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且存在诸如运行机制不完善、定位不明晰、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和前瞻作用不明显、资金投入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利用明茨伯格提出的角色分析法,结合相关理论,逐一剖析产业技术研究院角色定位,筛选了国内有代表性的若干家典型机构,通过内容分析,进一步提炼其在实际运作中所扮演的一些角色。  相似文献   

2.
在FDI主导型产业集群中,跨国公司可能给本土企业带来“挤出效应”,并使地方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地方政府和企业如何突破产业升级障碍、寻求产业升级路径将成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苏州笔记本电脑产业集群为例,研究FDI主导的外生型产业集群特征,并提出本土企业实现产业升级的三大对策:树立区域自主创新信心;构建区域集群创新网络;设计激励制度,培育本土企业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环境、投入、运行、成果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产业竞争力7个方面构建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了产业技术研究院绩效评价模型。通过综合评价和分类排序,为产业技术研究院在确定研发内容、进行研发投入时提供优化侧重点。  相似文献   

4.
创新生态系统作为实现价值共创的重要载体,受到学界和实业界广泛关注。技术主导型与市场主导型创新生态系统价值主张不同,资源配置与协同合作方式也不同,导致价值共创实现路径存在显著差异。依据共生理论主体—网络—环境研究框架,构建技术主导型与市场主导型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路径组态模型。以7家核心企业及创新合作伙伴为案例分析对象,采用fsQCA方法探究两类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实现路径。研究发现:第一,两类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实现路径各有2条,核心条件不同,条件之间的匹配关系也不同。第二,两类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实现路径具有通用型特征,受主体创新能力、创新网络嵌入与数字环境3个层面耦合作用的影响。第三,无论是技术主导型还是市场主导型创新生态系统,参与者创新能力均作为必要条件出现,成为价值共创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价值主张异质性视角探究技术主导型与市场主导型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路径差异,有利于深化对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理解与认知,为企业基于不同价值主张实施价值共创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产业链治理是产业链升级的重要内容,尤其是技术主导型产业链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分析了技术主导型产业链治理现状,发现技术主导型产业链创新能力不强、知识共享和人际信任不充分、产业链整合能力弱等因素导致技术主导型产业链难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其次探讨了技术主导型产业链3种典型的组织形态,并分析了技术主导型产业链主要有模块化、领导型和科层式3种治理模式;针对技术主导型产业链治理困境,提出建立技术主导型产业链知识共享、人际信任与制度信任等机制。  相似文献   

6.
在FDI主导型产业集群中,跨国公司可能给本土企业带来“挤出效应”,并使地方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地方政府和企业如何突破产业升级障碍、寻求产业升级路径将成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苏州笔记本电脑产业集群为例,研究FDI主导的外生型产业集群特征,并提出本土企业实现产业升级的三大对策:树立区域自主创新信心;构建区域集群创新网络;设计激励制度,培育本土企业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共性技术研发需要政府以合理的R&D合作组织加以引导,通过社会福利对比分析,为政府主导的研发组织模式提供理论依据。详细分析了技术联合体(RJV)的4种组织形式:项目组织、研发基地、产业技术联盟、国家共性技术研究机构,探讨了它们的组织特性和运行机制。研究发现,针对不同共性技术应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以电动汽车产业为例,实证分析了电动汽车产业联盟的组织特点、组织运行机制和政府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学—产业合作平台是促进合作发生与持续进行的功能性组织。要素视角下的协同创新弱化了组织边界对要素流动的限制,强调机制上的创新,对合作平台的功能提出了新要求。从合作关系视角对宏观意义上合作平台的功能需求进行了阐释,以需求定位功能,以功能设计机制。最后以“产业技术研究院”这一新兴实体平台的设计及运行为案例,总结了大学—产业合作平台的功能集成化模式。  相似文献   

9.
对于治理结构,一般指的是公司治理结构,即公司这种现代企业组织形式的治理模式。其实,治理问题并不仅仅存在于现代公司制企业中,在其他非法人企业中同样存在。根据我国不同所有制企业状况的基本判断,我国企业存在三类治理模式: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家族主导型治理模式和法人主导型治理模式。家族主导型治理模式在促进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其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值得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思考借鉴。 一、家族主导型治理结构及其特点 家族企业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企业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正在积极探索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模式,为实现自我绩效考核,急需建立特质化评价体系,用于指导不同等级城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绩效的提升。考虑到大多数中等城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起步较晚,结果效益指标尚未充分体现,在评估其运行绩效时,设计了除结果层指标外还包含行为态度、运行过程在内的3个一级指标绩效评价体系,利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对该指标体系进行处理并得到相应指标权重。最后,分析了中等城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集群企业是产业集群的载体,主导型集群企业在产业集群的特定环境下实现国际化成长,同时也是自身主观愿望和客观能力相互作用的过程。主导型集群企业在集群经济中的主导性、产业集群的地理集中性、相互依赖性,以及与国际市场之间建立的强关系为其国际化成长提供了特殊条件。由于具备了特殊的能力,使其国际化具有不同的成长机制。通过研究主导型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的特殊机制及促进其国际化成长的对策,以期为主导型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杨娟  杨波 《技术经济》2023,42(7):52-64
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发展离不开适宜类型的金融支持。那么,我国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对其具有怎样的影响?本文从技术距离视角出发,通过构建熊彼特内生增长模型探究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对制造业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并运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城市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当制造业企业远离技术前沿时,银行主导型金融对其技术进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随着企业接近技术前沿,该作用将由正转负。相较于国有和抵押资产丰富的制造业企业,银行主导型金融对技术进步的负向作用在非国有和抵押资产匮乏企业中出现较早。机制检验表明,在远离技术前沿阶段,银行主导型金融能够激励制造业企业创新从而促进其技术进步,但在接近技术前沿后,银行主导型金融难以通过激励企业创新驱动其技术进步。研究结论对如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制造业之功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间,我国共建立了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区的成立有效地促进了各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以企业主导型高新区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它的发展特点。论证了合理营销平台设计对高新区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了适合不同发展阶段的营销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新常态下,以自主创新为导向的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产研院”)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产研院是解决我国目前经济问题的重要手段,其发展取决于资源整合的好坏。产研院资源整合是在对资源进行筛选的基础上,将新常态下分散的资源集合为产研院赖以生存发展的核心资源体系的过程,由于产研院资源筛选属于复杂的非线性组合优化问题,因此结合蚁群算法的特性并在对其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应用于产研院资源筛选。最后,提出应根据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特点,搭建信息、知识、文化、制度等基础平台,实现产研院资源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5.
主导型经营组织利益分配机制的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风险机制创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问题之一。主导型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分配机制主要有合同保护型、合同服务型和合同返还型三种形式。其利益分配机制在现实中存在着较大的弊端,产生了合同违约现象。根据博弈理论,其违约的根本原因在于利益风险机制不完善,而利用期权思想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风险机制进行创新和完善具有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采取市场主导型环保产业发展模式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环保产业效率的必然要求,在市场主导的环保产业发展中,政府应培育多元化的产权主体、构建有效的市场结构、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建立完善的市场准入制度,为市场主导型环保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7.
企业研究院是企业的研发和创新中心,高新区是区域创新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创新网络是高新园区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从企业研究院角度出发,对企业研究院嵌入高新区后的创新网络结构溢出途径和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结合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探讨了企业研究院在新昌高新区创新网络结构建设、创新溢出效应等方面的作用机理,并提出推动园区创新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组织建设的深入发展,社会组织已成为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枢纽型社会组织充分利用组织的社会中间角色与社会整合功能,在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对枢纽型社会组织分为政府主导型和社会自发型两种组织,并主要针对政府主导型组织进行研究,以中国工会为例进行分析探寻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杨灵  祁冰 《经济师》2011,(2):17-18,21
内部组织对市场的替代在经济学家看来是确凿无疑的命题,内部组织的一体化趋势也为多数经济学家和企业家所确认,在已有的研究文献中,组织一体化的研究主要是在纵向一体化的方面,这从一个侧面表示了经济学家们对于组织纵向一体化方向的承认态度。但是通过对企业实践的长期考察和相关理论条件的进一步的推证,文章系统地提出组织边界的演变问题,在集中考证组织系统演变的基础上,针对内部组织一体化的方向提出了新的证据,这种证据能够从理论上说明在现代技术标准化的演进条件下,企业组织,而非多数经济学家们所认可的纵向一体化。  相似文献   

20.
企业的技术水平在有限的资源能力约束下对"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选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位于技术前沿的企业,在创新方面必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把部分生产(或创新)活动外包成为企业有效的战略选择;同理,技术相对落后的企业,在低成本的模仿优势下,纵向一体化的组织模式则是一种理想的选择。IT产业国际分工的演进过程,苹果、波音和英特尔三家大企业的生产组织模式的演变,以及其他采用微观企业数据的计量分析均对理论给予了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