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经济探讨》2017,(6)
相对于第二产业,我国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偏低,这与发达国家两产业劳动生产率趋同的现象相反。城市化是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手,也在无形之中对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产生着巨大影响。在工业化时期,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得到快速提升,第三产业也具备了快速发展的需求规模,在由工业化向城市化跃进时期,相对于第二产业,城市化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则更加直接且强大,第三产业也逐渐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力。但我国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并没有因此而提高,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存在明显缺口。本文基于理论和典型化事实,利用MSVAR模型检验了当前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城市化是否是二三产业间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的重要因素,并在检验过程中挖掘制约城市化对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促进作用的因素。研究结论显示,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并改善城市化进程中的政策环境是发挥城市化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促进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就业结构变化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29个省份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就业结构变化曾出现过异常,其对经济增长的消极作用起主导地位,并且,当期的消极作用大于其他时期的积极作用,导致综合结构效应为负数,中国的经济增长经验不支持“structural bonus”假说;随着就业结构变化的增大,其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强,综合结构效应的绝对值逐渐减小;中国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惯性,并且,随着经济增长率的上升,经济增长的惯性增强。 相似文献
3.
4.
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产业就业结构变迁,采用Castells-Singelmann六部门分类法研究产业就业结构演变规律,运用"产业——职业就业结构模型"将影响职业就业结构变迁的因素分解为产业变动效应、职业变动效应和交互效应,将传统就业结构研究的单一维度视角扩展到产业和职业就业结构相结合的二维视角。研究发现,我产业结构变动在就业结构变迁中起主导作用,同时,显著的职业变动效应表明职业就业结构变迁的影响作用正在扩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北京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过程,提出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已处于现代型阶段,但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和劳动力比重与纽约、伦敦等国际大都市相比偏低。因此,应逐步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使之与第一、二产业协调发展,并在重视增长速度的同时注重提高增长质量,形成合理的规模和结构。以推动北京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上海工业发展已经进入结构调整、提质减速的阶段。劳动生产率增长呈现逐年减缓趋势。使用指数法将上海十余年工业总劳动生产率增长分解为纯生产率效应、鲍姆效应和丹尼森效应,发现工业总劳动生产率增长主要依靠各行业内自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产业结构调整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并且找出了对上海工业总劳动生产率增长促进作用最大与最小的各五个行业。 相似文献
7.
从结构相似数看,贵州与上海的产业结构相似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贵州与上海的就业结构相似程度极低;从就业弹性系数看,贵州第一产业对劳动力的依赖性很强,第二和第三产业增长对就业拉动作用较大;从比较劳动生产率看,贵州第二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大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大于第一产业。 相似文献
8.
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就业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动生产率和就业是两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本文运用CES生产函数说明了两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理论联系.通过运用VAR方法和1978-2006年间的数据,检验了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就业效应.经验研究显示,技术进步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就业效应的重要因素.从短期来看,劳动生产率的就业效应是负的,但从长期来看.劳动生产率的就业效应是正的.这说明,中国选择了一种适于就业增长的技术进步方式.中国应坚持劳动生产率和就业的协调增长,采用适合于中国现实经济的技术,并选择适当的技术进步速度.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与居民就业之间既存在正面效应,又存在负面效应,在不同发展时期其效应有不同的表现,总体上二者间呈现倒"U"型关系。实证分析经济增长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发现,我国经济增长对城镇和农村就业的拉动效应均有限,但对城镇的影响要大于农村。通过对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分析发现,第一产业存在较大的剩余劳动力,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明显不足,第三产业的产业发展与就业则相对均衡。因此,实施积极的产业和就业政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在金属货币体系中,生产金属货币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率大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率,商品的价格不断提高;在纸币体系中,纸币数量增长快于社会总价值量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商品的价格也不断提高。因此,无论是金属货币体系,还是纸币体系,马克思的价值价格理论与商品价格的历史变化之间没有任何背离,不存在什么谜。所谓的世纪之谜,只是由于缺乏对马克思价值、价格和货币理论的全面了解而产生的误解。 相似文献
11.
12.
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的探讨——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疆地处我国西部,在西部大开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新疆为例进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研究,对于研究我国西部省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利用结构偏离度和劳动生产率对新疆1978—2005年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借用VEC模型揭示了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在这一期间长期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在不断的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偏离度不断缩小。第二产业存在一个特有的现象:1978~2001年间,产业比重总体呈现快速下降趋势,但是就业比重却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2002~2008年间,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一直比较稳定。其原因主要受到产业间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平衡的制约。实证分析表明,广州市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每下降1%,就业比重下降0.19%;第二产业产业比重每下降1%,就业比重上升0.21%;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每上升1%,就业比重上升0.94%。广州市就业结构的发展滞后于产业结构。因此,要大力推进"双转移"政策,促进广州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农民就业结构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世纪后期开始,中国农民的就业结构出现缓慢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后,农民的就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初,9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从事农业劳动,今天,近半数农村劳动力从事工商业劳动。农民就业结构的变化,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推动了中国农村以及中国社会结构的巨变。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力研究》2017,(10)
近年来,去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天津服务业实际劳动生产率持续降低。服务业内部各分类部门实际劳动生产率存在明显异质性,生产性服务业实际劳动生产率明显高于其他类服务业。天津服务业内部结构变化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特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向高度化持续推进;就业结构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体;服务业整体结构更趋于协调合理。文章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天津服务业内部结构变化并没有对其整体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显著影响。文章通过偏离——份额模型分解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天津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主要来自其内部各行业内生增长效应,总结构变化效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而笔者认为,天津没有必要把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作为产业政策的着力点,提高服务业各行业的自身的劳动生产率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之间的协调关系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长足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研究发现,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之间存在不协调、不合理的地方,就业结构演变明显滞后于产业结构,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村,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结构转变的良性循环,在考虑扩大就业与产业发展问题时,注意二者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产业政策调整要充分考虑其对就业结构和就业总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协调与否是衡量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本文在描述四川省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趋势的基础上,及进行相关度、就业弹性、结构偏离度分析,研究四川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变化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使用指数分解方法说明了非农就业发展的结构效应是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动力,利用该方法的分解结果显示,非农就业发展的结构效应在整个改革时期呈“U”型发展轨迹,在上世纪90年代末跌入谷底,进入20世纪后高速反弹,而且地区间不同的结构效应可能是影响区域劳动生产率增长差异的原因。本文还就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检验,发现非农就业发展是促进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