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资世界和人类社会都处在永恒地发展中 ,因而反映自然变化和社会变化的科学范畴都不是永恒的。重新认识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劳动在其发展中会突破其一般性的规定性 ,出现不同的历史特点和发展特征。作为反映和概括抽象劳动发展规律的劳动价值论 ,也应当有它的不同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2.
张建君 《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7(2):14-17
“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 ,都是光荣的 ,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这是社会主义劳动观念的新发展 ,是社会主义的新型劳动观。客观地回答这一新型劳动观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性所在 ,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需要大胆地突破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局限 ,实现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研究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黄钧儒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2,1(2):5-8
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奠定了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要求我们,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应在坚持和继承的同时,不断进行发展和创新。因此,必须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深化对“劳动”概念的认识,正确分析新的社会阶层,树立新的财产观,确立新的分配观;通过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4.
杜旭宇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6(6):3-5
劳动理论构成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创新劳动价值论的前提和重点就是创新劳动理论。只有根据经济生活的发展变化,对现代劳动的新变化及其特点进行透彻的分析,才能深刻认识创新劳动价值论的原因、意义,也才能找到创新劳动价值论的理想切入点,形成创新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与思路。 相似文献
5.
许有伦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4,17(1):11-14
对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一要坚持,二要发展。坚持劳动创造价值的基本观点,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发展的方向就是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出发,阐明不同形式的劳动创造不同的价值,形成新的价值理论体系,才能达到理论创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劳动价值理论研讨会秘书处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2,(2):3-4,13
由山东财政学院与山东省经济学会联合举办的劳动价值理论研讨会于2001年12月22日在山东财政学院召开.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经济学院、山东省委党校、山东人民出版社、<东岳论丛>杂志社、<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社、<发展论坛>杂志社以及山东财政学院等单位的50多位专家、教授、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7.
吕志勇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2,46(2):14-17
科学技术作为生产要素中决定性因素参与财富的生产,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社会财富或使用价值量大大增加,但机器本身不会创造价值,它只是在参与生产新产品的过程中由于人类的劳动而把它自身已包含的价值转移或保存在新产品中。率先采用科学技术和先进机器设备的商品生产,能够获取超额利润,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这就是先进企业或发达国家社会财富和价值量同时增加的原因,也是发达国家积极推行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真正原因。科技革命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那些从直接生产过程分离出来而专门为生产过程服务的科技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劳动也属于生产劳动的一部分,也创造价值,他们的劳动不仅应该受到尊重,而且应该得到更多的报酬,这是我国经济能够实现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本认为,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马克思在建立劳动价值和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理论过程中坚持的观点和方法,对于科学理解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必须扩大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劳动范畴内涵的外延,从而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的认识;其次,必然开拓社会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新视野,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用户的数字劳动是否为一种创造剩余价值并遭受剥削的生产性劳动在学术讨论中存在争议。本文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出发,认为仅以“生产一般”的观点分析易导致对数字劳动生产性问题认识的片面化,因而需要抓住生产劳动的一般性与特定社会形式的辩证统一关系。结合马克思关于“生产性消费”“总体工人”等概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互联网用户产生数据的行为是集消费与生产于一体的生产性劳动这一观点仍然符合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概念的主旨。 相似文献
10.
赵林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5(4):6-9,54
当前不断深化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十分必要。科技转化为先进生产力,既加深了对“劳动”的认识,也进一步证实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论断。知识和科技对劳动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在更深层次上反映了劳动决定价值的基本规律,而智力劳动则作为更为高级和复杂的劳动在创造着价值,同时,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以使价格降低,也进一步反映了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单位商品价值下降这一普遍规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劳动价值论。本文在坚持劳动价值论基础上,深刻揭示人类劳动的深层本质和现代劳动特点,根据人才在创造价值中的地位和特殊作用,提出人才价值理论,并认为人才价值论是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内容。试图在此基础上,既坚持劳动价值论,又科学地说明和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力求更好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各项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2.
徐伟平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8(1):3-6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客观实际的变化,人们对劳动价值论产生了一些模糊认识。在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过程中,首先应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只有正确理解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地位、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才能实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中国实际有效结合,才能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社会主义收入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霞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6(4):13-16
劳动价值论的核心问题是创造价值的源泉问题。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科学地揭示了人类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我们必须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原则,是多种所有制决定的,也是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同时,我们也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克服分配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16.
课题组 《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6(3):5-15
江泽民同志从执政为民,从“三个代表”的高度继承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阶级性、科学性,并创造性运用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劳动扩展到所有产业的劳动、全球范围的劳动、有效的劳动,社会主义社会合法、诚实的劳动。衡量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的标准是发展生产力,人民群众的劳动、社会主义各阶层的劳动共同创造价值。运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认识阶级的先进性、政党的先进性、个人的先进性。社会主义社会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分配的对象不是消费资料而是价值,决定价值分配量的差别既有劳动差别,又有生产要素差距,人们智力、技能的差别决定企业内按劳分配的差别无上限。 相似文献
17.
李建军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5(4):71-81
数字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的同时,也消除了许多岗位,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全面影响劳动力市场,用工方式和劳资关系出现重大变革,劳动力市场区域不平衡加剧,人口流动格局进入新阶段.在新城镇化建设中,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这些变化都增加了就业的压力.日本与中国地理位置临近有天然优势,日本少子老龄化严重,对外籍劳动力呈刚性需求.探索中日企业劳务合作新路径,安置剩余劳动力,有效增加就业渠道,将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增加新动力. 相似文献
18.
陈新汉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5):57-64
中国的价值论在20世纪末实践标准的讨论中诞生。市场经济所形成的多元价值及其冲突是价值论研究经久不衰的深广社会背景。20多年来,我国学者对价值论的研究重点,形成了由评价论到价值论(基本原理)、再到评价论、再到价值观念论的轨迹。价值论研究促进了哲学本体论的价值论转向和哲学认识论的价值论转向。 相似文献
19.
王乃峰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1-83
本文通过供求市场关系建立技术劳力流动和企业发展模型。利用单层感知器和XOR问题建立供需双方中博弈对策关系的可计算模型数学映象,采用多智能体建模技术建立模型框架。旨在正确描述出技术劳力市场和企业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为进一步的分析和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