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法务会计是一项与司法公正相关的服务,因而需要准则规范法务会计服务行为。按照这个逻辑,我们可以比较合理地解释法务会计准则存在的必要性。澳大利亚法务会计准则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与其他国家相比,澳大利亚法务会计最为显著的特点在于它形成了内在统一的、具有职业道德性质的行为准则,与其他国家零散于多项准则的做法不同。在我国,法务会计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其研究基本上还是理论层次,实际应用面还比较窄,而且缺少专门的法务会计人员和专门的机构,尽管我国于2009年10月由中注协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也对会员提供诉讼服务的行为规范做出了规定,但同澳大利亚已形成比较完善的法务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2.
随着财务舞弊案件的不断出现,法务会计这一新兴职业逐渐受到关注。近年来,法务会计发展迅速,世界许多国家早已开始了法务会计人才的培养。目前,在我国法务会计方面的人才比较缺乏,教育相对落后,面对这一情况我国必须加快法务会计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本文分析了当前经济发展对法务会计人才的需求,并结合目前我国法务会计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丽琴 《河北企业》2023,(6):100-102
近年来,证券市场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趋势,但随之而来的却是越来越多上市公司被卷入财务舞弊的漩涡之中。法务会计融合了会计、审计、法学等多门学科,具有治理财务舞弊方法上的优势,既能在事前、事中、事后发挥作用,又能弥补审计缺陷,实现舞弊治理的要求。首先对法务会计和财务舞弊的概念进行了基本介绍。其次,分别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现状和法务会计应用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再次,总结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中法务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为完善我国法务会计的应用提出可行的建议。通过对法务会计的研究,可以有效治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以促进上市公司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何芹 《财会通讯》2010,(10):23-25
在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案件中,法务会计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会计调查和诉讼支持两个方面。本文在对研究背景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财务欺诈相关理论,分析了财务欺诈的具体成因,进一步探讨法务会计在财务欺诈案件中的操作要点与作用,以期为法务会计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案件中的具体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建立我国财务信息披露准则的必要性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正式颁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的新会计准则体系.标志着我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从总体来看.这次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起点高、内容完整、覆盖面广;建立起了较为科学完善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标准,填补了我国会计规范领域的诸多空白,并在会计计量、企业合并、金融工具会计等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和突破。笔者认为.完整的会计准则规范体系应该由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确认和计量准则、财务信息披露准则三部分构成,财务信息披露准则是会计准则规范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建立我国财务信息披露准则的必要性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法务会计是会计学和法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型的边缘性学科,近几年因财务丑闻的不断出现渐受重视,法务会计的国际国内现状对我国尽快发展法务会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法务会计人员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必须运用会计学、审计学、法学、证据学等方面的知识,并具有甄别舞弊、展开调查等多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法务会计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运用多门学科和综合知识,解决特定案件和经济事务中涉及财务事项法律问题的边缘学科。本文认为,大力发展法务会计教育,加强相关的理论研究,建立健全我国法务会计制度的法律规范体系,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立法务会计准则促进法务会计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建立法务会计准则的必要性 1.建立法务会计准则,为法务会计师提供职业判断的理论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法务会计业务日益兴起,法务会计师在处理业务过程中,需要借助一定的参考资料、规则或准则来进行职业判断,作出结论.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法务会计规则或准则.因此,应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一系列法务会计准则来填补这一空白,以为法务会计师的职业判断提供良好的指南.  相似文献   

9.
国内法务会计研究的不足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法务会计研究方兴未艾,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有所发展。但是,目前相关的理论研究存在概念不规范、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实践上则与开展法务会计业务存在较大距离。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规范法务会计理论研究,厘清相关概念并采取措施,为开展法务会计业务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褚孟宇 《财会通讯》2010,(12):128-130
法务会计作为一门会计与法律的边缘学科,在西方已发展多年,而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法务会计的重要性凸显。本文从分析法务会计行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入手,阐述了目前我国法务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法务会计理论研究,着力培养法务会计人才,加紧制定法务会计相关制度,建立法务会计组织和从业资格认证制度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股改权证会计确认与计量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证券改革的制度创新,同时也给我国会计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国权证的特点,分别从确认和计量的角度,探讨股改权证发行人的具体会计处理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会计准则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文章通过对新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进行了分析,就如何构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作了探讨。在会计国际化的今天,尽快建立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已是大势所趋。为了适应客观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会计理论界的专家和学者极力呼吁应构建一个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财务会计趋同的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13.
EVA绩效评价指标优于传统的财务评价指标,能够全面而准确的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但运用EVA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涉及对我国会计准则的调整以及对公司会计报表的分析研究。本文分析了新旧会计准则下EVA绩效评价指标计算的差异,以期为新会计准则下EVA在我国公司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全面收益观发展动态及其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全面收益概念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已从更广阔的意义上关注收益信息的披露。适应全面收益观对财务业绩报告进行改革是国际趋势,我国新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也反映出了全面收益观的应用,引入了利得和损失概念,增加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并对利润表的结构和内容进行了改革。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是维护证券市场正常运转、保护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制度安排。各国的证券监管机构都对上市公司制定了相应的监管规则和信息披露要求,但其中涉及更多的是对财务信息的披露规范,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暂无相应的标准。本文在简要分析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需求的基础上,对非财务信息的特点、披露的内容和局限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是我国会计史上一次历史性的变革,对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企业财务人员和财务系统的适应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为评估各类企业对新会计准则的认识及应对情况,本文选取了五省市的86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各类企业整体支持新会计准则,但认识理解深度不够;企业的财务系统的适应存在风险,实际运用有一定困难。在上述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对新会计准则的推广运用提出了进一步的讨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法务会计职业机制建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法务会计是特定主体运用法律、会计、审计评估算工具处理和解决不同主体财产的被非法侵占、受损害赔偿、保值增值等问题的社会专业活动,法务会计主体不能只限于法务会计师,应由法务会计司法主体、执法主体、单位主体和中介主体等构成,各主体分别在不同的区域和边界履行职责。法务会计职业是以法务会计市场需求为基础,以法律制度为根据,以公正公平为目标,具备职业理念、职业能力、职业水准、职业利益、职业责任、职业风险、职业机制的独立化以及专业化和国际化的独立社会群体和职业力量。通过探讨法务会计职业的权利义务机制、市场准入机制、独立执业机制、利益保障机制、风险防控机制的建构,以期为建设中国本土化的法务会计职业机制提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A premise of standard setters and of much empirical research is that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their implementation increases information in capital markets. This paper challenges this premise and shows that there are situations in which ‘better’, that is, more forward-looking, accounting standards reduce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financial reports. The reason is that a forward-looking accounting standard affects the smoothness of reported earnings, which can conflict with the manager's smoothing incentive and her willingness to incorporate private information in the financial report. Although the manager could eliminate the effect by earnings management, it is too costly to do so. As a consequence, the capital market's ability to infer the financial and nonfinancial information in reported earnings declines. This finding should increase the awareness that an ‘improvement’ in accounting standards, without considering incentives and other information residing in firms, can adverse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financial report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