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能够有效抑制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具有显著的治理效应。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有效降低了股价波动和股票错误定价,从而显著抑制了高管机会主义减持。环境不确定性和管理层自利性越强,则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的抑制效应越弱。进一步分析发现,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为交易型、发生股权质押以及产权性质为非国有企业时,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的影响更强;而且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治理效应产生了积极的后果,显著抑制了高管减持寻租,提升了企业价值,降低了高管减持时的择机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1—2022年中国A股交易数据,研究了异质性交易策略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表明,个人投资者的当期情绪以及机构投资者的前期情绪,能够显著影响风险资产特质收益率的波动:个人交易者倾向于做出骑乘泡沫行为,而机构交易者则倾向于利用市场噪声情绪推高风险资产价格并提前变现离场。同时,在对股价崩盘风险和异质性交易策略之间可能存在的系统性断点进行门限检验后发现,机构投资者的相对力量效应对风险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程度存在门限点。当机构投资者的相对力量效应超过特定的阈值点时,股价长期崩盘风险会随着相对力量效应的提高而降低;而当个体交易者在市场上占据绝对主导、机构交易者相对力量降低时,股价长期崩盘风险会提高。因此,有效引导交易者对风险资产的需求回归价值面本身,避免出现噪声蛊惑和诱导交易,是有效防范化解金融交易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随着ESG理念逐渐影响我国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已将企业ESG表现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企业ESG表现和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将对股价崩盘风险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选取2011—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ESG评级、财务信息和股价风险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ESG表现、机构持股意愿以及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影响逻辑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企业ESG表现越好,其股价崩盘风险越小;机构持股意愿越强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具有抑制作用;机构投资者对ESG表现好的企业存在一定的偏好,将其纳入投资组合,进一步降低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地,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ESG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在国有企业、中西部地区和非制造业中表现更强,这一研究结果对企业和机构投资者践行ESG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维护股票市场稳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8-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大股东增持或减持股票如何影响股价极端波动现象的发生。结果表明:大股东交易强度提升显著增加了股价暴涨暴跌风险,其影响主要来源于大股东减持而非大股东增持;上市公司的信息透明度越低、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管理层权力越小,则大股东交易对股价极端波动风险的影响越显著;较高比例的机构投资者持股和独立董事设置能够有效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削弱大股东交易对股价极端波动风险的不利影响。为了进一步规范大股东交易行为、维护股票市场稳定运行,提出以下对策建议:第一,完善规制大股东交易行为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防范内幕交易,避免大股东集中、大幅、无序减持股票对市场稳定带来冲击;第二,强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提高信息透明度;第三,推动上市公司吸引机构投资者持股、提高独立董事比例,优化公司内部制衡和外部监督机制,以实现对大股东行为的有效制衡和约束。  相似文献   

5.
国际战略投资者选择与国内商业银行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运 《中国金融》2005,(22):31-32
战略投资者是以战略为驱动,有明确的长期战略目标,通过战略合作与合作伙伴建立领先地位,有抱负和承诺,并愿意进一步增加业务投资,且具有付款的诚意和能力的投资机构。与财务型和伴随性国际投资者相比,战略性投资者的优势体现在:长期目标与抱负;世界级专业能力;财务实力;定价能力;融合能力;新兴市场经验;愿意投资于少数股权或投资于亚洲。  相似文献   

6.
近来,外资机构在中国债市的活跃程度大大增加,文章认为,债市经过调整凸显出的相对投资价值、外资机构增加对国债资产的配置并籍此分享中国经济的成长、外资风险规避手段的完备及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是其中的主要因素。与外资机构相比,中资机构目前还缺乏做空机制和风险对冲工具,亟需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研究股票收益变化和机构持股变化之间的关系,发现对于高机构持股股票,过去表现较好的股票会吸引机构增加持仓,且机构增持的股票相对减持的股票的后续表现又更好,而低机构持股股票则不然。这表明机构投资者整体上是采用正反馈即惯性交易策略的,而个体投资者的行为则较为随机。对于缺乏投资经验的个体投资者而言,论文结果意味着他们应当委托机构进行理财如投资于基金。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被中国证券监管部门处罚的舞弊公司及未舞弊公司为对象,考察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是扮演监督者还是跟随者角色。研究发现,从公司舞弊前一季度到后一季度机构投资者并未减持舞弊公司股份,不具备舞弊预测与识别能力;机构投资者倾向于利用分析师评级结果进行投资决策;机构投资者容易被舞弊公司误导,而分析师评级则有助于减轻机构投资者被误导程度。结果表明,目前机构投资者更多扮演着跟随分析师的消极角色而非有效监督者的积极角色,分析师评级具有一定的决策有用性。  相似文献   

9.
李安泰  张建宇  卢冰 《金融研究》2022,508(10):189-206
巨额商誉减值风险是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的重要诱因之一。本文以2011—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公司商誉减值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显著抑制上市公司计提商誉减值的风险。分类来看,相比非独立机构投资者,以证券投资基金、社保基金及QFII为代表的独立性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商誉减值风险的抑制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发现,机构投资者通过提供并购前咨询服务和改善公司并购后绩效来抑制商誉减值风险。本文研究揭示了机构投资者发挥了有效的监督治理功能,对防范商誉减值风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使用我国沪深交易所1999到2010年的上市公司数据样本,研究境外机构投资者和国家持股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同时以国内机构投资者作为对比。发现境外与国内机构投资者与企业的风险承担正相关,国家持股与风险承担负相关。实证结果证明了机构投资者能提高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国家持股会降低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  相似文献   

11.
2015年伊始的"投资乱象"到底源于什么?为什么发生"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会受到机构投资者的追捧?更奇怪的是这类个股出现了超越市场指数的良好涨幅。为了解释这一异象,本文围绕"新国九条"的出台时间,选取了我国上市公司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的数据,从大股东减持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本文的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把市值管理作为通道,与机构投资者合谋侵占外部投资者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大股东减持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超额收益,而是为了"让筹"给机构投资者。本文进一步研究了"新国九条"对合谋行为的影响,发现文件的出台促进了合谋行为的发生,并且更多的合谋行为与市场气氛无关。最后,本文检验了流通股数量对合谋行为发生的影响,发现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替代了流通股数量的作用,即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合谋行为发生的概率越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股价崩盘风险视角考察了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如何促进金融市场稳定。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可以显著抑制股价崩盘风险,控制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通过降低代理成本以及降低分析师盈利预测乐观偏差,可以有效抑制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在媒体关注度高的上市公司更显著,而在“两职合一”的上市公司中则被显著削弱。本研究揭示了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在抑制股价崩盘风险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对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积极稳妥地推进对外开放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中一项重要内容。在加入WTO后的5年过渡期里,我国证券行业全面履行了对外开放相关承诺,并在某些领域超出了承诺范围,取得了较大进展:一是积极推动建立中外合资证券经营机构,批准设立了23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和7家合资证券公司:二是在资本项下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情况下,试行实施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QFII的家数与投资额度不断上升,现已成为仅次于基金公司的第二大机构投资者;三是出台了相关政策,允许外资对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和股权分置改革后的新上市公司进行战略并购,持有一定比例的股权;四是强化了与境外证券期货监管机构、国际证监会组织及其他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并成为国际证监会组织的主席执行委员国;五是落实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安排(CEPA),加强区域证券业和资本市场合作发展,在从业人员专业资格、证券交易所开办分支机构等方面实现了突破。所有这些,对于一个还处于“新兴+转轨”阶段的年轻市场而言,可以说是成果斐然。  相似文献   

14.
张梦思 《财会学习》2021,(12):155-157
本文选取沪深A股2010—2018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战略差异度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以及外部股东——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前述二者关系的影响。本文的实证结果发现,战略差异度与企业风险承担存在正相关关系,而机构投资者总体上表现为倾向于以短期机会主义为目标,对前述二者关系起到了抑制的调节作用。本文的实证结果对于公司调整战略规划,证监会规范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09-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ESG表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有助于提升公司ESG表现,并且主要通过促进公司绿色创新、培育公司伦理文化和增强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这三条路径发挥作用;压力抵制型和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均有助于提升公司ESG表现,而压力敏感型和交易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反而会产生相反的作用甚至不发挥作用;公司ESG表现提升会降低公司融资约束、代理成本和经营风险,提升公司风险承担水平和未来绩效。  相似文献   

16.
践行ESG理念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共同机构投资者作为资本市场重要参与者,能对企业管理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影响企业ESG表现。本文基于2010—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共同机构投资者与企业ESG表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共同机构投资者能够通过发挥治理效应和协同效应提升企业ESG表现,但其退出威胁并没有对企业ESG表现产生显著作用;进一步,对于融资约束较高和媒体关注度较低的企业,共同机构投资者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但只有长期共同机构投资者才能产生治理协同效应。本文结论不仅可以为企业制定ESG投资战略提供理论指导,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机构持股、特质风险与股票收益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对股票市场的风险与收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机构投资者的大量参与有助于股票市场的稳定、特质风险的分散以及超额收益的减少。文章选取机构投资者持股占股票市值比例这一指标来刻画机构投资者的行为,检验机构持股比例、特质风险和股票收益之间的关系。实证发现,在中国股市,特质风险与股票收益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机构大量持股有助于降低股票的特质风险;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低的股票,特质风险越大,股票预期收益越高。  相似文献   

18.
现有研究的一个重要缺陷是无法精确地描述交易者个体羊群行为的分布及其程度,本文依据LSV及其衍生模型的思路,提出了基于分割聚类的矩阵化改进模型,并针对我国机构投资者,使用该改进模型对我国开放式基金的羊群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个体的羊群效应分布呈现尖峰左偏的非标准形态;机构投资者在交易大盘股时的羊群效应比较明显;市场整体的羊群效应震荡增加;机构投资者个体的羊群行为会增加其投资时的收益和风险。  相似文献   

19.
徐晓巍 《新金融》2003,(9):34-36
所谓QFII(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Investors),即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是指允许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一定规定和限制下汇入一定额度的外汇资金,并转换为当地货币,通过严格监管的专门账户投资当地证券市场,其资本利得、股息等经批准后可转为外汇汇出的一种市场开放模式。 QFII制度实质上是对外资进入本国资本市场进行一定限度的开放,其目的是为了对外资的进入进行必要的限制和引导。  相似文献   

20.
与先前主要研究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的文献不同,基于机构投资者群体的异质性,考察分析师跟进对机构投资者持股决策的影响及其企业风险提示信息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比例随分析师跟进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程度因机构投资者类型的不同而产生差异,风险提示信息的加入会减弱分析师跟进的促进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风险提示信息产生的持股减弱效应显著改善了异质性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公司治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决策是否采纳分析师的跟进意见,既与机构投资者的不同类型有关,也与风险提示信息的决策价值相关,对风险信息的考量有助于异质性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公司治理效果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