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目标也就是目的。改革有改革的目的。“国有企业”(本文所谈“国有企业”主要指竞争性“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呢?当然是为了解决“国有企业”所存在的“问题”。而关于“国有企业”所存在的“问题”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各种看法。而针对“问题”相应确立的改革目标同样会是各式各样。但无论我们怎样改革,改革的根本目标不应改变。“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目标与“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相一致,即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2.
李凡 《当代财经》2005,(10):117-119,122
表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有多种方式考虑。本文综述了学术界在此问题上的争论,主要有三种,一种以股东享有剩余控制权和企业剩余索取权为由,提出利润极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第二种以股份公司两权分离为主要理由。提出非利润极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第三种以企业经营成果是多种因素的函数为由,提出利益相关者共同利益极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作者对三种观点作了全面的评述,并结合企业的现实,特别是在转轨时期国有企业的现实.提出财务管理的目标似乎仍应以利润极大化作为主要的目标,根据这个思路,我国应进一步搞好国有企业的股权改革,变虚位的股东为实在的股东,变多级代理为一级代理。使股权控制能对经营者的行为实现有效制约。实现了对经营者行为的有效制约。才会较合理正确地处理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具有与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截然不同的目标定位,不仅具有经济目标,还具有社会目标。该文首先基于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国有企业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之间的内在关系;接着,在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历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国有企业的角色、改革方向和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4.
孙吟 《经济师》2000,(4):27-28
世纪之交 ,我国的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其中国有企业的改革日益成为经济领域改革的焦点。组织行为学认为 :组织目标和价值观是组织行为的基础。中国国有企业目标的确立 ,直接影响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确立了正确的企业目标 ,企业行为就有了方向 ,就有了制定向目标迈进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指南。同时亦有助于政府制定各种适宜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方针、路线。美国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认为 :由于生理的、心理的、物质的、社会的限制 ,人们为了达到个人的和共同的目标进行合作形成群体就产生了组织。可见 ,组织是一种有意识协调的社会单…  相似文献   

5.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一个核心问题,而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面临的个根本性问题就是国有企业的财务目标何在,这个问题是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根本取向的重要问题。如何确定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本文对此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民营化进程、企业目标函数选择与转轨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晖  任俊义 《财经研究》2006,32(3):121-132
文章把转轨过程看作是政府可控的变量,从我国转轨中民营企业独特的目标函数出发,分析经济转轨过程中国有企业的成本函数选择对民营企业经营目标和经营行为的影响,以及在改革进程可控条件下,不同程度的改革进程是如何决定民营企业对目标函数和企业行为选择的,并对该选择与改革对社会福利水平的影响作了进一步分析。研究发现,政府与民营企业具有追求收入最大化内在合作的要求,该要求是竞争中双方博弈的均衡解;在非利润最大化目标函数的框架下,选择渐进转轨不会导致社会总产出的急剧下降,从而避免经济转型发生社会震荡。并且民营企业在改革进程中的目标函数选择与企业行为与实施的改革战略(改善社会福利)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民营企业在改革不同阶段的选择行为对改革进程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由来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国有企业究竟是追究求利润最大化的一般企业,还是弥补市场缺陷、提供社会公共产品的特殊企业,这是关系到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国有企业的改革就难以深入下去。 多年来,我们一直把国有企业当作一般企业,即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来  相似文献   

8.
刘波  任木荣 《时代经贸》2008,6(5):23-24
国有企业目标的确立与明晰是明确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的前提和基础,国有企业经营目标定位不明确导致国有企业预算上的软约束、激励不相容以及在经营中陷入“囚徒困境”,应通过推进产权主体的多元化,建立规范有序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国资委职能的转变以及完善国有资本收益预算等措施使国有企业必须回到以盈利为目的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9.
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目标的条件远未具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国有企业经过 2 0多年的改革 ,许多深层次矛盾迄今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其难度如此之大 ,说到底 ,是因为传统国有企业组织制度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 ,而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是两种对应的经济体制 ,与此相联系 ,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目标所必需条件非常苛刻 ,必须经过长时期的积累和创造 ,任务仍然相当艰巨。  相似文献   

10.
刘波  任木荣 《时代经贸》2008,6(8):23-24
国有企业目标的确立与明晰是明确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的前提和基础,国有企业经营目标定位不明确导致国有企业预算上的软约束、激励不相容以及在经营中陷入"囚徒困境",应通过推进产权主体的多元化,建立规范有序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国资委职能的转变以及完善国有资本收益预算等措施使国有企业必须回到以盈利为目的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1.
现有国资委和国有企业政策、法律及实践定位互相矛盾、含混不清,导致国资委和国有企业无法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国有企业绩效无法充分实现,现有绩效遭到质疑否定。改变现状的可行路径是通过国资委和国有企业的功能分化,实现分类改革,不同类型的机构和企业确定不同的目标定位。  相似文献   

12.
王洪岐  李明 《经济问题》1993,(10):36-39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进入市场发挥主导作用,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心环节。最近从国有大中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调查来看,普遍侧重经营方式改革,而整个企业制度改革相对滞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进入市场与现代市场经济所需要的生产经营自主决策权、追求最大利润目标行为能力、严格约束机制等微观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3.
一个中国私营部门发展模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讨论民营化、市场化对中国私营部门发展的影响,本文根据中国企业行为模式建立了一个简单经济数学模型。该文认为,由于中国的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其他经济实体具有偏离利润最大化的多重目标,与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比较,它们倾向于利用更多的劳动力和资本生产更多的产品,但是,它们却只能获得更低的利润甚至亏损。这是中国经济高增长低效率的原因。本文还讨论了非利润目标和“准入成本”对企业数量和规模的影响。另外,模型分析表明,企业的管理能力和企业规模之间存在匹配问题,是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成功与俄罗斯大爆炸式改革失败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作为特殊种类的企业,它不仅要承担经济责任,还要承担社会责任;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唯一追求目标的特性有着显著不同。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应客观地以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安居乐业和生产力提高为标准,根据国情、经济发展阶段以及企业承担的任务、目标,在不同的领域根据企业的不同功能进行分类改造。  相似文献   

15.
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讨论一直都是社会的焦点,而国有企业的改革也已经进入深水区。首先,本文提出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应该从马克思产权理论出发,以保障收益权公有作为实现国有企业公有产权的关键。然后,分别从国有企业收益创造、使用、和分配三个角度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收益公有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挑战。最后,分别从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公司治理、利润上缴与支出三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收益权公有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实证研究了国有企业的外部区域环境和行业环境、内部创新环境,特别是内外部环境的纽带要素——国有企业的政治关系对国有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企业高管的政治关系对国有企业利润提升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当高管所在企业与高管曾经的政治背景隶属于相同省份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相比不同省份更强,国有企业最终控制人的类型对国有企业的利润也有极为明显的影响。国有企业所在省份的产品市场发育程度在国有企业政治关系与国有企业利润之间产生了显著的调节作用。实证数据表明国有企业所处行业垄断程度对其利润产生了较显著的影响,但将国有企业政治关系纳入到模型后发现,垄断对国有企业利润影响不明显,同样的情形还表现在国有企业的R&D投入上。经过分析,本文认为,政治俘获理论在我国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博弈过程中有比较强的解释力,而国有企业高管去行政化改革将有利于改善政治关联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技术环境和制度环境。技术环境要求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获取更多利润;制度环境要求组织采取社会认可的组织和制度,提高合法性。合法性是国有企业雇佣关系的基础。从合法性角度出发,我们不难理解国有企业雇佣目标多样化、封闭性、平均性等特征。合法性特征妨碍了国有企业雇佣关系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国有企业雇佣关系应该实现从封闭式向开放式,从合法性向效率化进行转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家实施的以促进失业一年以上人员和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就业为目标的税收政策,尽管是一项积极措施,但缺乏在一定社会制度下平等就业的基础。本文认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作为税收政策特殊受益群体,现行的政策目标带来的只能暂时改变失业结构,而不能从根本上增加就业岗位;建议改革或完善现行的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目标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而明确清晰的改革思路是国有企业改革成败的关键。本文对国有企业进行行业布局调整,划分企业类型,根据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选择区别对待的分类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冗员即隐性失业是指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配置劳动力时所显示的劳动力过剩,它是过去计划经济制度下滞存与国有企业中的隐性失业。按照资本结构规律和企业组织规律,当劳动者的劳动质量低下时,必须从劳动岗位上剥离下来,但在中国的国有企业中,存在着一部分劳动素质已经不能够再适应工作需求的工人,按照现有的劳动关系,国有企业无法剥离这种劳动力,导致了国有企业冗员的形成。这横亘于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的又一难题,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而日益凸现出来,严重限制了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配置,使人力资本这一资本要素中最重要的部分不能按照经济运行规律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