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后危机时代美国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囤积与货币政策传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囤积,是指银行体系持有的流动性资产数额远远超过日常经营所需水平,具体表现为银行准备金数额大规模增加,银行资产组合中高流动性资产占比增加。作为金融中介,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囤积阻碍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成为当前各国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流动性囤积的解释包括对手方风险、投机性囤积和预防性囤积。就美国现实而言,中央银行过高的流动性供给和私人部门中长期信贷需求不足,以及银行监管要求是产生流动性囤积的主要原因,并且阻碍了货币政策的信贷渠道、利率渠道和汇率渠道传导,导致货币政策效果甚微。 相似文献
2.
3.
4.
2008年底以来中国的宽松货币政策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的非常之策。为了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确保马到成功,力度过大可以理解。但是,由于货币政策的力度在2009年度对资产泡沫膨胀作出的调整有限,却在货币政策目标和工具上回归到上世纪90年代初的状态,因此2010年的货币政策很可能会等到经济过热、通胀高企的时候才被迫急刹车,从而加深经济V型调整。与这个结果相比,货币政策及时点刹车能够获得一个更好的结局。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货币供求变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岩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0,(7):51-55
本文认为我国货币政策效力下降的原因在于:货币供给扩张受到限制和货币流通速度降低。商业银行和企业行为的变化增强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降低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力;由于“流动性陷阱”导致了货流通速度降低,使货币供给增加不能相应提高总需求。通过建立一个现代的凯恩斯货市场需求的模型,重新分析了“流动性陷阱。 相似文献
6.
吴玮玮 《金融经济(湖南)》2014,(3):96-99
本文主要探讨美国在现有的货币政策框架下应对次贷危机所出台的非常规性货币政策的操作特点及实施效果。论文分析了关联储采取的两项非传统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与“前瞻性指引”.认为这两项应对危机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于美国经济的缓慢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操作所产生的对全球经济的溢出效应值得关注。其注重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对公众预期的引导等方面的经验对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货币供应量是否合适,可以从实际货币供应量与中性货币供应量的差异角度来进行分析。中性货币供应量是指与一国经济自然增长率和正常货币深化系数相适应的货币供应量。本文通过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数据计算出中国经济的自然增长率和货币深化系数,从而得出相应的中性货币供应量。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套评价中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分析框架,并据此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货币政策进行评价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应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几年的货币政策操作及传导作用似乎不太明显,其原因就在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特别是一些环节受阻。因此,减少货币政策传导环节,尤其是减少货币政策执行中误导环节,制定可操作性的实施货币政策传导畅通工程,不仅是基层央行面临的任务,更是中国央行总、分行不得不关注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银行间货币市场是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平台,研究货币政策对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对于完善商业银行日常流动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设定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测度指标与梳理货币政策工具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分别使用事件分析法和时间序列模型对不同政策工具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相关分析结论,并总结其对于完善商业银行日常流动性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相关系数法探讨了次贷危机后美国的货币政策取向对我国流动性影响的存在性,从资本流动渠道和贸易渠道两个角度分析了这种影响的机理,并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测算了这种影响的程度。研究结论表明,美国货币政策通过资本流动渠道和贸易渠道对我国流动性产生一定的影响,相对而言,通过资本流动渠道的影响更为显著,贸易渠道影响存在但不显著。为此,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为应对危机,美联储创新了一系列政策工具,实施了高度宽松的刺激性货币政策。随着美国金融市场趋于稳定,经济逐渐走出衰退,羡联储已开始酝酿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战略。本文在阐述关联储采取的各项刺激性政策的基础上,对刺激政策的退出展开分析,以此为中国的刺激政策退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程建伟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2,17(4):13-16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选择是货币政策框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其近年来的实践情况受到了人们的广泛争议。本文以国际上主要的货币政策框架为背景,在阐述信誉度是货币政策框架成功的核心的基础上,展开对中国货币政策框架选择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14.
09年11月3日,美联储正式对外宣布重启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同时,将在未来的8个月内共购买多达6000亿美元长期国债.这是美国为尽快走出金融危机,继09年3月美联储采取诸如1.7万亿美元的流动性资金后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手段.美国这一经济政策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不可忽视,文章就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的论述和分析,同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若干相对应的政策与建议,以期对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09年11月3日,美联储正式对外宣布重启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同时,将在未来的8个月内共购买多达6000亿美元长期国债。这是美国为尽快走出金融危机,继09年3月美联储采取诸如1.7万亿美元的流动性资金后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手段。美国这一经济政策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不可忽视,文章就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的论述和分析,同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若干相对应的政策与建议,以期对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构建我国货币政策理论框架的若干问题厦门大学财金系林宝清货币政策是市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我国《中央银行法》明确规定: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在此基础上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稳定是当今奉行市场经济国家所孜孜以求的政策目标,然而,达到这一目标的货币... 相似文献
17.
当前流动性过剩的表现2005年以来,我国金融运行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出现了货币流动性的相对过多。无论是考察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考察与实体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供应量,还是金融资产转变为即期支付 相似文献
18.
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职能的协调配合,对于履行中央银行职责,提高基层人民银行的整体工作水平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两大职能在基层人民银行迫切需要融合的必要性做了较详细的阐述,并就两大职能如何在基层人民银行协调配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9月18日美联储宣布下调利率50个基点,其后市场反应强烈:证券市场积极向上、商品市场大幅上涨、外汇市场动荡不安。然而引起业内人士普遍关注和争论的焦点问题是:美联储能否进一步放松银根,从而导致全球货币流动性进一步增加、泡沫催生,全球金融市场格局调整,市场动荡可能性加大的局面;同时全球是否会由于出现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导致通货膨胀上升,经济增长放缓的风险。这些问题正是本专题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