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与知春路卫星大厦的条件也有些简陋,我没有单独的办公室,坐在一个靠窗的位子。要是大风天,每天早上来了第一件事情就是擦桌子——大厦的窗子密封不严,每天桌子上都会有一层灰。在知春路,UC完成了从一家小公司向中型公司的转变。2007年,永福(UC董事长俞永福)带着团队在北京成立了UC北京公司,之后搬到知春路翠宫饭店对面的卫星大厦办公。我在2009年加入UC,记得那会儿北京公司才50人左右。2010年初,我们搬到了知春路边上的维亚大厦,直到今天。  相似文献   

2.
迅雷幻象     
张凯锋 《创业家》2010,(1):54-60
一家以技术为基因的创业公司,最终被迫要打一场并不擅长的战斗;邹胜龙一再自比腾讯和淘宝,但这很可能只是一个麻痹的幻象从位于深圳软件园的迅雷公司总部向西南望去,不到一公里之外有一座新建成的大厦,大厦顶部蓝色的"腾讯"字样尽管并不张扬,但所有的中国互联网公司都明白,这两个字只有一个含义:一个不愿面对  相似文献   

3.
俞苗玲 《浙商》2009,(17):116-117
近日,阿里巴巴旗下的B2B公司6000多名员工陆续离开位于杭州钱塘江北岸的创业大厦,搬去钱江南岸滨江(高新)区。这个新居的七幢新大楼按象征着胜利的“V”字形状两边排开。大楼简约而现代,外部的白色网状建筑形似鸟巢。  相似文献   

4.
宝林大厦位于江西省南康县城商业繁华地段,是一座集超市百货、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为一体的8层高的商贸大厦。2002年5月1日,当宝林大厦粉饰一新热热闹闹地开业时,了解内情的人们几乎没有一个看好它。原因是拥有和经营大厦的宝林公司是一家刚成立的股份制公司,由4个股东组成。俗话说宁当鸡头不做凤尾,再说了父子兄妹在一起共事还会闹矛盾分家呢,4人来自4个家庭,又都各有产业,这合伙的生意还能做长?看吧,不出几天准散伙。不光外人这么想,当时就连4个股东各自的家庭也不看好。在众人怀疑的目光中,宝林大厦风风雨雨走过了3年多,当初的4个伙伴,不…  相似文献   

5.
我与知春路2009年公司搬到了海淀黄庄的豪景大厦。2010年,公司规模增长,有了五六十人,于是搬到了知春路。这个迁徙的过程,也是公司发展的过程。一开始我们不在知春路,在清华大学旁边的创业楼里。随着业务发展,那个空间就捉襟见肘了,二十多人都坐不下。2009年公司搬到了海淀黄庄的豪景大厦。2010年,公司规模增长,有了五六十人,于是搬到了知春路。这个迁徙的过程,也是公司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人说地处北京市王府井的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占尽天时、地利,但当我见到百货大楼董事长兼党委书记郭传周之后,我才理解什么叫“天时、地利不如人和。”近几年北京的大商场一个接一个地盖,一个比一个豪华气派,个个都称自己是购物新天地,然而无论是营业额还是利税始终没有谁能超过大楼。作为一个有40年历史的老企业,比周围新长起来的小兄弟,它虽要负担更多的设备折旧费用,负担更多的离退休老职工的医疗、生活费用等等,但大楼丝毫没有不堪重负的迹象,近十年销售利税以年平均  相似文献   

7.
邓云天 《光彩》2008,(12):61-61
Q我是一个私营企业的老板,公司开办已经有10多年了,但规模不大,也就20多个人。我现在感到非常劳累,公司的大小事情我都要亲自过问。名义上我是老板,但实际上我却觉得在公司里,我是最忙碌的人,而我的那些下属们却一天很悠闲,仿佛我在为他们打工一样。我知道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不信任他们,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了,公司始终发展不大的原因。其实在公司刚开办的时候,我也是很信任人的,但当时正是由于太信任人了,所以被一个我培养的副经理挖了墙角,拉跑客户资源独立门户去了,从此之后我就再也不相信别人了,什么事都要亲力亲为。把自己搞得异常劳累,现在身体也不太好了,但我却无法放手,害怕自己辛苦半辈子的事业再被人出卖了。甘肃民乐县读者陆先生  相似文献   

8.
叶静 《创业家》2012,(3):59-62,58
习惯了前呼后拥,出入豪庭的大公司高管们有多少愿意放下身段,转身做一个连机票都要自己订的天使投资人?或许心结打开,他们才能做真正的"天使"。眨眼一年就过去了。新鲜感越来越少,疲惫感与日俱增。一年之中,周哲看了40多个项目,到了后来,他甚至开始厌倦,反思是不是项目太多了,有时他连花15分钟来筛一个案子也不愿意。"看了十个不一定投一个,还不如把时间用来把现有项目做好。"  相似文献   

9.
赵小钧 《创业家》2009,(10):124-124
未来还会有无数路口等你选择,懂得适时放下自己过往优势的人,才可能建立自己的未来优势一次碰到一位有志于在设计领域培养点大公司的投资人,想聊聊设计领域有哪些公司是值得投的。对方一上来问的问题就是,设计公司能不能规模化?设计公司上市有哪些障碍?投资人的眼光很毒,一上来就看到了问题的根子。  相似文献   

10.
省会电视台广告协作会正在倾力打造一座平台,这座平台就是"省会电视传媒"。总局17号令的生效执行,将使全国电视传媒的广告运营格局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电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成长,已经建立起一种平衡机制,或者叫固态模式,我们传媒人自己熟悉,广告公司,客户也都熟悉。而现在,准确地讲是从2004年新年伊始,这种固态模式将有许多新的变化,电视传媒也将为我们自己和广告公司、客户重新认识和熟悉。  相似文献   

11.
正换代:大势所趋VC行业实际上开始换代了,虽然咱不想这么说,一说就好像老的不行了。换代的大背景,是整个人口结构的变化:1985年是一个分水岭。85前和85后出生的人,想法和观念已经差得挺远。从创业者来说,真正能做成事的,是能深刻理解"85后"这个人群的人。导致的结果就是,  相似文献   

12.
一人公司,也叫独资公司,股东(自然人或法人)仅为一人,并由该股东持有公司的全部出资或所有股份的公司。2005年新《公司法》承认了一人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由此,本文将从分析我国的一人公司制度的利弊着手,一并提出些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一个公司制度完善起来,使其发挥出强大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大,往往令人羡慕。泱泱大国,举世瞩目;百层大厦,现代化城市的象征;大公司,实力雄厚;大高个,威风凛凛;大蛋糕,让人眼馋。于是,追求大,做大买卖,挣大钱,建大市场,搞大项目等等,自然就成为一种时尚。总之,几乎人人都想把蛋糕做大。 小,似乎就不那么吃香了,其实细想起来也不尽然。欧洲的瑞士,国小就做小手表和精密仪器,人均收入位居世界前列。小胡同、四合院,外国游客专挑着看。小个子,古今中外都有领袖  相似文献   

14.
<正>大疆"这个世界太笨了。"这么想的人肯定不少,但没有几个人会当其他人的面说出来。汪滔是个例外。"笨得不可思议。"他微笑着补充道,"工作以后发现,不靠谱的人和事太多了,这个社会原来是这么愚蠢,包括很多很出名的人,或者大家以前当成神、现在也当成神的人,其实level也不高嘛。我也经常在怀疑自己,你这玩意儿是不是有点脑子发昏了?我时时刻刻都在质问自己脑子有  相似文献   

15.
我与知春路我的朋友刘斌刚创办了一家叫"易查"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办公地点在盈都大厦。他对我说,他的公司刚开张,反正人也不多,就邀我和他合在一起办公。这当然是好事啊。从那时起到2011年搬到西直门,我在知春路呆了一年半。  相似文献   

16.
李尔王这个“公司”之所以会不死,不仅是因为爱德伽和奥本尼会继承他的基业,而且因为,这个弱小的人并不只是在身位上做了王,同时也做了自己内心里的王。要成为一个好的公司,就是要做一个好的人,在内心里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尊严的王。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公司法》对一人公司作出了规定,允许一人公司的存在。一人公司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公司法》关于一人公司的规定仍有不足之处:首先,一人公司难以清除实质上的一人公司;其次,未对一人公司股东股权转让作出规定;再次,一人公司的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可能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18.
陆兆禧  李传涛 《创业家》2013,(9):99-100
这种SNS化的内部工作平台,是阿里巴巴过去三年来不断尝试摸索进行的。就像互联网产品,其第一步的形态是门户,也就是阿里的内网阿里味儿。阿里味儿内部刚开放的时候,对传统的公司管理冲击也很大,阿里在宣布CTO任命的时候,网上就有铺天盖地反对的帖子,传统公司管理的权威受到极大挑战。第二步,是其开始提供云盘和文件存储,让公司的内部管理更多由网络来承载。第三步是SNS化,把公司内部的人、资源、项目、产品尽可能一一对应起来,任何人都能发起一场讨论,所有的文件都会归档,每一个人都可以互动、点评、提问,原则上任何人都可以在某个人的主页上发一段话。以绩效考核为例,传统公司的年底考核依靠老板和人力资源,而有了这套系统就可以靠历史数据。"从年头到年尾,一个人可以积累很丰富的数据,是所有内部跟你有过互动的人对你的评价。人才盘点的时候,所有的数据都已经可视化了,他所有的历史、所有人对他的评价都自动输入到网络,不在现场的人也可以加入自己的反馈。"  相似文献   

19.
潘欣怡  张环清 《浙商》2006,(5):126-128
如果一个人,有一种务实的精神,有一颗忠于职守的责任心,精通银行的各项经营与管理,他一定会是一个好行长。如果一个人,懂得如何关心自己关心家人、关心公司、关心员工、关心所有能关心的人,他一定会是一个幸福的人。[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饭店现代化》2008,(12):51-51
酒店业销售和餐饮解决方案的主要提供商新市场国际有限公司日前宣布,公司搬入获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认证的新办公大厦(LEED)。新市场公司在全世界有500多名雇员和团队成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