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战奥运营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小明 《广告大观》2007,(2S):55-56
随着08奥运的临近,体育无疑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拥有了空前的关注度与曝光率。联想、海尔、恒源祥、强生、中国网通、中国银行、青岛啤酒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加盟。奥运营销成为企业实力的证明,营销的利器。但是,付出了高额的成本,面临的当然是沉甸甸的营销压力。因此,如何将奥运赞助落到实处,如何有效运用奥运赞助权益,如何使奥运赞助权益最大化又成为奥运赞助商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2007年注定是奥运赞助商们无法回避的岁月,同时,2007年还是非奥运赞助商用创意和执行进行“雪耻”和“证明”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姚伟 《商界》2007,(6):80-81
1984年洛杉矶夏季奥运会:柯达 “非奥运营销”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84年,用于描述在这一年举行的洛杉矶奥运会上一些企业所采用的特殊营销手段。在这届奥运会上,富士耗费巨资成为奥运赞助商,而其竞争对手柯达却成为了ABC电视网的赞助商。并由此创造了一个非奥运营销的经典:因为赞助电视网,柯达有权在奥运转播过程中不断传播柯达的品牌标识。  相似文献   

3.
国际通用的赛事赞助营销的投入比例为1比2.8,到1比3这意味着花一元钱获得奥运赞助商资格后。至少还应投入2.8到3元钱进行后续的营销和传播。因此获得奥运赞助权只是拿到了一张奥运营销的入场券。要真正实现一次完美的奥运营销,还要看入场后企业都做了什么。  相似文献   

4.
李桂芬 《广告大观》2007,(11S):38-40
北京奥运已被无数商家奉为百年一遇的营销良机,通过赞助奥运而持久地提升自身品牌形象和地位的老牌企业固已大有人在,而为借北京奥运良机而想“一举成名”的黑马型企业估计也为数不少。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成为奥运赞助商可以算是最直接的奥运营销,同时,媒体则是企业奥运营销必不可少的载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从中外案例看奥组委如何防范隐性奥运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奥运营销市场的存在会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对奥运会本身、对奥运会的合作伙伴及赞助商。甚至运动员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因而历届奥组委都会严肃对待各类侵犯奥运知识产权的隐性市场行为。伴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奥运经济也日益升温,北京奥组委维权力度也随之加大,只有阻击隐性奥运营销,维护奥运赞助企业的合法权益,才能保证奥运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6.
杨劲松 《广告导报》2006,(10):141-141
有人说,“奥运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育盛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奥运更是一个全球的经济盛会,通过奥运可以改变全世界对你的认识”。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中国的各企业针对奥运营销的准备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除了奥运赞助商能够直接利用奥运资源外。非奥运赞助商如何整合奥运资源。达到差异化传播呢?非奥运赞助商如何才能把握奥运的商机,助力企业腾飞呢?非奥运赞助商的奥运互联网营销应该如何运作呢?2008,非奥运赞助商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7.
埋伏营销是非奥运赞助商针对正式赞助商的反制策略,它通过制造与奥运的间接联系,以混淆消费者对正式赞助商的认知,从而大幅度地削弱竞争对手奥运赞助营销的效用.对此,正式赞助商有必要根据埋伏营销的本质及软肋设计相应的反制策略.  相似文献   

8.
针对奥运正式赞助商,非奥运媒体要考虑是如何落实其全国奥运战略的目的:针对非奥运赞助商,非奥运媒体要考虑的是如何创新频道资源,使非奥运营销价值和传播价值达到最大化,根据客户对象需求采取不同的营销战略。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体育营销尤其是奥运营销的火爆,赞助营销与埋伏营销的抗衡问题日益突出。赞助营销犹如"豪华大餐"——体面、品种齐全,但为此需支付昂贵的费用;所谓"埋伏营销"是指非赞助者通过各种营销传播活动,使消费者误以为他们是奥运会或其他大事件的赞助商。通过混淆视听,达到宣传自身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北京奥运会带动了体育赞助营销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奥运赞助对企业来说,是巨大的投入。奥运赞助的效果究竟如何,在现有的营销研究中鲜有涉及。本文介绍了笔者和益普索(Ipsos)公司的研究人员共同进行的企业奥运赞助营销实证研究。通过调查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我们发现,消费者并不能有效区分奥运赞助商和非奥运赞助商,但是奥运赞助有助于提高企业及其品牌的形象,增强消费者对其产品和服务的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11.
奥运擦边球     
《三联竞争力》2008,72(3):63-63
奥运赞助商粗糙的奥运营销手法,为成长型企业留下不少奥运营销的缝隙。  相似文献   

12.
2008是奥运年,也是体育营销被广告主充分重视的一年,但奥运营销常被广告主孤立地对待,为了奥运而奥运,如何看待奥运营销和体育营销的关系,2008年非奥运赞助商如何利用体育营销突围,我们的专家给出了一些专业的意见,希望能够对广告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黄琍 《市场研究》2006,(7):43-45
奥运会作为世界顶级体育赛事,奥运营销的商机必然备受瞩目,到目前为止,北京2008年奥运会已签订了10家合作伙伴和8家赞助商。在这些有幸参与奥运营销的企业感到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有专家提醒,赢得奥运会赞助资格并不意味着掌握了打开金库大门的钥匙,对于那些渴望通过奥运赞助实现  相似文献   

14.
2008年8月8日,还有一年,北京奥运已然进入倒计时。 奥运,作为体育营销的顶级平台,对于中国市场的企业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多年的体育营销经验,各种体育赛事的赞助活动,使得企业在奥运营销上初具经验。然而,奥运在中国召开,却又是前所未有盛事,中国企业能否成功畅游奥运这一世界性平台犹未可知。 对于奥运赞助商来说,筹备奥运营销的已有数年,步入了最后一年的收网阶段。如何充分利用奥运赞助商身份来挖掘商机,如何在传播、终端上统筹并进,如何在经历了数年的播种之后收获品牌或市场效益的果实,是每一个赞助商都在思考的问题。 而对于非奥运赞助企业来说,奥运所助推的消费动力已经体现,也正是企业发力的时机。然而,奥运知识产权和反隐性市场的大门,也在徐徐关闭。无论实力型企业抑或草根企业,都在寻找市场的空隙,寻找合理合法的机会接近奥运。 为此,本刊特别策划了《争夺“前奥运”市场》专题,以企业在奥运前夕的营销案例入手,希望为广告主有所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央视奥运营销策略价格的水涨船高,很多非奥运赞助商开始寻找替代广告传播渠道。比如一些受到奥运赞助企业和国际品牌双重挤压的非奥运赞助商和一些与奥运相关性不强的行业,如药品行业,可能会在省级卫视投入更多的平播广告,他们会寻找更具有性价比的广告投放媒介,比如通过省级电视媒体组合投放策略可实现全年性价比较高的传播计划。因此,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2008年,广西电视台遵循差异化营销策略,制定了一系列极具特色的奥运营销战略。  相似文献   

16.
《浙商》2008,(20):68-68
奥运会在举国欢庆中落下帷幕,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奥运赞助商把握奥运商机,利用此黄金机遇,向全世界了积极展示品牌形象。然而有数据显示,奥运期间,80%的奥运赞助商营销效率低、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这让我们沉思:作为极少数有实力大手笔进行奥运营销、处于营销前沿的奥运赞助商仅有20%能达到预期营销效果,那作为绝大部分远离奥运营销企业怎么才能更有效地开展企业营销呢?  相似文献   

17.
天佬 《成功营销》2008,(9):68-69
北京奥运会期间,奥组委依照往届奥运惯例,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条文,最大程度上保证奥运赞助商的权益。这就标志着,奥运期间给非奥运赞助企业发挥的空间更小了。虽然相对私权的博客媒体在内容上也受到了限制,但一些企业借用管理相对松散的博客进行大打擦边球的营销活动,也是一种有趣的隐性营销现象。  相似文献   

18.
VISA可以说是北京2008年奥运战略合作赞助商中,奥运营销做得最科学、最成功的品牌之一,VISA非常有效地利用奥运赞助商的权益,广泛推广合作,极大地传播7VISA的品牌和企业信息。这当然与VISA一贯坚持的奥运营销策略和以往的奥运营销经验脱离不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奥运会还是中国羽毛球队,在人们心目中他们都是执著的追求者。而作为奥运会赞助商和中国羽毛球队赞助商的中国银行也和他们一样,正在追求进一步的卓越。为了在奥运即将来临的阶段来个最后的冲刺,中国银行继联手VISA开展了一系列奥运营销活动后,在距离奥运仅有67天的时候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新一轮的奥运营销推广。活动通过电视、印刷物及户外媒体等多种渠道全方位继续传播中国银行一贯坚持的“追求卓越”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通过奥运背景式营销活动,引发消费者的“奥运联想”,达到提升品牌形象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非奥运赞助商与赞助商相比,并不处于劣势地位。同奥运营销相比,“非”奥运营销要求企业站在更长远的角度,将企业和品牌发展战略与奥运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巧妙运用奥运资源,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