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泽远  聂建江 《理财》2005,(2):33-33
甘肃定西,被称为“苦甲天下”的地区。但在过去的4年时间里,这块贫瘠土地上,却上演了一出荒唐的国企“MBO”案:被当地行政主管部门誉为“改制标兵”的原定西县百货零售公司经理王学礼,以提供虚假会计资料等手段,将214万元国有资产装进个人腰包。2004年12月初,王学礼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0年。作案手段并不高明的王学礼,为何能在侵吞国有资产的路上“一路绿灯”?1999年,原定西县(现已改为定西市安定区)政府将原定西县百货零售公司确定为定西市第一家改制试点企业进行改制。这家公司在定西火车站附近有一幢三层单面办公楼。改制前,公司在这幢…  相似文献   

2.
张天蔚 《理财》2005,(2):41-41
把国有资产比作“太阳下的冰棍”,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形象地理解国企改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如果做此比喻的目的,就是逼迫我们只能在任其融化和被个别人独吞之间作出“选择”,则这种比喻本身就有些居心叵测。而此前以各种方式侵吞或私分国有资产的案例,却正是以“抢救”国有资产的名义而获得“改革”的正当性的。  相似文献   

3.
《理财》2005,(2):6-9
李荣融:必须纠正MBO中的违规问题;李毅中:叫停MBO是因为其缺乏公平性;尹中余:国资委无权禁止企业搞MBO;郎咸平:警惕国资被“合法剥削”;李兆熙:管理人员持股不等同于“MBO”……  相似文献   

4.
MBO企盼     
谭然 《理财》2005,(2):1-1
一直在中国企业界和相关部门中争论得沸沸扬扬的MBO问题。随着2004年年底国资委的明确表态而告一段落。国资委负责人明确表示:MBO不是要禁止,而是要规范。国资委将对MBO制定法律法规.大型企业不能搞MBO,一些中小企业的探索要区别对待且必须在明确国有资产出资人之后规范进行。  相似文献   

5.
杨勤英 《理财》2005,(3):26-27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有资产流失呈快速递增态势。那么到底是谁动了国有资产这块奶酪?  相似文献   

6.
秦海敏 《理财》2005,(2):43-44
西方国家MBO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正处在转型时期的我国企业来说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不尽相同,在MBO的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它的地域特色。就目前而言,我们一方面要强调应用MBO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更要完善MBO实施过程中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7.
国资流失主要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俊芳 《理财》2005,(3):23-23
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国有企业改制中接连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事件,引起社会对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的普遍关注。各界关于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讨论更是此起彼伏,关于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虽然是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但归纳起来也无非是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理财》2005,(2):17-19
如果说在“十六大”以前,中国的MBO还是“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那么,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理顺分配关系,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以后,MBO作为管理要素参与分配的一种激励模式,在政策方面已经名正言顺了。但是,MBO依然面临着融资难题。  相似文献   

9.
“谁为收购主体”这个题目乍一看似乎有点令人莫名其妙:MBO不就是管理层收购吗?那么,收购的主体当然是管理层,还需要设立什么收购主体吗?  相似文献   

10.
陈昊 《理财》2005,(2):42-42
按照有关研究结论设定,MBO目标公司应具备的条件有:1.企业具有比较强的且稳定的现金流产生能力;2.企业经营管理层在企业管理岗位上工作年限较长(1年以上),经验丰富;3.具有较大的成本下降、提高经营利润的潜力空间和能力;4.企业债务比较低。  相似文献   

11.
MBO问题浅析     
  相似文献   

12.
13.
国资流失令人痛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仆 《理财》2005,(3):17-19
到目前为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具体数额到底有多少,没有一个部门能说得清楚。但是,说到某一个具体企业,国有资产流失多少还是有据可查的: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黑洞”时不时就在有关媒体曝光,跳到人们的眼前,令人触目惊心!仅从2004后半年至2005年初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暴露出来的几个国资巨额流失事件,就可窥见国有企业资产流失之一斑。  相似文献   

14.
国企改制新思路:ESOP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企改革论争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国企改革到底要选择什么样的模式?这引发了人们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MBO理论的误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纪平 《国际融资》2003,(11):29-30
国企改革以什么样的理论作为指导,本文作者提出了一种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中共十六大以后,经济界认定,国企改革将有大动作,管理层收购正在成为与外资并购、民营企业收购国有企业并列的三大“国退民进”方式。伴随着越来越热的MBO浪潮,跨国金融机构、创投资本、国内券商、国内产业资本及民间游资开始大量介入基金这一领域———  相似文献   

17.
有分析指出,“郎顾之争”引发的这场辩论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种可能,公众得以有机会发泄愤恨情绪,辩论也沦为不同观点经济学者争夺话语权的冲突。另一种可能,正视国企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找出症结所在,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深化产权制度的改革。只有理性思考、怀抱宽容心态、认真  相似文献   

18.
天人 《理财》2005,(3):1-1
中国要发展。国有企业必须改革。这已是国人的共识。更何况。邓小平当年“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的呼喊,至今仍在中国大地回响。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国企改革如何改、向何方去的争论。这些,都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杨爱丽 《理财》2005,(3):20-21
国有资产的流失是一个立体的过程,国有资产流失不仅渠道众多,而且花样百出。下面是企业界相关人士对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渠道的归纳和描述。  相似文献   

20.
陈新环 《理财》2005,(3):24-24
国有资产的流失是有目共睹的,对其原因的分析也大同小异。但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堵住国有资产流失的“黑洞”,这是一个令人十分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看一看企业界人士有何锦囊妙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