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数量经济学,十年来许多老一辈科学家带领下,得到了蓬勃发展,涌现了一大批中青年数量经济学工作者,在宏观经济投入产出、计量经济学、经济控制论以及微观经济运筹学等方面的建模、仿真、分析和理论探讨中均取得了一系列值得称道的成就。如果说十年前中国数量经济领域还处于启蒙时期,那么十年后的今天已进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壮观局面,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方兴未艾的景象。  相似文献   

2.
中国数量经济学会成立已20周年了。我国数量经济学的命名,是从经济数学方法改过来的。经济数学方法的全称为在经济研究与计划工作中运用数学方法与电子计算机。这一反映特定研究领域的名称,作为学科的命名固然不太合适,但蛇涵盖的内容至今仍值得我们寻味,并可用来作为检验我国数量经济学20年来发展是否全面的尺度之一。 从上述名称的前一半看,指的是数量经济学的应用范围。如果把计划工作扩大理解为经济及其管理工作,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我国数量经济学在过去的20年内对实际经济工作发挥的作用应该说是比较充分的;相对来说,我…  相似文献   

3.
中国数量经济学会成立十年来,数量经济学这门边缘学科在我国有了很大发展。目前,在数量经济学的研究、分析及其方法的应用中,已明显注意到经济理论的指导作用,统计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作用,以及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研究视野也进一步重视与重大现实经济问题相结合,在经济界和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而确定了它在我国  相似文献   

4.
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第三届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于1989年2月2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中心议题是:1.报告1990年“数量经济学国际学术会议”及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第四届年会的筹备情况;2.总会秘书处及三个直属分会汇报1988年工作和1989年工作计划;3.讨论并通过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关于授予数量经济学优秀工作者称号的暂行条例。会议由理事长张守一同志主持。学会名誉理事长乌家培同志首先在会上讲话。他回顾了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其前身是中国数量经济研究会)成立十年来,我国数量经济学在理论研究、实际应用、队伍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四个方面所取得的长足发展,总结了十年里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在观念、成果、人材和机构等四个方面发生的推陈出新的演变进化过程,以及学会对于开创我国数量  相似文献   

5.
中国数量经济学会成立十年来,为推动我国数量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大量努力,使得具有中国特点的数量经济学的理论方法体系开始形成。辽宁数量经济学会自1984年成立以来,先后召开了四届年会,形成了一支企业、科研、教学、管理部门四位一体的数量经济学研究与应用队伍,完成了《动态投入产出  相似文献   

6.
1986年9月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企业管理与数量经济》一书,是将数量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企业现代化管理优秀实例的汇集,是几十名专家、学者多年研究和实践的结晶,是我国第一部有关企业数量经济学的专著。该书的主要作者,既有从事数量经济学理论工作研究多年的学者、教授,也有在生产第一线积累了丰富企业管理经验的厂长和经济管理人员。它的出版能使读者较深刻地理解与掌握企业数量经济学原理和在  相似文献   

7.
中国数量经济学会成立已经十年了,回顾十年来,在学会的各级领导及全体同志的努力下,学会逐渐发展与壮大;不论在国内的信息往来与学术交流,或是与国外学者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与成绩。我认为,这主要是每一个会员与每一个数量经济工作者,都深深地认识到,数量经济学不论从宏观或从微观上讲,对中国的经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带来了科学文化事业繁荣的新局面,数量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就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数量经济学被当做资产阶级的东西来全盘否定并予以批判,致使我国从事这项研究的人愈来愈少,甚至有断绝的危险。做为数量经济研究会(数量经济学会前身)的第一批会员,回想1979年筹备时人员寥寥的艰难情景,再看十年数  相似文献   

9.
关于数量经济学过去十年的回顾和未来十年的展望,学会名誉理事长乌家培同志在本届年会开幕式上已经作了报告。我想围绕“更紧密地联系实际,继续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数量经济学”这个题目讲一些看法,供同志们参考。一、第四届年会的特点第四届年会是90年代我国数量经济学界的第一次盛会。在这次会上,我们开展了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数量经济学的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本文试图就数量经济学的研究如何紧密联系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实践谈些意见。经济体制改革对数量经济学研究的影响社会主义经济是我国数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服务对象。有的同志认为,我国的数量经济学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数量变化及其规律性,“过于狭窄”  相似文献   

11.
自1984年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举行三年以来,我国数量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工作都取得了全面和深入的发展。在组织方面,近年来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的高校分会、企业分会、投入产出分会以及8个省级分会相继成立并积极开展工作,标志着我国数量经济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于1985年和1986年联合举行了规模较大的《全国经济计量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促进我国数量经济学学科建设,提高数量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水平,由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和厦门大学主办,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具体承办的"第二届全国数量经济学博士生培养"研究会,于2008年12月20日和21日在厦门大学召开.近30所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40多位数量经济学科学术带头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3.
各位经理(厂长)同志: 中国数量经济学会企业分会在上级有关部门具体帮助和支持下,已于1985年10月17日在鞍山市正式成立。她的成立标志着我国企业数量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准,预示着数量经济学在企业现代化管理中的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数量经济学,是根据经济理论,在质的分析基础上,利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性的经济学科。企业数量经济学,通俗地讲,就是采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专门研究和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各种经济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性  相似文献   

14.
《经济数量关系研究三十年》一文和《数量经济学概论》第二章“我国数量经济学的发展”,都曾对我国五十年代中期到1984年这三十年间数量经济学的发展做了概述。近两年来(1985、1986年),我国数量经济学的发展又出现了许多可喜的新进展。现将有关情况做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数量经济学理论研室究于1986年1月成立。在该室第一次会议上,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理事长乌家培同志就开展数量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问题谈了几点意见。这些意见不仅对该室的发展和建设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在我国怎样开展数量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也具有参考价值,特刊载于此。  相似文献   

16.
发刊词     
198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值此喜庆之年,《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杂志与国内外读者见面了。这标志着我国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工作正在蓬勃开展,数量经济学与技术经济学这两门新兴学科正在迅速成长。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关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为提高我国经济计划、管理、预测、决策的科学水平服务,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数量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服务。本刊系全国性、综合性的学术月刊。读者对象主要是党和国家各级经济计划和管理干部、广大实际经济工作者、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有关研究人员和院校师生,以及一切爱好者。  相似文献   

17.
在纪念中国数量经济学会成立十周年的时候,我想就经济系统与模型技术讲点看法,供同志们参考。经济系统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数量变化及其规律性,是数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无论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角度来看,还是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来看,经济系统是唯一的。也就是说,经济系统在某一时点上是唯一的,它的运动轨迹也是唯一的。目  相似文献   

18.
经济对策论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数量经济学中最具生命力的分支之一。经济对策论特别适合市场经济,已破应用于市场竞争、商业广告、价格调整、劳资关系、企业兼并、委托代理、招标承包、保险业务、资源配置、投资决策、收入分配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引起了我国正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工作者的极大兴趣。为了普及经济对策论的基本知识,推动它在我国的发展,中国数量经济学会于1996年9月23-26日在杭州市主办了全国经济对策论研讨会。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数量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无论是在宏观经济中还是在微观经济中数量经济学的研究与应用不断深入和扩大,逐步用于辅助决策和更多地为经济体制改革服务。这是十分可喜的事情。实践证明,数量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现象、进行经济分析的重要手段,它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对于提高经济管理水平,促进管理决策科学化  相似文献   

20.
(一)历史回顾我国数量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曲折的道路。早在1959年,我国就提出了开展经济数学方法研究的任务。但是,由于长期在“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下,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上述任务未能很好完成。只是到最近五年数量经济学才迅速发展起来。在这差不多为四分之一世纪的时期内,我国数量经济学经历了三个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