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的信息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支持。通过信息化,农业将实现集约化经营,从而分流出劳动力、资金和土地,用以发展非农产业,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复兴和农村服务业的发展,还有助于离土不离乡,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城市化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阐述了加强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目前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加强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涉及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这些方面的建设都与农业信息化建设紧密相连。本文分析了湖南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通过阐述农业信息化对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风文明、培育新型农民、统筹城乡发展的作用,提出了今后推进湖南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涉及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楚设、社会建设等方面,这些方面的建设都与农业信息化建设紧密相连.本文分析了湖南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通过阐述农业信息化对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风文明、培育新型农民、统筹城乡发展的作用,提出了今后推进湖南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就哈尔滨市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对该市发展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并通过哈尔滨市县域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对该市农业信息化水平进行归纳,结合该市农业信息化的实际情况对农业信息化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形成有利于该市农业信息化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9,(2)
新农村建设是国家针对农村发展提出的重要指导方略,要求加强城乡统筹发展,促进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为新农村经济建设提出了新的发展途径。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信息化建设程度依然比较低,文章提出了我国新农村经济建设信息化建设策略,旨在以信息化工具的运用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6.
律素华 《新经济》2014,(17):119-1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村财务信息化建设已经具备了更加优越的发展条件。实现农村财务信息化建设在促进农村走规范的制度化道路方面起着积极的推动和导向作用,对社区管理工作有着很大的借鉴作用,同时,有利于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所以,就我国农村财务信息化的发展状况而言,在全面完善和发展农村财务管理的同时,积极研究构建农村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方案势在必行,促进农村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
农村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农业和农村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村信息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为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谋画策。  相似文献   

8.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农村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出发,系统地阐述了推进农村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要把农村的信息化建设作为农村公共物品投资的重点之一,而不是仅仅把它列为农村服务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把提高农村的信息化水平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来考虑,也就是要把信息化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系统的思想与方法研究信息作用的机制。提出把其纳入政府财政支出计划,按级次进行投入和推进建设的过程,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平台。同时,采取科技与全融捆绑的措施支持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创新开发和市场供给。运用市场驱动机制,转变传统的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观念,促进农村信息化水平提高,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分析农业信息化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推进农业信息化的意义,提出了以农业信息化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对策,以期加快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环节,也是信息时代新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农村信息化含义与意义的理解,全面分析了政府推动型信息化建设,国营农场模式的信息化建设。农村各种行业协会的信息化建设,合作社、专业户带动形式的信息化建设和农资企业主导的信息化建设等五种实践途径,并认为农资企业主导是实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1.
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在农村中的作用极其重要,目前,由于我国农村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还不成熟,信息基础设施落后,并且农民的素质和信息的意识较差,这也使得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全面加强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推进农产品流通和农村社会服务信息化,是现今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促进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农业发展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农业信息化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引擎。通过对黑龙江、河北、河南、安徽等省689个农户进行的调查发现,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总要求,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选择。近年来,我国农业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农业信息资源日趋丰富、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农业信息技术不断推进,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从全国农村来看,农业信息化建设依然是短板,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亟需加快。应从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增加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供给、积极培育农业信息化建设所需的新型农民、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等方面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不断渗透,农业信息化已逐步成为推动农村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寿光市大力推进数字农业和农村信息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搭建起一条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信息直通大道。本文对寿光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加快寿光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将来一段时间,国家的稳定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稳步推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均衡增长,都取决于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指导下,以宁安市新农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地区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与措施,将对宁安市新农村建设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取得更具典型意义的结论和成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信息化和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分别从基础设施建设、徒民信息化意识、农业信息传播途径、农业信息采集与流通、信息人才等五个方面,对当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明我国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在农业信息传递与甄别的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并从中介机构的角度,对我国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的建设提出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6.
关于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将提高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含量及劳动生产率,为农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如何利用信息化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及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是现阶段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农业信息化建设主要依靠政府和企业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发展乡村两级信息化服务组织和培育农村信息化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资源与环境类型多、差异大,农牧业生产大多停留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上,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制约了农业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阻碍了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进程和综合实力的提高。如何借助信息化的力量,推进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已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农业农村发展思想是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科学总结,是加快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把加强农业放在首位,明确了推进农村、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指出了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措施和农业现代化实现的具体途径;在当前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胡锦涛的农业农村发展思想,对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协调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湖北省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基本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湖北省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基本路径,具体包括: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加快发展物联网和物流信息化,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信息产业,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步伐,全面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展社会公共事业信息化以及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和安全体系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略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农业信息化进程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较快。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展了系统工程、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遥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应用于农业、资源、环境和灾害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1994年12月在“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上提出了建设金农工程,目的是加速和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立“农业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1]金农工程系统结构的基础是国家重点农业县、大中型农产品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