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碳金融的兴起源于国际气候政策的变化以及两个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碳金融是指服务于减缓气候变化而进行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以直接投资融资、银行授信或贷款、碳指标交易、碳期权期货等一系列金融工具为支撑,包含碳排放权及相关衍生品的交易与投资、低碳项目的开发与融资及其它相关的金融交易或中介活动。  相似文献   

2.
一、国际碳金融市场初步形成,发展前景广阔(一)《京都议定书》推动国际碳金融市场形成碳金融是指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包括银行贷款、直接投融资和碳指标交易等。碳金融的兴起源于国际气候政策的变化,可以追溯到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相似文献   

3.
声音     
在刚刚结束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低碳博弈正在各国之间如火如荼地展开。有关人士表示,碳金融主导权是低碳博弈的最终目标。所渭碳金融,是指由《京都议定书》而兴起的低碳经济投融资活动,或称碳融资和碳物质的买卖。存低碳博弈的环境下,中国该如何发展碳金融?  相似文献   

4.
一、金融统计范围与国际公认的金融统计存在一定差异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和《金融统计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人民银行所进行的金融统计实质上是对银行业的金融统计,而不涵盖保险和证券行业.这一实际情况与国际公认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不是完全相符,因此,可以认为目前人民银行所进行的金融统计应是不尽完整的金融统计。  相似文献   

5.
《农村金融研究》2010,(1):80-80
碳金融的快速发展始于2005年2月《京都议定书》的正式生效。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中国将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参与清洁发展机制(CDM)下项目的开发。目前.促进低碳项目建设、温室气体减排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各国金融机构角力的新领域,全球新能源经济的快速兴起则会进一步深化全球碳金融市场。中国碳金融的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开展碳金融业务可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推动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转型,提升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中网银行业应该不断开拓碳金融服务的新模式,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已经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并自2004年2月1日起施行。“三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金融法制建设过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是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化解金融风险,加强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对加快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增强我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霖 《现代金融》2010,(6):37-38
所谓碳金融.是指由《京都议定书》而兴起的低碳经济投融资活动。或称碳融资和碳物质的买卖。即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技术和项目的直接投融资、碳权交易和银行贷款等金融活动。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我国在2012年之前不需承担温室气体的减排任务,只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参与清洁发展机制(CDM)下项目的开发。因此,我国目前的碳金融业务主要就是CDM项目的投融资、经核证的减排量(CERS)的交易以及相关的金融中介服务。  相似文献   

8.
高职高专《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实践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际结算》是金融、国际金融专业的主干课,也是一门适应我国银行业务与世界银行业务接轨需要的课程。随着我国加入WTO,对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将愈加需要。《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势在必行。本分析了该课程实行“双误”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银行法》的出台,是中国金融立法的重大突破和金融法制建设的里程碑。继《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实施之后,《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票据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一系列金融法律法规的陆续出台,逐步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法》为核心,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法律体系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0.
低碳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碳金融是各国抢占低碳经济的制高点,碳金融发展的基础在于碳金融市场。自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以来,碳金融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已经形成一个交易规模日趋壮大的国际碳金融市场,成为当前国际金融博弈的新焦点。本文介绍了碳金融市场的起源,总结了国际碳金融市场发展的经验,分析了2005-2010年国际碳交易发展趋势,指出我国CDM市场和自愿减排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参与国际碳金融市场方面提出我国发展碳金融市场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金融法制十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志攀 《中国金融》2005,(13):11-15
2005年,是我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五部金融法律颁布十周年。1995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颁布了“五法一决定”:《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担保法》、《票据法》、《保险法》,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1995年因此被称为“金融立法年”。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1995年起先后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和《保险法》, 这三部法律基本确定了我国金融体制分业经营的格局。1998年底,我国又颁布了《证券法》,进一步明确了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但是,美国却于1999 年11月颁布了《金融服务业现代化法案》, 标志着美国金融业在世纪之交放弃了分业经营模式,进入混业经营的新纪元。美国金融业经营模式的变化必将对国际金融业产  相似文献   

13.
《华南金融研究》是面向国际、国内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刊登的文章主要集中在金融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及区域经济、贸易经济和劳动经济的研究;撰文的作者主要来自高校教师、在读研究生和金融系统的从业人员。自创刊以来,《华南金融研究》对华南地区乃至全国金融理论研究和金融改革  相似文献   

14.
记者:周主任,谢谢您接受《中国金融》的专访。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新制定和修改了三部银行业法律,我们想请您从整体上对三部法律进行一些阐释。首先请您谈谈为什么要制定和修改三部银行业法律,这对我国金融事业的发展具有什么重大意义?周正庆:全国人大常委会此次通过的三部银行业法律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其中,《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以下简称《银监法》)是新制定,《中国人民银行法》(以下简称《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是修改。制定《银监法》和修改《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金融在…  相似文献   

15.
2001年11月,财政部颁布了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要求自2002年1月1日起在上市金融企业中实施。国有商业银行必须逐步按照2001版《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要求编制财务报告,对外披露财务信息。  相似文献   

16.
<正>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并将其作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这为绿色金融带来了新动力。作为绿色金融和气候投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碳中和基金如何有效发挥作用,值得深入探讨。2021年可以称为"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制订年",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  相似文献   

17.
稿约     
,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3,(4):F0003-F0003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财经类双月期刊,本刊立足于“探索金融理论、传播金融文化、聚焦经济热点、树立精品意识、鼓励学术创新”的办刊宗旨.刊文范围以金融学科为核心、财经管理为基础、兼顾法律、应用数学和计算机信息工程等学科,主要栏目有《金融理论》《金融实务》《金融政策》《经济理论》《财政与税收》《财务与会计》《企业管理》《探索与争鸣》《比较与借鉴》等。本刊注重学术性、探索性和应用性.主要刊登原创性学术论文、与实践相联系的应用性论文和学术水平较高的综述性文章。热忱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广大高校教师踊跃赐稿。来稿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速览     
《金融博览》2020,(9):50-51
01IMF呼吁加强国际协调稳定金融市场4月1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遏制新冠肺炎疫情的必要措施已引发经济下滑,全球金融体系受到显著影响,加强国际协调以应对疫情和稳定金融市场至关重要。《报告》认为,疫情的经济影响存在不确定性,造成金融市场波动性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19.
仲垣 《中国金融》2003,(14):63-63
《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重要的出版物之一。从2003年开始,每年出版两期,分析世界金融市场发展趋势和影响世界金融市场发展的问题。它取代了两份基金组织出版物:《国际资本市场》年度报告和电子版《新兴市场融资》季度报告。该《报告》旨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信用卡》2020,(3):I0001-I0001
尊敬的各位读者:《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旗下拥有《中国金融电脑》、《中国信用卡》两本月刊、《中国金融电脑》是国家新闻出版署第一批认定的金融专业学术期刊。同时,《中国金融电脑》和《中国信用卡》已被科技部所属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