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波 《中国经贸》2012,(10):144-144
农村深化改革究竟要怎么样进行,才可以使传统农业逐渐转变为现代化农业,使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得到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随着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体市场经济,农村改革也势在必行,本文就针对深化农村改革的政策思路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2.
陈小澄 《特区经济》1996,(10):25-25
<正> 在我国农村向城市化转变过程中,传统的农村经济模式正向新型的市场经济模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新旧观念的冲突,部分陈旧的观念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需要解决观念更新的问题.下面就谈几点浅见.一、从“找市长”向“找市场”观念转变.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为面向市场,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进行供求调节.因此,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经营者首先考虑的是“市场”以及为何找市场.部分人受传统观念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思想影响,不敢面对市场和研究市场.没有项目找上级要项目,存在着有了项目怕产品没有销路,出了产品要上级包销路,出了问题找上级要政策扶持,经营不下去再向上级诉苦伸手.这种“找市长而不找市场”的“等靠要”思维观念,缺乏驾驭市场经济的信心和勇气,严重束缚了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我国农村经营体制开始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同时农村财务管理体制存在和运作的社会基础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该体制所服务的对象由人民公社体制下的集体经济转变为以农户为基础的经济组织。农村财务管理体制因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暴露出一些问题。文章基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阶段及与之对应财务管理制度的发展状况等方面,来分析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引致原因,并由此探索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议、对策及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罗峰 《魅力中国》2013,(8):19-19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处于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程的后端,直接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过程的客观要求,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比较低下;广大农村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王炳焕 《改革与战略》2012,28(1):102-104,132
农村消费品流通的便利和通畅对于活跃农村市场,拉动内需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农村消费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基本过程主要分为五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村消费品自由购销体制、计划经济时期的统购统销体制、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消费品流通统购统销体制的放开、计划商品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阶段的农村消费品流通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以及完善农村消费品流通的市场体系。文章主要分析了每个阶段的流通体制、流通渠道和流通主体,较为清晰地再现了我国农村消费品流通体制的变化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6.
农村现代化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条件,没有农村现代化,我国现代化目标将无法最终实现。变革传统体制、激励农民积极性而实行的农村家庭土地承包方式,因与现代发展要求背离已逐渐成为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有必要实施以自愿为原则,以农民土地权利的进一步确认及重新组合为核心,强化我国农村土地资源集聚和产业综合发展,实现我国农村土地从个体性经营承包向规模性综合开发利用的转变,从个体性经营承包权利向股份化决策权利的转变,从而加快我国农村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7.
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是不可避免的,过去,乡镇政府百分之八九十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催粮要款”等“中心工作”上,而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入,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后农业税”时代的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问题显得更加紧迫。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是农民观念变革的终极决定因素,而农民的现代观念一旦建立,又必然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实现农民思想观念现代化是我国农村现代化以至整个中国现代化的前提,要帮助农民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思想观念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对建国以来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下发展的辽宁农村经济来说,既是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既有一定的转变基础条件,也有一些突出矛盾需要解决。实现上述两个战略性转变,对于促进辽宁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性 一是由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所决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模式的确立,决定了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必须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市场经济运行一般要求合理配置资源,并起到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就辽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看,虽在培育和发展市场经济方面有很大进展,但在合理配置和使用  相似文献   

10.
农业科研单位兴办经济实体探析肖扬书,孙润忠我国正处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渡时期,农业科研单位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面向市场、而向经济建设,从单纯的科研型向科研开发经营型转变,把农业科研工作真正转移到以提高科研效率和开发效...  相似文献   

11.
关键是实行两个转变张元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实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关键是实行两个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  相似文献   

12.
赵国营 《乡镇经济》2008,24(10):9-12
农民是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要实现农民的现代化,首要是实现农民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而在当前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民的思想观念、文化水平等方面与农村现代化的要求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必须引导和教育农民树立现代市场经济观念、法制观念、科学观念,使农民实现思想观念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今年和"九五"期间经济发展中,中国要实现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在经济增长方式上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中国经济实现跨世纪振兴的关键环节。未来五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应为百分之八,通胀率争取保持在百分之六至七左右;同时降低固定资产投资率为百分至三十至百分之三十二,并力争到2000年基本上消灭财政赤字。邹家华副总理说,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主要运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老办法,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包括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的要求,主要运用  相似文献   

14.
用体制转变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宋子和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跨世纪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做到两个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两个转变的提出,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关键是要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  相似文献   

16.
叶波 《浙江经济》2011,(7):40-41
农村能源发展要实现从单一的沼气利用向沼气、太阳能综合利用的转变,从户用沼气和小型沼气建设为主向以农户集中供气的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为主的转变,从追求传统农村能源的数量规模扩张向注重现代农村能源的质量效益提高转变  相似文献   

17.
精英治村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后出现的农村治理方式,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问题和弊端日益显现.而制度治村以其巨大的优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实现从精英治村向制度治村的成功转变,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之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一个新的课题,引起了经济界的普遍关注。 下面我们从几个不同层面的  相似文献   

19.
新近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1996年工作要紧紧抓住两个根本转变(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个关键环节。为什么要实现两个根本转变,两个根本转变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等等,本文准备就这些问题,有重点地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20.
建立中外合资企业应注意和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赵同起,赵大立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转变,是当前一切经济工作的指导原则。如何引进外资参与经济建设,是我国经济工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