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我国6家新型研发机构为例,重点对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进行了研究。新型研发机构与传统机构相比具有以下特点:功能定位体现政府导向、治理模式去行政化、体制机制灵活创新、政产学研高度协作。在协同创新模式上,主要分析了合作建设模式、组织管理模式、合作研发模式和合作服务模式。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机制是投入机制、收益机制、运作机制、用人机制、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的耦合。在新型研发机构探索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新型研发机构日益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能。以广东省为例,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实证研究了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在研发投入方面,研发经费支出与新型研发机构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但研发人员投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在政府支持方面,专项补贴和税收减免对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绩效均具有积极作用;在组建性质方面,企业型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绩效高于事业单位型新型研发机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丰富,将产学研有效结合的新型研发机构在多个省市快速发展。为进一步了解目前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现状,明确其组织属性和特点,梳理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的主流治理结构,本文对我国目前的新型研发机构的组建模式、治理模式和成果转化模式进行重点研究。在协同创新模式上,结合宏观的政策环境以及具体的市场环境,把握当前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现状,对此展开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科研管理体制的影响下,产学研管理体制不健全、合作行为短期化和形式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推进。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加速推动“科学”向“技术”转化,对科技治理体系形成一系列新挑战。为了跨越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的“死亡谷”,国外创造性地发展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新型研发机构,这些机构已经成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和成果转化的关键支撑。本文剖析了构建新时代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现实路径,在成功借鉴瑞士比尔创新园全链条创新服务模式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赵晨  王戈菲 《技术经济》2023,42(9):1-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和“人才是第一资源”。如何充分发挥人才效能,使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融合,是我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议题。新型研发机构是科研机构的创新模式,是打通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重要尝试。以新型研发机构作为研究对象,以北京的七所新型研发机构为例,从价值链视角对新型研发机构内部人才链支撑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过程进行分析,归纳出新型研发机构实践人才链支撑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动态协同模式。为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给出具体指导建议,为人才链支撑双链融合的过程提供理论支撑,为我国实践三链融合给出了具体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华外资研发机构具有明显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产生了积极影响;高校作为研发创新的重要载体与外资研发机构开展科研合作,可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应用,进而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从国家创新体系包容性视角,分析了高校与外资研发机构科研合作模式演进历程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各国政府纷纷调整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干预方式,设立新型研发机构以填平从基础研究到商业化的鸿沟,探索经济可持续增长模式。通过系统梳理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等国家从国家层面打造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的实践经验,研究总结了国家级新型研发机构的一些共性特征,包括目标、定位、运行模式和公共资助方式等,提出了构建中国国家级新型研发机构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责任式创新的提出为我国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提供了一个可操作途径,其是科技进步与永续发展的强有力保障。创新驱动背景下新型研发机构员工责任式创新行为对于推动机构转型升级和区域产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实现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发展。在此背景下,将责任式创新延伸至组织员工层面,聚焦于新型研发机构员工创新行为,在拓展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新型研发机构员工责任式创新实践,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探究影响员工责任式创新意愿及行为的因素。结果表明:责任式创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对员工责任式创新意愿均表现出显著正向影响;责任式创新行为主观规范对员工责任式创新行为有积极作用,而责任式创新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对员工责任式创新行为则没有表现出直接显著作用。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从政府、新型研发机构及社会3个维度提出建设性建议和意见,旨在释放员工责任式创新活力、增强员工责任式创新积极性及行为主动性,从而为新型研发机构责任式创新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新型研发机构日益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能。以广东省为例,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实证研究了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在研发投入方面,研发经费支出与新型研发机构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但研发人员投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在政府支持方面,专项补贴和税收减免对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绩效均具有积极作用;在组建性质方面,企业型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绩效高于事业单位型新型研发机构。  相似文献   

10.
产业共性技术是在多个产业领域广泛应用并对产业产生深刻影响的技术,合适的组织模式是实现产业共性技术成功研发和扩散的关键。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协同创新背景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重大专项、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是中国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新型组织模式,这些创新组织模式涉及到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产学研各类主体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模式的实施既需要政府的顶层设计,又需要市场机制的基础调节,还需要与区域、行业的产业发展特色相适应。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新型研发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发展,成为促进区域创新的一支重要科技力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认识新型研发机构的本质属性是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重要前提。文章以“政府-市场”关系作为切入点,从“新型研发机构的诞生背景”“创新链与创新资金链”“公共属性与市场属性的内容”3个维度立体化理解新型研发机构的公共属性与市场属性,结合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探索实践理解其二元属性,并针对“科研活动”“创新链条”“体制机制”3个方面提出平衡二元属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吴卫  银路 《技术经济》2016,(8):38-44
基于创新驱动发展的视角,从理论模型展开推演,将以追求知识和实际应用为目的的司托克斯二维象限模型,转变为以科研活动和产业转化活动为目的的新二维象限模型,即新型研发机构的巴斯德象限取向模型。明确了新型研发机构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厘清了其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设计链协同创新与知识产权的矛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链作为一种新型竞争模式和管理模式,其本质是企业间的协同创新。从知识共享和转移的角度,分析了设计链协同创新中的知识产权风险,认为知识产权所具有的专属性、排他性和地域性等特征与设计链协同创新中的知识共享性、协同合作性以及合作的无地域性存在矛盾。指出在设计链中,知识产权和协同创新作为一对矛盾共同体存在。对于协同创新来讲,知识产权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约束机制、一种失衡的利益调节机制。针对知识产权的作用机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作为集团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发子公司的设立是否能有效提升企业集团的协同创新水平及其影响机制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在采用多种方法排除内生性问题后研究发现:研发子公司的设立显著提升了企业集团的协同创新水平。机制检验发现,设立研发子公司主要通过发挥“信息共享”和“知识溢出”效应以实现创新资源在集团内部的优化配置,从而促进企业集团的协同创新。异质性分析发现,当集团高管具有研发背景、集团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以及金字塔控制链长度较短时,设立研发子公司对企业集团协同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文章以“自下而上”的研究范式丰富了企业集团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同时为企业集团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协同创新水平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协同创新在我国不仅是一个学术概念,更是一个政治概念,然而现有研究对协同创新的理解与把握较少关注我国协同创新现状,局限于从中观层次(组织机构)探讨协同创新。从我国协同创新现实情境出发,在充分理解我国政府推动协同创新意图的基础上,从微观、中观和宏观3个层次分析协同创新的内涵及功能,发现不同层次的活动主体在外在动因和内在动因共同影响下,形成了相应的协同互动模式;各层次活动主体采取不同的协同创新模式及机制,从而实现了不同层次协同创新绩效。最后,基于协同创新“前因后果”的思路,从多层次视角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6.
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是集聚创新资源、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中央文件多次提出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一些地方也初步建立了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制度,通过财政资金支持、营造体制创新环境、优化人才激励制度、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引入社会金融资本等方式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本文梳理了这些政策和措施,并提出相关工作建议,为下一步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首先,概览了现阶段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面临的时代背景与发展障碍,检索了管理领域内国内外文献,研判了以上主题的基本构成理论的发展轨迹和趋势。在此基础上,追溯了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早期理论演变,并按照产学研各方合作的深度和知识流动的方向,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典型模式进行了归纳。然后,从合作动机、治理措施和利益协调的研究维度,梳理了有关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重要文献。最后,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推动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9-2015年中国农业科研院所省际面板数据,分别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与共同前沿生产函数,测度分析创新模式异同对农业科研院所研发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法下开展协同创新的农业科研院所研发效率均优于仅开展独立创新的农业科研院所,且基于Meta frontier模型测度的结果表明:协同创新的技术前沿面相切于共同前沿面,而独立创新的技术前沿面距离共同前沿面尚存在一定差距,协同创新模式下的技术水平优于独立创新模式下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共生视角下研究军民融合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协同演化机制,分析政府干预下"学研机构—军民融合企业"的主从博弈策略,探讨"政企学研"组成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在独立生存合作、协同创新合作和联盟共存合作三个阶段的运作机理.主要考虑两种政府干预情境:一种是针对一般技术创新,政府不进行补贴激励;另一种是针对高精尖技术创新,政府会对其进行补贴激励.针对两种政府干预情境和三个演化阶段,采用主从博弈分别确定学研机构的技术创新程度和技术转移费用以及军民融合企业的边际收益.研究表明:学研机构和军民融合企业采用成本分担机制共同进行技术研发,有助于提高技术创新程度;协同创新合作阶段的成本分担机制可使创新生态系统获得帕累托改进;在大部分情形下不存在使学研机构和军民融合企业都满意的创新成本分担契约;联盟共存合作阶段的利润共享机制可以消除创新生态系统的双重边际效应,获得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科技竞争加剧,技术创新变得越来越复杂,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是应对创新环境变化、推动军民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也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环节。从人才、政府、产业及制度等方面,分析美国、日本、俄罗斯、以色列四国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模式,对我国构建由政府、军队、军属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及中介组织为主体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有一定借鉴意义。为推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我国应破除军民融合制度藩篱,优化科技协同创新环境;构筑协同创新平台,推动新兴产业空间集聚;重视军民两用人才建设,推动科学技术合作交流;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力度,拓宽科技研发融资渠道;提高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国际技术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