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丁艳 《魅力中国》2010,(6):276-277
石涛是清初一位重要的山水画家和美学理论家,《画语录》是他一生艺术实践与理论探索的成果。对于石涛的画论精要,后人多有精彩阐述,本文拟从石涛的画论中,对其继承与创新的关学思想作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2.
石涛是明末清初杰出的绘画理论家与艺术实践者,他的绘画思想与艺术实践具有超越当时历史情境,强烈表现人性本体意识,弘扬自我创造能力的特点,对后世具有永恒的启发意义。石涛绘画思想与艺术实践的现代性体现在:"一画论"永恒的普世性与新鲜感;对传统文人角色的现代转换;自发地在中国画体系内进行了溯源与突破;是中国绘画史上承前启后的转捩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米芾性格特点以及他作品中作呈现出来的特色入手来分析他主张的艺术理论.在他的艺术观点中,他强调三点,即首先是对传统艺术的学习,其次是在传统艺术中的创新,最后是自我真性情的自然流露.只有把这三点完美的结合才是真正的美的艺术.  相似文献   

4.
《浙江经济》2015,(3):64
黄泰来先生是我在中国美术学院认识长达50余年的老朋友。我们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共同在一个系里工作。退休后我们还在同一个民主党派活动,经常有机会在一起探讨艺术的学术问题,并达成共识。他一贯主张绘画实践要有艺术理论先导。主动学习艺术理论著作。他认为,我的三本书《艺术美学》、《太极哲学》、《石涛画学》给他的绘画实践有很大的启迪。他感到21世纪的艺术特征应当是以中国意象艺术发展为核心的意象艺术时代。周易  相似文献   

5.
随着当代绘画艺术发展,中国画和西洋画既有共同之处,也有观点上的不同,但艺术是不分国界的。中国书画不仅传承、歌颂传统,也反映了我们五千年的文化发展与继承,我的感受极深。我习画60余载,从儿时就对书画有兴趣,上学、工作天天手不离笔。学习和临摹宋、元、明、清,中国名人字画八大山人、石涛、郑板桥、启功、刘海粟、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和近、现代等名家作品,汲取精华充实自己。多年来我创作了大量的山水、人物、花鸟、熊猫、百鸡长卷等作品,深受国内外名家、专家、同行好评。多年来国内外有数百家媒体发表文章介绍。近年来我把学到的传统画法和  相似文献   

6.
何谓“不似之似”?清初大画家石涛在一首诗中写道:“名山许游未许画,画必似之山必怪。变幻神奇懵懂所,不似之似当下拜。”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也有句名言:“不似为欺世,太似为媚世。”他们都揭示出中国画艺术的真谛,富有哲理地阐明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不似之似”集中地概括了中国画艺术的审美观。中国画艺术的“不似之似”之论,与我国传统的美学观点是一致的。由于社会历史发展道路的差异,同西方相比,东方的艺术更偏重于抽象。作为造型艺术的中国画,“抽象”的结果就是用线条来表现形体。艺术家为了使自己的审美意图得…  相似文献   

7.
王成 《魅力中国》2010,(32):258-259
塞尚之前的造型艺术,从根本说,是模仿自然或是再现自然的艺术,衡量艺术的高低主要取决与再现自然的逼真程度如何。而塞尚的出现,则打破这个惯例。在塞尚看来,作品中描绘的对象都是为了实现他的艺术理想:将物体归结为几何形体,至于描绘的实际主题是不重要的。这是他艺术风格具体的表现。他还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对后来的野兽主义、立体主义等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塞尚的绘画作品来浅谈塞尚的绘画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8.
张燕飞 《魅力中国》2013,(25):57-57
《石涛画语录》又名《苦瓜和尚画语录》,是一部专论山水画创作的著作,作者石涛是清初有名的画家与绘画理论家。画论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革新精神,挑战了清初被称为“正统”的“四王”程式化的绘画主张。《画语录》中,作者肯定了“我”在绘画中的重要地位,即作画者的内心,强调发挥作为绘画主体的画家的主观能动作用。本文主要就这一观点做一系列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任雪梅 《黑河学刊》2010,(9):43-44,85
郑允钦感到“童话,是童心中流出的清泉,它是最纯净最美丽的”。所以,他把创作的主要方向锁定在儿童文学。他用笔书写他理想中的童话,也在童话中寄予他的理想。他认为“童话艺术必须根植于儿童的心理情感底层,必须是儿童天性的显现。他注重作品蕴含的思想性和教育功能,同时又将思想性和教育性艺术化地含藏在生动形象的故事中,他的童话作品文化蕴含深厚。纵观他的全部创作不难发现,以想象的羽翼折射现实的光影是郑允钦始终如一的艺术追求和最为突出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朱亚东是上海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他的书法源于颜鲁公,兼收魏碑,汉简以及石鼓文,他的作品注重艺术的内在的美学价值,十几年的辛勤探索,他努力地将功力和情趣揉合在一起,欲情与字里行间,奔放豪爽。他擅于篆刻,用刀熟辣深沉,这对于他的书法不无裨益。尤其是在上海电视台为大型电视连续剧《孙中山与宋庆龄》、《家、春、秋》所书作品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11.
滕非 《魅力中国》2010,(32):265-266
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在他的作品中独具一格的是,他将异国曲调运用到他的创作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并且这些作品深受广大歌剧爱好者的喜爱。作品中的异国曲调分别采用日本、中国和美国的民歌,而这些民族语汇的运用是普契尼歌剧音乐中特有的艺术语言,勾勒出了作品奇妙的意境。  相似文献   

12.
吴晶 《杭州研究》2007,(1):173-176
以往研究者以为洪昇的戏曲创作与他在北京的10多年漂泊生涯关系最大。这种观点不够全面。洪昇早年和晚年约占他人生时间2/3以上的时光是在杭州度过的,他的代表作《长生殿》和其他许多戏曲作品孕育于杭州,最后完善于杭州。杭州的自然和文化氛围给他他创作灵感,他的家世背景、师长友人则对他的创作观有很大的影响。作为一个在民族矛盾、党争、人生诸多困境里艰难生存、成长的真实的人,洪昇的一生是复杂多面的。如果抽去了杭州背景,对洪昇的了解会很不完全,对《长生殿》思想艺术之超妙同样不能领悟。  相似文献   

13.
苗青 《理论观察》2007,1(3):167-169
在《美学》作品中,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关于"美的定义也是艺术的定义,其实也就是典型的定义。典型在他的《美学》里一般叫做‘理想’,它是理性内容与感性形象的统一。"黑格尔所说的艺术理想中的人物性格,即理想性格,就是指典型性格。他在艺术美或者艺术理想的解释中,表达了对艺术典型的最基本观点。分析了黑格尔的理想性格说,并以此为理论依据对阿Q和哈姆雷特这两个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进行了理想性格分析,进而论证黑格尔的理想性格理论。  相似文献   

14.
《辽宁经济》2005,(12):128-128
谢天赐1980年开始版画创作,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和省级美展。他从1990年开始专题研究中国水墨荷花艺术。学养智慧、笔墨精神仍然是当代水墨画家构建的属于自己的语占所需的要素。他从八大山人、百涛、齐白石、张大千和吴冠中等名家的艺术手法中吸取创意,导入自己的笔墨艺术之中,善能从物象描绘与内心情感抒发结合,通过重组构图、平面构成、水韵、墨色、色彩和运笔而产生的肌理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个性和水墨艺术语言。作品布局饱满,  相似文献   

15.
周向辉 《魅力中国》2010,(3):286-287
梵高,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倍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主义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受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命激情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享誉世界。梵高的一生充满世俗意义上的“失败”。它名利皆空,情爱亦无,贫困交加,受尽冷遇与摧残。在生命最后的两年,他与巨大而暴戾的病魔苦苦搏斗,拼死为人间换来了艺术的崇高与辉煌。梵高的奇迹.是天才加上精神病.梵高至高无上的价值,是他无与伦比的艺术和为艺术而殉道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盂涵 《魅力中国》2012,(35):5-5
艺术大师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灯盏。请想一想,如果没有莫扎特,没有肖邦,没有八大,没有齐白石等艺术大师,我们的生活会是多么暗淡。艺术大师对生活有着高于常人的真挚甚至偏执的热爱。同时,他们有着敏锐的观察力,用独特的观点与视角来诠释生活.诠释艺术。大师是属于时代的,大师作品是社会生活的产物。下面让我们来领略一下艺术大师齐白石的艺术风采。  相似文献   

17.
路在书中     
我的一位朋友,是一个有才华的青年雕刻工艺师,在他居住的那座城市几乎无人不知。一次交淡中,他道出了自己的苦恼,他说他下一步在艺术上不知从哪里提高。我记得有位艺术大师创作上也曾遇到此类问题,他的作法是不妨抽时间多看点书。三年后,这位青年的一个玉雕作品在全国创作大展中一呜惊人获奖,我从北京打电话给他表示祝贺。他在电话里说,这得感谢你三年前让我多读点书的建议,他说就是从那时起读了很多的书。读书不但改变了他的心绪,更开阔了他的眼界,艺术鉴赏水准也大为提升,不知不觉他创作的作品也有了新意,有了变化。  相似文献   

18.
孙墨龙 《走向世界》2011,(34):72-73
李承志,因为艺术的缘分我们熟悉多年了,应该说我也一直在关注他的艺术活动和作品。看到他的画,我不能自己地想了很多问题:什么是艺术?人为什么画画?什么是高境界的中国画?中国画的深层内涵是什么一我的回答很简单:画以载道,画以寄情,就是以求道之心灵创作载道之画。  相似文献   

19.
李鲁说,画的风格,就是人的个性和思想,是人生旅程的浓缩.一个画家没有自己的风格,就只能是别人的代言者.花甲之年,回顾一生或攀谈艺术,李鲁都不隐讳自己的观点.这与他的经历有关.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他利用长江航运公司工作之便,几十年往返于长江三峡.他的艺术创作题材,也多取自三峡山水,可以说那里有着他全部的心灵寄托,一直渗透到他今天的作品中.  相似文献   

20.
郭锐 《魅力中国》2014,(18):100-100
席勒是一位放荡不羁、才华横溢的艺术奇才,他生命短暂,却在美术史上留下了浓重而精彩的一笔。他作品中那些夸张的奇峻的线奈;那些奔放而强烈的色彩;那些扭曲且怪异的人物造型,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魔力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