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雅丽  范秀荣 《技术经济》2007,26(5):123-127
借鉴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功经验,提出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要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为目标,面向国内外大市场,立足于西部特色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在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前提下,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实现农村劳动力的稳步转移。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持续进步,中国逐渐走向了小康社会,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与精神生活需求不断上升,对于生活环境的质量需求也越来越高,在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走进城市,使得城市人口急剧聚集,城市面临着严峻的住房问题与环境问题,相反,农村却成为了人口空白区,多数年轻劳动力转入城市,农村劳动力正在接受着严峻考验,出现了农村劳动力短缺的状况,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农村发展的一项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3.
全面认识西部农村劳动力向小城镇流转的难点,是正确引导和积极促进西部农村劳动力和非农产业有序向小城镇集聚的前提.文章结合农村劳动力流转的理论解析和西部地区的实际状况,揭示出由于西部小城镇自身发展能力的普遍脆弱、西部农村细碎化土地配置模式的束缚和流转信息获取机制的不完善这三大难点的阻滞,使得西部农村劳动力向小城镇流转正面临着小城镇拉力不足、农村推力不够和中间引导力不强的困境.文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西部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镇非农产业,既有利于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也会加速西部的城镇化进程.以四川省邛崃市羊安镇和天台山镇为例,分析了西部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提出了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作为经济增长最为快速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在伴随着经济区域性结构的非均衡调整和依赖人口红利的经济增长政策中,农村劳动力区域性迁移的范围不断延展、强度不断提升.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中国农村劳动力区域性迁移对迁入和迁出两地产生的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6.
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本流失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前言 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动力。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已成为各国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从经济增长的制约和促进因素看,人力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具有决定作用,尤其对我国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战略意义。舒尔茨认为:“人的知识能够减轻自己对耕地传统农业及正在被消耗的能源的依赖,并且能够降低食物的物质生产成本。”历史已经证明,人类能够通过知识的进步来增加资源。世界各国经济现代化的共同内容是耕地的经济重要性在下降,而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在提高。“土地并不是使人贫穷的主要因素,而人的能力和素质却是决定贫富的关键因素。”舒尔茨的这一观点对于解决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资源短缺的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长期以来,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就是农业资源尤其是耕地和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这种矛盾在西部地区更为突出,除了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等四个自治区(省)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外,其他西部省、市、自治区人均耕地面积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在重庆、四川两个地方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水资源短缺也是西部大部分地区面临的一个困难。西北地区年均降水量少,蒸发量较大,而且部分地区作物生长季节的积温不够稳定,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西部地区必须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来解决制约经济增长的资源短缺问题。但是,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的加快,大量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向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极为活跃。根据相关统计,改革以来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数量达1亿多人,其中四川等西部地区劳动力输出量居全国前位。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云南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与农村工业化发展现状的考察分析,揭示了云南农村工业发展滞后对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为了有效解决云南省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本文借鉴楚雄州禄丰县发展农村工业的经验,提出了发展地区特色经济、城乡工业互动、创建工业园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多种所有制经济等以促进农村工业的发展,从而成功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8.
一个国家的劳动力就业规模是与该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组合形式,与人口总量的变化相关联的.我国农村出现大量劳动力过剩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以往长期隐蔽于农村社会各种劳动要素相互交织作用的结果.本文从劳动力结构以及剩余劳动力的产生出发,探讨了造成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的三方面因素,综合分析了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影响,以及在农村人口不断增长的环境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湖北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人口份额下降,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是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普遍现象.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实际上是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再配置过程,也是农村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分化的社会经济过程.本文结合湖北的实际,探讨了湖北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格局、区域分布特征与行业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0.
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区域内就业的产业空间及其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石林 《经济问题探索》2005,(6):31-33,98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趋势加速,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选择区域内就业的机会增加。然而由于结构状况、市场化程度和所有制关系等因素调整不到位,西部各产业并未将资源优势完全转化为经济增长优势,均存在着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潜在空间。因此,以促进劳动力区域内就业为优先目标、充分挖掘和利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产业空间,应当成为产业发展政策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1.
农民收入水平低 ,城乡差距大 ,是西部农村小康目标实现的主要障碍。形成这一障碍的原因在于西部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的沉淀。以往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跨区域异地转移模式和进入农村社区内乡镇企业的就地转移模式 ,尽管对缓解西部农村就业起到一定作用 ,但其负面作用也很明显。因此 ,培育增长极 ,发展企业群 ,建设小城镇 ,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增长极辐射的区域内转移 ,是西部农村小康目标实现的合理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李昕 《经贸实践》2016,(4):42-43
在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对人力资源缺口的助力是很大的,但是这种劳动力的转移对我国农村经济整体的发展环境也的确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就结合实际情况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进行简析.  相似文献   

13.
我国西部贫困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西部广大贫困农村由于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脆弱的生态环境、过快增长的人口及其较低的文化素质、严重的贫困-人口-环境恶性循环等原因,不仅其经济、社会发展极端落后,而且区域内的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各要素之间无法协调发展。基于此,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促使西部地区的广大贫困农村走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西部的实际出发,借鉴发达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功经验,提出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要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吸纳和农村内部转移;加快西部工业化进程,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推进城镇化进程,以企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冯国强 《时代经贸》2011,(14):232-233
中国作为经济增长最为快速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在伴随着经济区域性结构的非均衡调整和依赖人口红利的经济增长政策中,农村劳动力区域性迁移的范围不断廷展、强度不断提升。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中国农村劳动力区域性迁移对迁入和迁出两地产生的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人口变化过程对于我国劳动力资源的影响备受关注。而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结构的讨论,而劳动力素质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在卢卡斯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有效劳动力模型,该模型不仅考虑了影响经济活动人口的因素,而且将劳动力素质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考虑在内。应用有效劳动力模型分析1982~2010年我国劳动力资源的变化情况,并对2100年前有效劳动力的变动做出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我国经济活动人口在本世纪必然出现下降,但劳动力资源总体水平将逐步上升。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时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慧 《经济论坛》2002,(18):14-15
近几年来,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2000年城乡居民的收入比例达到4:1,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农村人口太多,占全国人口的70%,导致农民人均资源拥有率太低。因此减少农业人口,即农业人口非农化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必然趋势。同时,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一、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所需时间及阶段性划分根据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就长期性而言,农村劳动力的份额由75%下降到10%,被视为一国基本上完成劳动力转移的标志。英国大约用了…  相似文献   

18.
一个国家的劳动力就业规模是与该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组合形式,与人口总量的变化相关联的。我国农村出现大量劳动力过剩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以往长期隐蔽于农村社会各种劳动要素相互交织作用的结果。本文从劳动力结构以及剩余劳动力的产生出发,探讨了造成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的三方面因素,综合分析了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影响,以及在农村人口不断增长的环境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西部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平 《经济师》2006,(10):16-17
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低已成为其良性流动的病根。文章详细分析了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对其转移的影响,并对西部劳动力的良性转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宁夏是个农业省份,农业人口占全区人口的71.1%。要实施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解决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问题,就必须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作为西部开发的一个生是,因此,必须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科技革命,走科技兴农之路,所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化素质将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