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胜军 《魅力中国》2014,(8):370-370
作为党的根本路线。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斗争过程中形成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曲路线方竹。这是我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也是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制胜的法宝。新时期我们应该继续把群众路线发扬光大,加强作风建设.把解决好群众的利益问题作为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切实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的具体运用,是在群众观点基础上形成的我党在一切工作中的根本路线。我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就是要对全党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在活动中使全党进一步坚定群众观点,使践行群众路线成为自觉行动。我党的群众观点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的同时,对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也有所扬弃。  相似文献   

3.
张晓霞 《发展》2014,(8):63-63
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坚持群众观点,就是在一切实际工作中,要坚定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4.
郭维军 《发展》2014,(5):74-74
正对于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进行多视角透析,以求对其重大意义和深刻背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这是有效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不可或缺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一、从历史上看,坚持走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制胜法宝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获得人民群众支持的历史,是一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历史,是一部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的历史。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都是依靠  相似文献   

5.
井冈山斗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特殊而重要的时期。据史实资料考察可知,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党员、部队和群众开展了侧重点不同的理想信念教育。其中,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关键,部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重点,群众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基础。井冈山斗争时期成效显著的理想信念教育,不仅为党员、部队和群众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当代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邵燕成 《宁波通讯》2011,(13):22-22
我党九十年历史征程及取得的伟大成就表明,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针,是我党所以能战胜一切强大的敌人,克服一切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挫折,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法宝。可以说,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活的灵魂,是中国共产党走自己的路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7.
张晓波 《魅力中国》2013,(29):275-276
党群关系的和谐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长期执政地位的根本所在,也是巩固和务实党执政基础的力量所在,更是党迎接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条件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始终保持党的纯考l生与先进性的关键所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中形成、完善的这一群众路线是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理论前提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8.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从炮火硝烟的革命战争年代,到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以说走过了极不平凡的90年春秋。文章通过回顾中共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制定出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证明了党的各项事业都深深植根于群众的沃土当中。时刻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无论是在过去、今天,还是将来,都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坚持唯物史观,认为广大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是历史的真正主人;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广大人民群众;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标志;82年来,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都可以归结为八个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华民族能够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内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傲然挺立于世界东方,是中国其产党人始终不渝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杨红 《魅力中国》2014,(14):363-363
群众工作,也称作群众路线,就是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事业发展的根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群众工作,是我们党依据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根本动力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宣传、发动、教育和组织全体人民共同从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基础性工作。正如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一文中所指出的,群众工作是我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性标志,  相似文献   

11.
邹滢 《改革与开放》2013,(14):16-17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是我们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坚持群众路线,取得了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新时期,党的十八大鲜明提出:要"为民、务实、清廉"做好群众工作。在实践中,我们更是要树立群众观点,理顺做好群众工作的思路;贯彻群众路线,掌握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坚持依法行政,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利益观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利益观就是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为核心,以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为根本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以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行为准则的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坚持群众观点是我党的基本立场,是廉政建设的灵魂。在当前廉政伦理建设中,首先要加强群众观教育;其次要建立群众工作制度,严格考核机制,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再次,树立群众观,有利于减少和遏制腐败现象,重塑党的威信。  相似文献   

14.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党最基本的政治观点,它卓越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成效,是帮助实现"中国复兴梦"的命脉。群众路线的内容归纳起来,可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本文以党的群众路线为切入点,在概述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探讨了新形势下贯彻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建议,旨在说明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性,以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5.
石长松 《湖南经济》2001,(12):30-31
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感到,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三个代表”的最终归宿。作为政府的公务员,实践“三个代表”思想,首要的就是要执政为民,当好人民公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只有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市场的舞台上充当主角、主人,不插手,不干预广大人民群众在市场中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我们的服务才会不越位;只有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履行配角、仆人的角色,做好该做的各项工作,我们的服务才会不缺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自己的服务是有效的符合市场经济中广大人民要求的服务,我们也才能切实当好人民公仆,换言之,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出发,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人民公仆的切入点和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就是一部践行群众路线的历史。“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建立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历史观、实践观和真理观基础之上,蕴含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认真研究党的群众路线的哲学蕴含,有利于更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的根本问题,把深刻的思想认识变为坚定的自觉行动,更好地推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国化。  相似文献   

17.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江总书记的这一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精辟概括,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生动体现。作为人民军队的领导干部,我们学习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必须始终坚持基层至上、官兵至上、群众至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时时处处都要把广大人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  相似文献   

18.
执政为民是领导干部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虽然每个领导干部所从事的工作不同,但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各级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和人民的公仆,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为人民创政绩。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要坚持发展目的为了群众,发展过程依靠群众,发展成果惠及群众的群众观点,脚踏实地的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是衡量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群众联系的决定》中指出:“党在长期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决定》的基本精神,就是加强党同群众的联系,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继续保持国家和社会的稳定,继续推进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聚精会神地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相似文献   

20.
周楠 《魅力中国》2014,(10):269-271
“斗争哲学”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特点是“斗争哲学”产生的国际背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斗争哲学”产生的历史根据,中国共产党长期的弱势地位是“斗争哲学”产生的客观因素。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从“斗争哲学”转向“和谐哲学”,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有其现实合理性和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中共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和谐社会思想的论述是中共执政理念从“斗争哲学”到“和谐哲学”转变的理论依据,中共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是其执政理念从“斗争哲学”到“和谐哲学”转变的现实依据。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科学处理和谐与斗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