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怀德  温怀玉  刘渝琳 《特区经济》2006,210(7):216-218
国有企业不是本质,而只是一种载体,国有资本及其保值增值才是本质和内容。必须改变混淆经济利益本身和其载体———企业之间关系的现象,这要求在涉及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依然由国有企业控制,而在一般竞争性领域,应放弃控对企业的经营权,或参股或退出,变国有企业为活化的国有资本,并由专业投资公司独立经营国有资本。政府对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负责,不再对企业负责。国有企业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独立经营国有资本是可行的,并具有诸多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应从完全竞争性领域里退出。在完全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有着天然的体制弊端,这种弊端足以将良好的盈利能力消蚀殆尽。  相似文献   

3.
陈靖 《中国经贸》2012,(6):157-157
为推进国有企业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适当退出,围绕国有资本退出过程中需注意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曾锐谋 《南方经济》2003,(11):48-49
随着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逐步到位,竞争性领域一批国有企业关闭停产而相继退出市场,如何盘活关闭停产国有企业的存量资产,减少国有资产损失,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和有效经营,本文作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大及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指出: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国有企业,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推进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和重组,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要保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关键在于将国有资产从不具优势的竞争性领域退出来,集中力量办好应由国家控制的行业.把国有资产从一些小企业中退出来,搞活中小企业,才能集中力量抓好关系国计民生的国有大企业,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论点     
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建议应从国有企业的功能出发来考虑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不能用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发挥过的功能来要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有企业。除了个别类型的竞争性企业应保留若干国有企业,或在一定时间内保留若干国有企业或国家控股企业以外,国有企业应逐渐从竞争性领域退出来,让给非国有企业去活动。这样政府可以将国有资产转让所得,用于建立和发展非竞争性的自然垄断企业和社会公益企业。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代理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我国国有企业中的代理问题集中体现为“内部人控制”问题.而国有企业产权配置不当使得“内部人控制”问题变得更加难以遏止。为了保护委托人(国家)的利益,国有产权应当逐渐退出竞争性领域.在国有产权尚不能退出垄断性行业和关系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等重要领域的同时,应保证出资人到位和国有产权的可转让性。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流通领域,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把企业改革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可谓新的突破。笔者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国有企业大部分退出流通竞争领域,重组国有流通资本,正是流通领域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国有企业必须退出流通竞争性行  相似文献   

9.
平等竞争论国企进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大以来,有关国有经济应该“有所为”,即“进”的行业和领域有哪些,“有所不为”,即“退”的行业和领域有哪些,是理论界十分关注和重点研究的问题。有一些观点提出,一般性竞争行业是国有经济可以“不为”的领域,国有企业应该从中退出。十五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下称 决定),再次强调了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指导思想,并进一步具体指出了国有经济需要保持控制力的四个行业和领域,使十五大提出的原则落实到了具体行业。然而,“决定”并没有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应逐渐退出竞争性部门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董辅衤乃近日指出,从各国的经验看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性部门,不是国有企业发挥其特殊功能的部门,在这些部门中,国有企业往往难以同非国有企业进行竞争。因此应通过不同的途径将这些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逐渐转让给非国有...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国有资本与产业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南方经济》2000,(11):29-31,41
本文认为,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对产业是有选择性的。对于非竞争性产业中的薄弱领域,可以通过国有资本的增量转移和存量转让予以加强,所创办的企业采用国有独资形式;对于竞争性产业,国有企业要全部退出(即国有独资形式要全部退出),国有资本可以在一些产业存在。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对高校后勤市场结构和生活服务产品经济学属性的分析,提出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质是按竞争性私人物品确定供需双方的生产关系,按教育属性组织具体的服务产品生产的观点,从经济技术的视角论证了社会化改革应坚持市场化的大方向,并要坚持走现代企业之路。  相似文献   

13.
十五大报告指出:“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它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这意味着在加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的前提下,一些非重要行业和领域的国有企业要退出国有经济,国有企业集中度提高,数量和比重将  相似文献   

14.
上海现有国有资产5700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达4000亿元.这些经营性资产有一半处在竞争性领域.目前,上海正考虑在未来5年内完成国资从一般性竞争领域退出,退出的重点区域不仅包括中小企业,还涉及到70家市管企业和40家国资授权经营公司.  相似文献   

15.
祝世寅 《上海国资》2003,(11):34-36
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盘活上海的国有资产,在资产经营、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国有行政事业性投融资体制改革、不实资产处置、项目中介等领域拓展业务,并运用政府导向与市场化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为盘活上海市的国有资产存量、推动关键领域国有资产的增量发展发挥了作用。通过四条途径盘活国有资产上海是国有经济的重点分布区,中央所属国有资本与地方国有资本比重都比较大。经过几十年的积累,上海的国有资本数量相当可观,质量也不断提高。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国有资本要进行结构性调整,近年来上海国有资本逐步向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基础设施和公益性产业转移,分布于这些领域的国有资本占到上海国有资本总量的50%,但在竞争性领域还有大量的国有资本需要进行结构调整。有限的国有资产不能保持原来在竞争性领域的巨大数量和较高比例,必须从那些一般制造业、一般服务业中退出。由于需要退出的资本规模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国有企业产业分布与产业重组的历史过程与发展趋势。1979年至1991年为第一阶段,国有企业经历了剧烈的产业重组:在重化工业领域产业份额不再增加;在轻工业等产业中,因其他非国有企业的进入,国企的产业份额出现了相对下降。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产业功能上进一步分工。国有企业在竞争性产业领域受到来自非国有企业的竞争,从而加快了向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领域的集中。在基础产业与支柱产业领域的国有企业得以充实和加强的同时,其他竞争性产业领域的中小国企则进一步陷入困境,由此形成了中小国企从这些领域被动退出的局面。1991年至今为第二阶段,国有企业在整个产业中的比重持续下降。但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国有企业的产业参与度仍显过高,产业分布仍然过于分散。尽管国企产业重组已进入自然有序状态,但从历史的角度看,重组的任务十分艰巨,重组的过程仍会很漫长  相似文献   

17.
关兵 《开发研究》1999,(4):26-29
国有经济布局分散,国有资产产业分布不合理,是国有企业陷入困境的重要成因。为此,必须从宏观上对传统体制下国有资产的低效率配置进行战略调整,使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向更需要国有经济发挥作用的领域转移,实现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改革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深化已经初见成效.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产权不清、权责不明、政企不分、效率低下"的弊端得到极大改善.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国有企业正在实行"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方针,并逐步有序地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国有经济的战略布局、创新、所有制结构优化进一步趋向合理.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入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所有制的多元化、国际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重组、产权转让将更加频繁.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的任务,确定了"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抓大放小"的方针.在一般性竞争行业和领域,国有经济要逐步收缩并退出.但是,在国有资本退出过程中,如何解决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一直是国企改革的难点和焦点.  相似文献   

20.
杨瑞龙教授是国内最早系统提出“分类改革”思路的专家,人称“杨分类”。凭借1995年提出的这一思路,他于1999年荣获国内经济学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他的分类思路是:公共产品部门(如城市自来水及煤气、邮政、电信等)宜选择国有国营模式;垄断性企业(主要是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宜选择国有国控模式;竞争性国有大型企业通过股份制逐步退出;中小型企业则在所有权层面完全放开。  国有资本的退出 在竞争性领域中,那些经营状况比较好的国企,比如海信、长虹等等,其国有资本也要逐步退出吗? (经营状况好的国企)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