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书福 《浙商》2005,(7):44-44
我今天演讲的标题叫“浙商精神的与时俱进”,这个标题是大会安排的,但是我很喜欢这个标题,因为我认为在这样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讲这样一个话题,意义非常的深远。  相似文献   

2.
最近,全国各地都在遴选所谓的地方“精神”,如,包容,创新,开放,团结,等等,大同小异,放之四海而皆准。要论一个单位的精神,我想也这样空泛来提毫无意义,但是我们每一个单位确实又有区别于其他单位的特质,为了避免与所谓的“精神”相雷同,我选择了“气质”一词来表述我想说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马克强  周彦 《浙商》2006,(4):60-63
“我就想问问行长.银行说支持民企发展,支持了这么久,我们的融资途径并没有拓宽,需要钱的企业依然得不到资金,我们现在到底该怎么办?”浙江建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伟祥就”融资贷款”的话题发问,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行长段永宽欣然接招:“民企的前景总体很好,但在一些具体企业里,却存在问题。民营企业要长足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规范公司治理机制,实现有序经营。”段永宽似乎在继续着《浙江的银行为什么牛?》的话题,并依然在接受着来自民营企业的质疑。  相似文献   

4.
《浙商》2007,(16):54-54
“加利利科技作为《浙商》杂志的常务理事单位,已经与它携手走过了几年的时光!一直以来,它带给我的公司客户和同事以及我本人很多的成功案例、新领域、新知识分享。每月,我与大家都会收到很多杂志,但我们都要首选《浙商》杂志来看。在各种聚会场合,我们也会经常谈及《浙商》杂志。我想,这也许就是因为《浙商》杂志中所深含的特殊文化韵味吧!”[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马蔚华 《浙商》2010,(9):28-28
我很喜欢浙商。我在招行当了十年行长,每年去浙江,既跟很小的浙商企业谈话,也跟著名浙商交流。从他们身上既能发现对老一代浙商的优良传统的传承,又能看到新一代富有创新意识、富有责任感的新浙商的崛起。浙商身上浓缩了民企精神的精华,浙商精神就代表了中国企业家精神,这是中国未来经济应有的那种企业家精神。中国人要都有浙商的精神,我们这个民族就很强大了。  相似文献   

6.
姚先国  婴子 《浙商》2005,(8):26-26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本身。20多年来,浙商一路变化着过来,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遇到内外环境变化如此之大,逼迫浙商不得不在“脱胎”之后,还须“换骨”。但是,浙商面临的内外环境。到底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为什么在今天变得如此之大?环境一变,对浙商究竟有哪些大的影响?更为关键的是,面对巨大的变化,浙商应当如何与时俱进地变化?应该具有哪些应变之策?如果说浙商过去“脱胎”有畅快淋漓之感,那么今天的“换骨”不得不说是一个转型期的“阵痛”了。要在这个“阵痛”中有“痛并快乐着”的感受。就必须理清一些发展思路上的大问题。为此,我们从本期杂志开始。开辟“浙商之变”专栏,以期给广大浙商朋友在转型过程中有所帮助,也诚恳希望广大读者参与讨论,这也是“与时俱进的浙商精神”大讨论的延续。  相似文献   

7.
“我们现在还是在爬坡,爬坡要手脚并用。当我们有一天站在最高点,可以平着走的时候,也许规矩可以变一变。但是以我的理解,平着走实际上就是往下滑。所以,手脚并用对我们来说是丢不得的一种管理精神。”  相似文献   

8.
《浙商》2008,(22):125-125
10月31日,安徽省定远县在温州举办2008招商项目推介会。第一次在浙江向正处在转型升级关口的浙江企业推介合作共生之道,定远县推出了涵盖工业、矿产、农业各方面的60多个重点项目。“浙商是我们近年来关注的重点,我们为浙江企业家身上体现出来的浙江精神、温州人精神所折服。”安徽省定远县县长张志华表示,定远欢迎浙商积极参与推介会,同时也期待浙商们自带项目到定远投资。  相似文献   

9.
鲁柏祥 《浙商》2011,(9):92-93
创业是需要氛围的,这种精神氛围应该就在浙江。我们在这里相互交流学习,争先恐后,然后到各地去发力。  相似文献   

10.
吾维 《浙商》2006,(10):65-66
浙商证券破冰启航,不仅意味着金信证券成为“金信系”中第一个被重组的公司,更代表在继浙商银行之后,又一家以“浙商”直接命名的金融机构的诞生。“我们赶上了个好时机。”浙商证券董事长方云梯如是评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郭广昌 《浙商》2005,(7):39-39
当习近平书记说到“浙商是浙江人民的骄傲”的时候,我是第一个鼓掌的。13年前,我从来没想过自己要做一个商人,当时只想做一个好的浙江人。后来创业的时候,我就立志这一辈子我要做一个好的浙商,要努力去完成这个目标。这十几年来,也有一些体会,跟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2.
《浙商》2009,(21):124-124
9月18日,四川浙江商会的近500名会员聚在一起。庆中秋、迎国庆,办全民健身运动会。会长唐金根说:“通过举办运动会,来提醒浙商忙碌的同时也要注重锻炼,增强浙商的凝聚力,提升浙商影响力,发扬浙商团结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13.
周雪梅 《浙商》2008,(21):120-121
在这种异常困难时期,重走红军路,重新学习井冈山精神,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成为浙商前进路上的不竭动力,或许这才是此行真正的意义所在吧!  相似文献   

14.
徐王婴 《浙商》2005,(6):18-19
那一天上午,蒋正华副委员长特意抽出了半天时间接受两家媒体记者的采访。当本刊记者依约赶到时,北京记者已经“近水楼台先得月”,有趣的是,当他们问到该如何解决“三农问题”的时候,蒋正华副委员长转过身来指着本刊记者说:“她是我们家乡来的记者,来自《浙商》杂志,她知道浙商有个‘三创’意识。我想,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5.
徐龙 《浙商》2005,(4):22-22
浙江山多地少,自然资源并不丰富,但在短短二十多年时间的迅速崛起,决非偶然,靠的就是一种传统和精神,而能够集中凸现这种传统精神和时代品质相结合的就是名闻全国乃至世界的“浙商精神”。  相似文献   

16.
尹一妍 《浙商》2007,(12):64-65
不断创新求变.不仅是浙商群体的内在精神.而且是浙商适应社会的一种本领。“2007浙商创新奖”的获奖企业.就为我们生动地展示了不同的创新版本。[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夏芬娟  胡丹  李倩  潘和 《浙商》2010,(22):55-56
浙商投资西部,彰显浙江人创业创新精神。最早是迫于生活压力,浙江人到西部以“三无”(无资金、无厂房、无铺面)开始,肩挑背扛进行商品贸易,做一些“被别人看不起的事情”;80年代中期以后,浙江人外出务工凭“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干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干辛万苦)和“三板”精神(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抽空看黑板).  相似文献   

18.
《浙商》2008,(19):43-46
得“财富”、得“经验”、得“精神”、得“尊重”,是为浙商“四得”。  相似文献   

19.
玫瑰陷阱     
许小丹得知表姐是骗她到海南,心里十分不快,想尽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经过劝说,她答应暂时留下来看看。之后,许小丹接触了一系列“快速致富”的“教育”,一心想快些挣钱,摆脱贫困的她在众人鼓动下,在“百万富翁”的诱惑下,动摇了……  相似文献   

20.
雷全林 《浙商》2007,(1):42-42
有专家说,20年来浙商“走遍千山万水、吃遍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形成了所谓浙商“四千精神”。那么,具有“四千精神”的浙商,下一个20年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