财税党委书记、财政局局长韩硬发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以中国27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探究地方政府土地资源配置策略互动的存在性及其激励机制,并进一步识别策略互动所呈现出的具体形态。研究方法:“自上而下”的标尺竞争模型、空间自回归模型以及非对称反应模型。研究结果:(1)地方政府在土地资源配置决策上存在显著的模仿式策略互动行为,且这种趋同性会随着“距离”增加而逐步衰减;(2)机制检验表明,地方政府土地资源配置策略互动源于“自上而下”的标尺竞争机制,具体而言,引资竞争和财税竞争分别是城市间在工业用地价格和商住用地价格决策上竞相模仿的激励来源;(3)策略互动非对称性检验表明,城市间差别化土地资源配置互动形态截然不同,其中,工业用地价格呈现“逐底竞争”特征,而商住用地价格则呈现“逐顶竞争”特征。研究结论: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构建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适宜的多维政绩考核体系,从源头上遏制地方政府在土地资源配置上的恶性竞争;应完善土地交易机制,探索城市间土地资源配置的协调机制,驱使土地资源配置由竞争走向竞合。  相似文献   

11.
农村税费改革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出路在于放松以至彻底解除各种不合理的管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财政体制改革只是放松政府管制的一个配套措施和附带结果。但“放松管制”也绝非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本文在财税体制与政府管制方面对农村税费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南方农村》2011,(2):84-84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杨林在《收入分配改革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论坛上表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关键在政府转型。他认为,从中国现实看,收入分配有总量问题,更有结构性问题。这些年,财税体制以及相关的结构性改革滞后,是收入分配关系难以理顺的主要原因。实现收入分配改革的基本目标,重在推进以调整财税体制为重点的结构性改革。他建言。理顺初次分配关系,重要的是通过政府转型,以民富优先为目标调整国家、企业、居民的分配格局:建立再分配体系,重要的是通过政府转型,划分中央地方在收入分配调节中的分工与责任;建立公平分配的基础制度,重要的是通过政府转型,规范行政支出,杜绝与公权力相关的腐败和不合理的收入。  相似文献   

13.
在单一制国家中,我国地方政府的首要职责在于执行中央政令,但根据宪法,地方政府又在一定范围内拥有地方事务的自主决策权。实践上看,改革前,中央对地方政府实行统一控制,后者拥有的自主决策权微乎其微。改革后,由于市场经济不再要求将所有公共事务纳入单一的中央决策中心,也由于中央需要地方政府分担日益繁杂的地方公共事务的治理责任并充当制度创新的初始推动者,中央开始向地方政府下放包括地方立法权、一定的经济与社会管理权、财税权以及人事管理权等在内的有限权力,放权本身也以分税制的实行为标志逐渐走向制度化。自主决策权扩展后,地…  相似文献   

14.
从财政体制和土地出让制度看圈地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谢颖 《中国土地》2006,(11):9-11
近年来,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之争愈演愈烈,城市规划被指责为“圈地运动的工具”。然而,土地资源的浪费真是由城市规划一手造成的吗?本文作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现行财政体制是地方政府随意批租土地的诱因,土地制度缺陷使地方政府随意批租土地成为可能。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地方财税体制、加强对土地出让收入的管理、规范征地及土地批租行为等措施,才是解决圈地热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高战 《中国改革》2005,(4):14-15
政府改革,核心问题就是分解历史形成的集权,即所谓“放权”这包括自上而下,由核心向周围逐级流转的方式向政府放权。以及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放权和政府向市场经济主体放权。  相似文献   

16.
国内贸易部总经济师丁俊发日前指出,今年粮食流通体制将进行重大改革,改革的方向概括起来就是“四分开,一并轨”。“四分开”的具体内容包括:一是政企分开。粮食企业将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参加市场竞争。国家和地方的储备粮,委托基层粮站收购,付给收购费用。政府将主要负责粮食的供需平衡、政策制定、粮价管理和市场调控。二是储备与经营分开。储备费用由政府负责,经营部分自负盈亏,继续推进两线运行。三是中央与地方的责任分开。储备分为国家储备与地方储备。国家储备由国家粮食储备局管理,实行垂直领导,人财物统一。继续实行“米…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探究土地储备融资政策“贷转债”和“债转禁”两次改革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的现实影响,探讨土地储备融资政策的可能改革方向。研究方法:针对2012—2021年70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开展时间断点回归、随机效应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分析。研究结果:(1)基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注意力分配理论,构建了土地储备融资政策变化影响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的理论框架;(2)短期层面,土地储备“贷转债”(-190.579)和“债转禁”(-280.515)变化对土地出让面积具有显著负向影响;(3)长期层面,土地储备“贷转债”负向影响土地出让面积(-0.352),“债转禁”正向影响土地出让均价(0.428)。研究结论:土地储备融资政策变化可能将在各个维度上影响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行为,造成未来土地出让面积的持续下降和土地出让均价的持续上升,因而应当审慎衡量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发展用地诉求,以“保障公益、适当弹性、引导分配、因地制宜”的思路推进土地储备融资政策改革,保障土地储备项目可持续运作和城市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屠欣雨 《山西农经》2021,(7):85-86,154
“营改增”作为新一轮分税制改革,必将促使地方政府财政行为发生变化。基于“营改增”背景及近年来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持续膨胀的现状,研究“营改增”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性的影响,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及双重差分估计法进行实证检验并分析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性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乡镇政府,是政府体系的基础,应当借政府机构改革和农村财税体制改革契机,改变全能作风,彻底实现政社分开、政事分开和政企分开,向效率、公正、法制大大地迈进一步。  相似文献   

20.
<正>一、对本次培训重点精神的理解本次培训恰逢财预87号文件下发之际,由于该文件将对农发行现行中长期贷款政策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开班仪式上,部领导就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相关政策的把握和解读作为培训重点。通过财政部3位领导的讲解,我们认为应该主要把握以下精神:(一)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财税制度改革、防控金融风险的重大决策部署。《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