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考察风险投资网络位置对创业板IPO公司成长性和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风险投资网络位置提升了创业板IPO公司的成长性,促进了创新投入,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投资网络位置通过创新投入对企业的成长性提升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3.
文章以我国创业板科技信息类上市公司2011—2015年的经验数据为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量化其成长性,研究负债融资、研发投入与企业成长性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负债融资水平对企业研发投入存在抑制作用;负债水平与企业成长性显著负相关;科技信息类企业研发投入与成长性显著正相关,研发投入强度越大,企业成长越快;负债水平与研发投入交互项与成长性显著负相关,说明负债水平对研发投入与企业成长性的关系具有负调节作用。同时股权集中有助于企业创新研发活动,促进企业成长。  相似文献   

4.
风险投资机构和上市公司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通过研究风险投资参股创业板企业,结合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研究了风险投资机构参股对创业板企业成长性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风险投资参股创业板上市公司,对其初期成长性有负向影响,但是,这种影响的持久性不强;其次风险投资参股处于成长期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对其成长性也为负向影响,风险投资机构的参股比例和数量对企业的成长性没有显著影响。最后,从上市公司、风险投资及相关部门的角度出发,对风险投资参股上市公司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6.
利用我国2005-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引入国内研发投入、人力资本两个中介变量,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结果显示,总体上我国OFDI未显现出积极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而呈弱负效应,但通过以下两条路径会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一定正向效应,即"OFDI→国内研发投入→全要素生产率"和"OFDI→国内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全要素生产率";分区域看,东部地区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直接效应为负值,中部地区的正向直接效应最为显著,西部地区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直接效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OFDI通过国内研发投入产生的间接效应,仅在西部地区较为显著;OFDI通过促进国内研发投入再带动人力资本产生的间接效应,在东中部为正、西部为负。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探究在不同外部环境下风险投资进入时机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2010—2019年沪深两市首次公开上市的A股公司为样本,运用异方差稳健OLS模型和Logit模型,研究风险投资进入时机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我国不同外部环境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①VC早期进入能够显著促进被投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表现为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显著提升;②企业所在地区市场化程度越高,风险投资进入时机越早,越能提升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能力;③企业所在行业竞争水平越高,风险投资进入时机越晚,越能提升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9.
在“万众创新”背景下,已有文献关注到企业创新投入在微观层面的经济后果,但对中观视角行业表现的作用机制研究较少。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企业创新投入对行业成长性的影响机理以及行业研发环境和企业市场势力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强度和技术人员投入强度与行业成长性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行业技术环境和行业政策环境起正向调节效应,但企业市场势力会削弱上述正向关系。研究结论不受内生性问题的影响,且稳健性检验结果并未发生改变。建议构建包含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协同创新体系,通过创新政策支持、优势资源整合及良好环境的营造,促进企业创新投入和行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万众创新背景下,已有文献关注到企业创新投入在微观层面的经济后果,但对中观视角行业表现的作用机制研究较少。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企业创新投入对行业成长性的影响机理以及行业研发环境和企业市场势力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强度和技术人员投入强度与行业成长性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行业技术环境和行业政策环境起正向调节效应,但企业市场势力会削弱上述正向关系。研究结论不受内生性问题的影响,且稳健性检验结果并未发生改变。建议构建包含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协同创新体系,通过创新政策支持、优势资源整合及良好环境的营造,促进企业创新投入和行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创企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为探索孵化网络治理机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加入网络能力作为中介变量,重点研究孵化网络的两个维度——关系型治理机制和契约型治理机制在创新绩效中的作用,同时考虑网络能力的中介效应。研究得出,关系型治理机制和契约型治理机制对创新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网络能力的巩固和强化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2.
13.
文章以我国2015—2019年创业板科技型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政府补助对创业板科技型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根据中介效应检验模型,探讨研发投入的中介效应.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能够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并没有显著的滞后效应;政府补助能够对企业的研发资金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产生显著的正向...  相似文献   

14.
<正>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在做企业的物流化改造,基本的做法是把原有的车队、仓库和分销(供应)系统加以改造。这样的物流流程再造,不愿把“物流”这一企业日常运作的大块交给高度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去作,而宁愿自己花钱建自己的物流系统,投入了不少的物流基础设施,而物流运营成本却还是居高不下,从而导致高度有效的第三方物流远远落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现代物流的发展是要以尽可能低的成本。  相似文献   

15.
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广受关注,其传导机制更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基于2000-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分析方法,研究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对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税收优惠一方面可以直接对创新绩效产生正向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研发投入和非研发创新投入发挥部分中介效应,间接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中介效应值为39.5%,且两者还存在着正向的协同效应。同时这种内在的传导机制存在着区域异质性:对于东部沿海地区而言,研发投入和非研发创新投入同时发挥中介效应;但是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非研发创新投入的中介效应不显著。而且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效果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研发投入和非研发创新投入的逐渐增加呈递增态势。因此,进一步地加大税收优惠力度的同时,合理规划自主研发和外源技术的资金安排,有利于实现企业创新绩效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完善创新生态系统、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是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重要目标。基于2013-2018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否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并基于中介效应模型探讨风险投资和孵化基金在其中的间接作用。结果发现:①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显著提升了区域创新水平,但主要增加的是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授权数总量,对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并没有显著促进作用。上述结果在剔除直辖市样本、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及空间计量模型的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②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区域风险投资和孵化基金集聚效应是科技企业孵化器影响区域创新水平的主要机制;③科技企业孵化器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在不同区域间差异较大,在东部地区的创新激励效应更加显著,而且政策工具强度对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区域创新水平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网络效应的中介服务业市场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介服务具有网络效应,中介服务业的市场结构会随着市场规模的增长自然趋向寡头垄断。在均衡时,会有少数网络较大的中介和大量小的边缘性中介。大中介间的竞争将使中介服务的价格趋向边际成本,而小中介的进入则不会对价格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区分这两种竞争对中介服务业的产业组织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经济研究》2017,(4):181-194
本文分析了风险投资机构在企业IPO后减持过程是否存在处置效应。研究发现,当解禁期的股价相对参照点价格(发行价、上市首日收盘价及上市第20日收盘价)存在亏损时,风险投资机构减持意愿下降,更可能继续持有股票,表现出显著的处置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风险投资机构与被投公司总部在同一地区、在被投企业有董事席位的,能够显著降低减持过程的处置效应,而投资经验也有助于缓解风险投资机构的处置效应。  相似文献   

19.
风险投资通过风险企业创造的国家税收和就业来发挥其宏观经济效应,同时,风险投资的宏观经济效应受到其投资方式的影响。目前,世界风险投资主要采取阶段性投入的投资方式。通过对美国风险投资阶段性投入与风险企业创造的国家税收和就业率的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美国风险投资对风险企业的各个阶段的投入共同决定着其所发挥的宏观经济效应,但是不同阶段的投入对其所发挥的宏观经济效应的影响存在着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内部控制角度出发,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17-2019年的数据为样本,探究了内部控制对研发投入的影响机制.实证得出,良好的内部控制质量能够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进一步检验发现,内部控制对研发投入的这种积极影响,部分经由融资约束得以实现,即融资约束在内部控制与研发投入之间存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