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吉林省高技术产业素质评价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区域产业素质为切入点,构建了区域高技术区域的产业素质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基于因子分析的评价模型,对吉林省的高新技术产业进行系统、深入的剖析。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高技术产业素质居于全国中下水平,提高科技投入、加强自主研究力度兼顾发展优势产业是促进吉林省高新技术产业升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区域产业素质升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对当前产业生存环境的变化和对我国当前产业政策取向的思考,整合出一个基于产业系统演化的区域产业素质升级理论。指出,区域产业素质升级是一个静态和动态双重的概念,通过静态层面的区域产业素质分析可以对某区域产业素质作定性或定量分析,从而考察该区域产业素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动态层面的区域产业素质分析可以确定其演变的机理和决定因素,从而结合静态分析寻找该区域产业素质升级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5,(12)
文章首先对城市转型与产业升级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重点从国内外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的角度进行归纳整理。在此基础上,对城市转型与产业升级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趋势进行了探讨,指出后续研究应该更多地注重系统性、关联性、开放性。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聚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促进地区产业的集聚,使产业发展的规模经济效益得以实现,是最终实现区域产业升级的一个必要途径和重要内容,本文拟对中外学者针对产业集聚所进行的研究进行历史回顾与现状考察。旨在为开展产业集聚理论与实证研究奠定基础。使产业集聚研究得以顺利进行,从而服务于区域产业素质升级研究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针对区域产业网络升级的问题,从产业内部和主导企业引入两个视角分析了区域产业网络的惯性成因,基于组织学习视角,以产业网络学习能力的提升为切入点,从组织学习的机会、组织学习的推动力和组织学习的效率3个因素方面论证了区域产业网络惯性的突破机制,初步构建了区域产业网络升级路径的理论框架,并围绕网络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产业升级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和实践视角。  相似文献   

6.
赵维双  杨明靖 《经济师》2012,(9):188-189
文章在界定产业集群升级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创新网络对产业集群升级的影响。然后从区域创新网络的视角分析了辽宁省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并针对辽宁省产业集群升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辽宁省产业集群升级对策。  相似文献   

7.
集群式创新的社会资本激励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集群式创新作为一种具有较强地域根植性的创新网络,是一种新型的创新组织形式。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将有助于在实践中培育区域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及产业的有效升级。本文在突破以往技术创新研究范式的基础上,从社会资本的角度考察了集群式创新模式的效率。着重分析了集群式创新的特性和本质,凸显了社会资本在创新合作、信息流动与处理机制和交易费用节省等方面对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强调创新首先是一种社会集体的努力,是一个复杂的、互动学习的社会化合作过程。因此,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过程中,必须重视和积累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8.
李烨  潘伟恒  龙梦琦 《技术经济》2016,(4):65-69,119
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外部、情景和内部3个层面梳理分析了影响资源型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效果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剖析了产业内部创新驱动要素与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的耦合机制,并探究了创新要素协同驱动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的内部机理。最后,以贵州磷化工业为例,运用多层次因子分析法对其绿色转型升级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基础、产业规模、区位条件、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全员参与创新和制度创新等均是影响贵州省磷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关于全球价值链下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升级的研究表现在,产业集群升级的类型与路径、创新机制、影响因素、风险,GVC治理与动力机制对产业集群升级影响,产业集群升级对策。研究趋势表现在全球价值链下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升级机制的深入探讨、比较研究,以及产业集群升级的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10.
川渝区域内产业同构现象和人才流失现象导致区域一体化格局尚未形成。从产业转移与人才流动互动机制的角度分析了区域产业发展与人才结构优化的演变过程,指出产业转移和人才流动是最终实现川渝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区域一体化的必由之路。在分析产业转移与人才流动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对如何加快川渝区域产业转移和人才流动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具有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如何科学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现状及时空特征,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首要任务。基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构建涵盖新质人才资源、新质科学技术、新质产业形态和新质生产方式四个维度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Critic-Topsis综合评价法、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核密度估计方法考察我国30个省份2012-2021年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区域差距及动态规律。研究发现:2012-2021年,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但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多数省份的新质人才资源、新质科学技术、新质生产方式和新质产业形态制约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区域差距呈现不断缩小的态势,东部地区区域内差距最大,东部与东北地区区域间差距最大,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差距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距。该研究识别了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演变特征,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能源高质量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研究能源高质量发展与环境保护动态关系对于建设中国高质量发展体系尤为重要。基于区域视角对云南省1995—2017年能源消费数据和主要大气排放量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建立能源消费和大气保护动态关系区域VAR模型,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从短期看,天然气和一次电消费的增加会减少环境污染,但长期看,这种影响由于产业结构的特性和固化,不能产生持久性的作用。据此为区域能源高质量发展、产业调整、环境保护动态关系管理提供较为精准的量化依据,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演变及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SSM模型对2003-2012年长江经济带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进行研究,并分析其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三次产业产值稳步增长,份额有所提高,结构演变过程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交替主导;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合理,第三产业凭借较强的竞争力成为地区经济的主导产业;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增速较快,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竞争力强,形成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政策导向影响、要素价格变化、区域分工合作以及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建议,以期促进长江经济带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复杂性系统自组织理论及生态物理学的视角,考察和研究了区域产业群落形成过程中产业生态位、产业集聚核、区域产业场、产业聚集势的作用和重要性,导出了产业聚集势及其势曲线随产业场的变化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分析和揭示了区域产业群落的生成机理和发展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从区域经济政策效应评价理论和经济增长质量的视角出发,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经济效应测度的多层次评价模型;从宏观经济生产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企业经济效益三个层面探讨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理;通过西部地区不同层面经济数据,以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和DEA模型实证考察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生产率的影响,以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模型考察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以企业跨期经济效益评价梯阶层次模型研究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旅游产业链延伸视角的县域旅游地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磊  夏鑫  全华 《经济地理》2011,31(5):874-880
旅游产业链延伸主要通过对县域旅游地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配置以及县域旅游系统开发的整体协调两方面影响县域旅游地的演化发展。因此,在分析旅游产业链延伸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分别从旅游产业链延伸对县域旅游发展规划、县域旅游系统开发与县域旅游产业结构演变三个方面的影响作用来研究旅游产业链的延伸与县域旅游地演化二者之间相互耦合的内在关系,以期为县域旅游地的演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区域产业结构相似与劳动力短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蔡涛  刘金山 《技术经济》2012,31(5):60-64,121
利用2007—2010年广东、江苏、山东的规模以上制造业分行业的产值测算其产业结构相似系数,采用数理论证方法研究区域产业结构相似与劳动力短缺的关系。结果显示:区域产业结构相似会导致产业生产规模大于市场最优时的产业生产规模状况,从而导致市场对劳动力要素的需求超过市场最优时的劳动力要素需求,即区域产业结构相似造成劳动力短缺;区域产业结构的动态演变可导致国内生产要素禀赋的状况发生改变,而要素禀赋的动态演变又将促使产业模式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18.
已有文献指出企业外部资源和信息是创新的重要支持,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企业创新外部联系机制中各种因素如何影响企业创新以及它们之间如何互补或配置。企业技术创新的网络机制和集群机制是目前文献中认为最重要的企业创新外部联系机制,尽管网络机制和集群机制沿着不同轨迹发展并且有其局限性,但是网络和集群也许可以发挥互补作用或扮演相互替代角色,更好地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列出了创新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以量化企业创新过程,通过解析网络和集群对企业创新过程的影响机制,提供了一个更加丰富、细致的理论框架,可以解释外部变量如何促进或者阻碍企业技术创新。然后,分析两者如何通过互补克服局限性,更好地促进企业创新。最后,引入集群与网络活力变量,探讨在集群和网络不同发展阶段外部联系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变迁与演化。  相似文献   

19.
区域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与运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科技创新平台具有汇集创新资源、促进区域共性技术研发、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等作用。阐述了区域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原则,给出了建设步骤,设计了平台体系运行机制,提出了相应的运行策略。  相似文献   

20.
产业结构优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优化和城市化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部分,而我国各级政府在制定产业结构优化和城市化政策时是各自进行的,殊不知二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通过对产业结构优化与城市化进行相关性实证研究,得出产业结构优化和城市化之间是通过就业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产生互动作用.我国各级政府在制定产业结构优化和城市化的政策时,必须要通过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城市化的和谐发展,才能保证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城市化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和互相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