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隐名出资法律关系中,由于隐名出资人的不显名,在出现纠纷时往往会引发责任承担问题,谁具有股东资格是处理纠纷的关键.为了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司的良好信誉,《公司法司法解释(三)》 承认了隐名出资人的存在和地位,依据隐名出资人和显名股东基于真实的意思表示签订的隐名出资合同,确定各自的权利义务.这就为解决隐名出资人股东资格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本文通过对隐名出资人基本概念界定的阐述,分析了隐名出资人的含义和法律特征,叙述了隐名出资人股东资格确认的必要性以及所依据的原则,并对处理公司内外部关系时的确认条件分别进行分析,认为确认隐名出资人产生的法律效果是隐名出资人具有显名请求权和损害赔偿请求权.  相似文献   

2.
在公司设立和运转过程中,因规避法律、不愿公开自身信息等原因,公司股东隐名出资的情形可谓大量存在。公司实际出资人借用他人名义出资设立公司,并在公司章程、股东名册或其他工商登记材料等公司文件上以他人的名义记载股东资格等做法,在实践中极易引发隐名出资纠纷。本文拟就台商隐名投资的法律效力、台商隐名股东资格确认的途径、判决生效后如何办理相关后续手续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一、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认定的原则(一)利益平衡原则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的认定牵涉到股东、公司、债权等多方主体的利益,其中,债权人和公司之间的关系属于交易制度范畴,股东和公司之间的关系属于公司制度范畴。认定股东资格要平衡各方利益,既要维护交易制度,又要维护公司制度,使两种制度的功能都得以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4.
股东的出资义务是指股东基于出资协议、公司章程应当向公司缴纳各自认缴的出资额的给付义务。股东出资是形成公司资本的基础,也是股东最基本的义务,但是,在实践中却存在各种各样违反出资义务的行为, 使公司、守约股东、债权人的利益受到损害.而违反出资义务的出资人却仍然取得、保留了股东资格。如何追究违反出资义务股东的民事责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控股股东侵害中小股东的手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公司治理中,虽然从理论上讲,所有股东的权利都集中体现在股东基于其股东资格而享有的从公司获取经济利益并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利。所以,股东无论大小其地位都应当是平等的。但在我国的上市公司治理实践中,由于大多数上市公司中存在股权过度集中、内部人控制严重和小股东的弱势地位等问题,导致我国上市公司中像红光实业、  相似文献   

6.
李玲  安娜  郭斌 《河北企业》2007,(1):58-58
<正>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又称股东权,股权是指股东基于股东资格而享有的包括财产权、经营管理权等多种权利在内的综合性权利。股权转让是指公司股东依法将持有的股权转让给他人,使他人成为公司股东的民事法律行为。新《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做了不同程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覃宇菲 《现代企业》2020,(2):114-115
在股权代持情形中,隐名出资人虽完成实际出资,但却并不享有股东资格、股东身份,无法直接行使股东权利。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规定(三)》(2014版)(简称: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二十四条第三款只粗略规定隐名股东显名需经"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在名义股东消极履行股东权利,而公司其他股东又拒绝其显名请求时,隐名股东只能根据代持协议追究名义股东的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8.
股东资格的确定问题属于公司法的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这一问题在我国的新公司法中仍未给予解答.作为在确定出资与股东关系问题时,应该从公司的对内关系和对外关系所追求的不同价值目标出发,才能够给予完整的解答.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我国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的股东代表诉讼的内容,从起诉股东的资格,被起诉的对象和理由,股东代表诉讼的前置程序几个方面对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进行了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一、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含义 股东派生诉讼又叫股东代表诉讼,它通常是指当公司怠于通过诉讼追究公司机关成员责任时,具备法定资格的股东为了公司的利益而依照法定程序代公司提起的诉讼.  相似文献   

11.
公司法实施以来,有限公司股东权的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诉至人民法院的纠纷中,相当高的比例是股权纠纷。如何确认股东权,在股东权的确认中,股东名册和公司登记机关的登记各具有何种意义?公司法修订草案第32条第二款规定“记载于股东名册的股东,可以依股东名册主张行使股东权利。但是,股东名册所记载股东未经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不得对抗第三人”。这一规定是现行公司法中所没有的,它将对认定股东权产生影响。本文试就股东名册登记和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不同意义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股东代表诉讼是指公司的正当权益受到大股东或董事的侵害,应该代表公司进行诉讼的公司机关拒绝或怠于行使该诉讼权利时,具备法定资格的股东为了公司的利益而以自己的名义代表公司进行诉讼,追究其法律责任的一种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郑喆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5):181-181
文章认定股东资格应综合考虑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两个因素:实质要件,即向公司投资的事实;形式要件,即股东姓名或名称被记载在公司章程或股东名册上。  相似文献   

14.
吴静 《企业活力》2012,(3):83-87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有限责任公司中隐名投资的现象比较多。对于隐名股东的存在,我国《公司法》既没有给出一个确定的标准,也没有对隐名股东作出否定的法律评价。如何正确评价隐名股东的法律地位,关乎隐名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和市场主体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试论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原告诉讼资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东代表诉讼作为实现股东民事权利的重要手段,指的是当公司怠于或拒绝通过诉讼追究公司机关成员责任及实现其他权益时,具备法定资格的股东可代表公司且为公司的利益而依据法定程序向侵权人提起的诉讼.该制度作为现代公司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保护中小股东权益和公司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公司聚集着社会的大量资本,是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物质基础。完善的公司制度是推进公司繁荣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法律并非万能,再先进的法律也有其局限性与滞后性。一些人为达到追逐经济利益的目的,以名义股东等形式避开《公司法》对成立公司的主体条件和股东的限制。由于名义股东的产生,导致围绕以公司为核心所建立的关系模糊不清,从而产生大量的纠纷。如此就极容易威胁到交易市场的安全与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2014年最新修订的公司制度中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文直接对名义股东的法律地位进行认定。即使在2014年最新修订的《公司司法解释(三)》有粗略的规定,也不能完全解决在司法实践中所产生的纷繁复杂的法律问题。因此名义股东的法律地位的认定问题导致的争议在商事领域屡见不鲜。要厘清因股东身份的认定不清引发的错综复杂的问题,就必须先明确股东的法律地位。因此,如何确认名义股东的法律地位,解决这一类纠纷,保护公司利害关系人的相关利益,维护市场的稳定性,是司法界和学术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鞠雪芹 《活力》2011,(11):84-84
公司实践中,出资瑕疵股东转让股权引发的纠纷,主要是股东之间的股权纠纷。公司的债权人要求转让人、受让人在注册资本不足的范围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甚至无限连带责任的纠纷。  相似文献   

18.
公司治理中,积极主义股东和控股股东对公司决策和公司价值的影响是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文章总结了国外关于积极主义股东和控股股东的重要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并指出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以及这些成果对改善我国公司治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股东出资瑕疵是指股东按照公司章程所缴付的出资存在品质上或权利上的缺陷,从而形成自然瑕疵或法律瑕疵。股东出资瑕疵是股东违反法定出资义务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法律后果的认定,涉及出资瑕疵的股东资格及权  相似文献   

20.
一、假设的提出 我国资本市场中,上市资格成为一种资源。当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经营业绩不佳,濒临亏损边缘时,公司面临股票价格下跌。股东财富减少的压力,当公司经理人员报酬与公司盈余业绩挂钩时,还影响公司经理人员的报酬。公司便在亏损年度做出尽可能多计费用、递延确认收入的会计处理,通过报告更大亏损。提高以后年度盈利的可能性。故提出假设一:上市公司首次出现亏损年度,会利用应计利润和线下项目来调减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