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险业失信已经严重危害保险市场秩序。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没有信用,保险业就会走向死胡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  相似文献   

2.
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生命和灵魂。国务院印发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力争在2020年实现信用基础性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征信系统和监管机制基本建立。随后,中央文明办、高法、工商总局等八部委和市场主体会签了《"构建诚信、惩戒失信"合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拉开了第一轮联合惩戒失信被执行人的序幕。《备忘录》的实施,必将极大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是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制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依法依规运用信用激励和约束手段,构建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守  相似文献   

4.
税收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法制,更需要信用。本文通过论述社会信用体系与诚信纳税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完善社会信用立法、加快社会信用数据库的建设、完善社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与社会信用体系、强化诚信纳税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税收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法制,更需要信用。本文通过论述社会信用体系与诚信纳税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完善社会信用立法、加快社会信用数据库的建设、完善社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与社会信用体系、强化诚信纳税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建设诚信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作,应以信用道德建设为核心,以建设机关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三大主体为重点,以解决生产、流通等方面存在的失信行为为突破口,以信用网络和信用制度建设为保障,着力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水平,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对“诚信”需求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各行各业都投入很大的精力搞“诚信”工程 ,抓“诚信”建设 ,“诚信”已逐渐成为人们建立各种关系的基础。而作为“诚信”的倡导者———各级政府 ,更是把“诚信”摆上十分重要的位置。政府失信 付出沉重代价信用不仅是调整人际关系的规范 ,也是调整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的重要准则。人无信不立 ,业无信难兴 ,政无信必颓。个人失信 ,影响是微观的 ;企业失信 ,影响的是一个集体 ;政府失信 ,影响的是一方经济和政治。“政府诚信”之所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是因为各地政府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信用危…  相似文献   

8.
日前,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本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意见》、《上海市2003年~2005年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标志了上海到2010年在国内率先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社会诚信体系进入了实质性的深化阶段.《通知》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建立面向个人和企业,覆盖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的社会诚信体系,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经济环境"的总目标,以开展各类社会诚信活动为基础,以建立社会信用制度为核心,以培育信用服务行业为重点,抓住信用信息记录、信用产品使用和失信行为惩戒等环节,强化统一领导,协调各方资源,完善法制环境,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本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日前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会议指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会议对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作了重点部署,指出良好的社会信用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是每个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成员立足于社会的必要条件。会议强调,“十二五”期间要以社会成员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用为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督促企业能够践行诚信,重视产品质量,自觉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继续把企业信用列为重点工作。2014年2月12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2014年质量管理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加强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强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加快全国企业质量信用档案数据库系统和产品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建设,研究制定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探索实施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完善质量守法守信奖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研究制定质量失信"黑名单"制度,探索建立部门联合惩戒,加大对严重违法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让违法失信行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相似文献   

11.
"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积极打造信用工商,努力建设一支为民、务实、清廉的工商行政管理队伍。"这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深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国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大举措。各级工商部门应争做社会诚信的表率,全面透视工商工作,从各个方面查找失信行为和根源,采取措施,着力打造诚信工商,提高公信力,进一步树立工商部门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2.
从“三鹿毒奶粉”事件看我国企业诚信缺失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一些企业诚信缺失主要表现为: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商业欺诈行为屡见不鲜、企业偷漏税以及发布虚假信息等,严重损害了企业及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究其主要原因在于:人们认识产生偏差与混乱、公司治理不健全、失信成本偏低等;提出了构建全新的社会及企业诚信文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大失信行为的成本、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规范政府行为等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诚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石,然而,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诚信危机"已成为举国上下高度关注的重要话题,诚信缺失现象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遍布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失信、欺诈行为和现象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14.
诚信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更是社会良序发展的基石。文章围绕自然人纳税信用治理法规制度缺失、信息化基础薄弱、奖惩机制有待与时俱进、动态监督体系尚未建立、联合惩戒机制有待细化等问题,借鉴国外经验,提出健全智慧治理制度体系、构建全国统一信息系统、建立与智慧税务环境相适应的纳税奖惩机制、推进智慧税务动态信用监督体系建设、运用区块链构建基于人群特点的联合惩戒机制等建议。以期从制度、共享涉税数据资源、现代智慧信息技术等层面助推自然人纳税信用治理,逐步形成与智慧税务环境相适应的自然人纳税信用治理体系,为筑牢我国纳税信用基石、增强国家税收治理能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质量失信行为频发,给消费者造成了很大损失,扰乱了国家经济秩序。构建企业质量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进行质量信用评价,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质量信用建设和社会诚信氛围的形成。文章以影响企业质量信用的要素分析为基础,采用相关分析手段,构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质量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质量信用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6.
根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征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精神,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规划纲要》指出: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会计信息是社会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而真实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最基本的要求,社会经济的有效运行要求会计信息能够与它所反映的客观事实相符.而当今,会计诚信正成为全球性问题,诚信危机与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表面上似乎出现了相悖的现象.文章针对会计失信,提出如何重塑企业会计诚信.  相似文献   

18.
诚信: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华林  付乐 《企业经济》2004,(10):23-24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契约经济。如果没有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失去信用这条路的纽带,整个经济活动就难以延续和发展。要在全体公民中进行诚信道德教育、增强诚信意识,营造诚信环境。诚信道德要与信用制度建设相结合,逐步建立以法律为保障的信用制度。要建立规范的信用监督和失信惩罚机制,加大惩治失信行为的力度。要大力加强政府和领导诚信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诚信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道德范畴,也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与经济交往中所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一个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尤其是以信用为主要特征的金融业更是其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在当前社会失信现象比较普遍的情况下,大力推进金融诚信建设,优化金融信用环境,对促进金融业稳健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笔者对推进金融诚信建设问题及应对措施做一初浅探讨.  相似文献   

20.
诚信是市场机制运行的基础,它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要通过建立诚信制度和信用体系来构建诚信经济。但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些公民和经济组织的“利”和“义”的天平却慢慢发生了失衡,各经济主体受到了利益价值的挑战,信用危机已经在社会上时时出现。失信行为已经危害到国家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诚信建设已经成为一个需要全社会认真对待的重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