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石漠化防治:西南喀斯特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和重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西北沙漠化一样,目前西南地区喀斯特石漠化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土地荒漠化的一种极端形态,是西南地区的头号生态灾难。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我们认为各地区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本地实际,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 相似文献
2.
李英勤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1):56-58
喀斯特石漠化是贵州省农民生存生产环境的最大威胁,是贵州省“三农”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本文认为石漠化防治既是贵州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难点所在,也是贵州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3.
对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目标和重点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国家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鉴于我国区域差异很大,各地的发展环境也有很大的不同,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地区在各个阶段发展的目标和重点必然有差异。中部地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区域,经济发展总体上刚刚跨入工业化中期,"三农"问题相当突出,本文就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重点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开展喀斯特高原峡谷区农户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现状调查,建立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农户生计策略由纯农型向兼农型和农兼型转化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1)研究区农户生计资本整体上比较稀缺,各类生计资本差异明显,农户的自然资本最为匮乏,生计恢复力较弱。(2)研究区农户主要采用四种生计策略,以非农型为主的生计策略农户的资本指数最高,生计策略也相对最优;兼农型资本指数其次,但风险相对较高;农兼型资本指数低于前二者,脆弱性相对较低;纯农型资本指数最低,生计策略单一,风险最高。(3)人力资本始终是影响研究区农户生计策略转化的关键因素,如家庭整体劳动力、耕地面积、家庭现金收入、农作物产值、家庭畜禽数量对农户由纯农型向兼农型和农兼型的生计策略转化具有促进作用。最后,论文提出了应对喀斯特高原峡谷地区农户生计风险、基于生计策略优化的生态环境修复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介绍贵州喀斯特地区土地石漠化及其危害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基于RS和GIS技术监测石漠化的意义以及3S技术在贵州喀斯特山区土地石漠化现状调查中的应用,针对贵州喀斯特山区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应的石漠化治理政策和措施.探讨了应用RS和GIS技术来研究石漠化问题的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喀斯特地区农村居民点对石漠化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行政村作为基本研究单元,利用规模特征度量、密度分析、景观指数分析等研究1989—2017年平果县农村居民点和石漠化的时空演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地理探测器发掘农村居民点与石漠化演变的内在驱动机理和相互作用。结果表明:①平果县农村居民点受交通干线和河流影响,空间分布不均,整体呈现东北、西南多,中部少的特点,密度特征表现为南北密、中部疏,景观形状指数南高北低、由西南向西北递减;②平果县石漠化规模排序依次是强度>潜在>中度>极强度>轻度,县域东北部、西南部等居民密集区石漠化较为严重,1989—2017年石漠化面积呈现增—减—增—减的波动变化趋势;③农村居民点演变速率、变异系数和景观形状指数和对石漠化演变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和一定的协同力,对石漠化演变起重要作用,任意两个农村居民点驱动因素的交互作用对石漠化空间差异的影响均大于单一驱动因素,且交互作用类型均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 相似文献
7.
8.
在沙尘暴恣意侵扰北方广大地区的同时,石漠化没有停止对西南地区的侵害。尽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不断有治理喀斯特石漠化的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相继付诸实施,但西南地区特别是滇黔桂三省区喀斯特石漠化仍在向四周推进,光秃秃的石山仍在增多,石漠化导致的水土流失、诱发的自然灾害仍在增加,石山区广大群众仍处在贫困中。光秃秃的石山还在“长”满山遍野的石旮旯,土地破碎到上百块石旮旯才能拼凑成一亩地。这是记者最近在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比较显著的麻山、瑶山地区看到的一幕。在那里,山连着山都是石头,沟连着沟都是干河沟,坡连… 相似文献
9.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危害与生态经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石漠化的主要危害,然后对贵州省石漠化的生态经济治理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最后,给出了贵州省石漠化生态经济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1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曾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问题。之后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和文件中,也多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12.
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共融共促有助于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西南喀斯特地区8个省份为具体研究对象,基于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测度,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关系及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作用强,且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优化趋势,总体呈四周高、中部低,且以“U”字型由四周向中部逐渐降低的空间差异特征;研究初期为乡村旅游滞后型,后期逐步实现同步,并向更好的协调类型发展;两大系统耦合协调是受文化作用力、经济驱动力、产业聚集力、政府推动力以及公共服务支撑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生态文化的影响力最大。 相似文献
13.
蔡庆丽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1)
广西喀斯特地区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使得该区成为广西经济发展最落后、贫困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因地制宜发展小油桐生物柴油,既可以缓解广西能源压力,带动广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可以涵养水土,改善山区生态环境,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广西喀斯特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受制干政策和市场环境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等因素,使得桂北喀斯特地区生物柴油发展面临困境.文章认为,要加快该产业的发展,应采取如下对策:建立良种繁育技术体系,加快原料基地建设,建立健全生物柴油收购流通体系和相关政策,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培育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化发展的步伐;能化并举,建立生物柴油产业集群;推动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和技术创新,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如何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探索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成为农村信用社必须思考的问题。文章分析信用社服务“三农”的难点问题,有助于开拓思路,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贵州是典型的西部民族地区,是中国石漠化最为严重省份。国家级的限制开发区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包括贵州省的9个县区。9县由于先天喀斯特地貌发育强烈,区域内山高坡陡,生态脆弱性极高,同时更由于人口压力的增加、不适当的土地利用和生活方式等后天多重因素叠加,加剧了该区域生态环境退化进程。要从根本上遏制石漠化增长的趋势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必须发挥主体功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7.
18.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一号文件",表明最高领导层对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现实的重视和改变农村整体落后面貌的决心。综合专家学者对中央2006年"一号文件"的解读,新农村建设被认为是事关中国今后成功转型为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是中国稳固农业基础,扩大内需,缩小城乡差别,构建公平和谐社会的必需。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西南部喀斯特地区连年发生旱灾-涝灾进行了研究:每年因旱灾-涝灾灾害直接或间接严重威胁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物质与经济损失巨大;并得出其规律为旱灾-涝灾交替发生;发生旱灾-涝灾的原因主要是西南部喀斯特地区的多种因素综合叠加形成的;旱灾-涝灾还诱发次生灾害,加剧了这一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为减少旱灾-涝灾的发生和灾害造成的损失,文章提出了对该区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类分期治理等为主的综合抗灾对策措施,以达到防灾减灾抗灾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为了加强对高校科研经费的审计监督,促使高校管好、用好该项经费,笔者从重点审查经费预算执行情况,提高经费预算刚性,重点审查合法性情况,防止出现违法违纪问题、重点审查专款是否专用,保证科研经费落在实处,重点审查资产购置、使用、管理情况,关注购置资产的合理性,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重点审查经费结余情况,力避结题不结账情况几方面阐述了如何抓住科研经费审计重点;从审计依据不足,难于进行审计判断和决定,审计工作的计划性与项目送审的临时性、急迫性相矛盾,难于满足审计结果立等可取、缺乏标准的科研经费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难于时科研经费效益科学评价几方面来把握审计难点,有效实施审计监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