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践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现阶段应当与时俱进地看待按劳分配原则,科学地认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3.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不可动摇的分配原则。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按劳分配制度 ,既是一个理论问题 ,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形式和特点 ,才能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4.
理论界对按劳分配理论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认识误区:一是把按劳分配特定形式的实现条件当作按劳分配适用范围;二是认为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存在根本矛盾;三是认为按劳分配只是一种趋势,并不是现实的分配制度;四是认为劳动价值论是按劳分配的理论根据;五是把按劳分配等同于按劳动力要素分配,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包含了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5.
按劳分配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的理论概括,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现阶段,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的主体。然而,有人认为按劳分配是一种非商品经济的分配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似乎已经消亡。因此,文章在这里就按劳分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何关系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和<资本论>中,详细论述了按劳分配的含义、分配原则、分配方式和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按劳分配理论对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8.
生产条件决定分配务件,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偏低、多层次和不平衡决定了我国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在我国公有制经济内部,也存在着这样一种状况,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我国按劳分配实现形式的推进和发展本文就我国按劳分配实现形式多样化的理论依据及决定性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公有制要求公平,从而实行按劳分配;而市场条件下要讲求经济效率,不得不按生产要素分配,提高效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必须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社会主义的目标——共同富裕。本文分别阐述了按劳分配的问题、按生产要素分配的问题,并对此做了简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11.
和军 《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5-11
有必要将按劳分配区分为探索型按劳分配与理想型按劳分配,我国目前并不具备实施理想型按劳分配所需要的"马克思条件",但可以实施探索型按劳分配。目前学界普遍将按劳分配的比例范围等同于公有制的比例范围,但理论与实践都表明这不过是一种可能性极小的"刃锋"情形,由于存在"示范效应"与"失范效应",二者更可能不相一致甚至背道而驰。当前应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广阔的视野来审视所有制问题,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阶段而非局部阶段来看待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将两类经济的融合发展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实现形式;将社会主义的本质定义和"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作为衡量公有制与按劳分配问题的最终标准。 相似文献
12.
王小元 《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5)
改革开放后,中国分配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一系列新的生产要素参与了价值的形成与创造,也参与了收入分配,因此,人们对按劳分配在中国分配制度中的主导地位存在疑惑。其实,土地、资本、信息、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是物化劳动,它们参与分配,是按劳分配的创新形式,可见按劳分配依然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占绝对主导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决定了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按劳分配体制。为了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也必须坚持公平分配。本文立足于马克思的分配理论,分析了按劳分配与公平分配的关系及发展历程,以期消除当前人们在分配领域中的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14.
生产要素是财富的源泉,生产要素分为劳动要素和非劳动要素,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承认的是各种生产要素在财富创造中的贡献。对于非劳动的其他生产要素而言,这种贡献只是为财富创造提供了条件,而并非说他们本身也创造了价值。按劳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容之一,但我国社会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不完全同于马克思的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15.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分配理论的又一重大突破。劳动价值论并不否认资本、技术等物质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作用,认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具有必然性。按生产要素分配能够极大地调动各生产要素拥有者的积极性。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收入性质取决于所有制性质。 相似文献
16.
石建水 《商业经济(哈尔滨)》2011,(18):29-30,68
19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经历了彻底否认、初步形成、逐渐成熟和最终确立等几个不同发展阶段。《哥达纲领批判》的问世,则标志着按劳分配理论最终确立。按劳分配的科兴内涵体现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假设条件下。社会对劳动者创造的社会总产品进行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把剩下的部分作为个人消费品按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依据按劳分配理论建立的分配制度相对于历史上任何一种分配制度却是伟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商业经济(哈尔滨)》2008,(7)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体现了现阶段我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必须充分认识两者的联系和区别,努力探索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和途径,实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使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中,有两个重要思想,即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分配差别和社会主义社会“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的思想。现阶段对这两个思想的探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湘明 《商业经济(哈尔滨)》2005,(7):26-29
当前,我国正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收入分配既是理论热点问题,也是具体实践问题。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须结合起来,两者统一于人力资本产权的实现,其意义不仅在于可更好地理解按要素分配是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更在于能有效协调劳动者的积极性与促进企业资本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分配理论,即社会主义时期的按劳分配原则和共产主义时期的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分配制度的理论渊源,对分配制度改革具有方向性指导意义,同时应以发展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对待之,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分配制度的基本原理,同时也要结合当代中国国情加以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