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再论科学技术是创造价值财富的巨大源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是否创造价值财富》一在《光明日报》发表后,孔陆泉同志发表了《价值财富的源泉不等于价值财富的创造》与笔进行商榷。本就“科学技术是否创造价值财富”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如下观点:科技劳动的价值创造功能是科学技术成为创造价值财富源泉的内在成因;科学劳动价值创造功能有特殊性,科学技术创造价值财富有规律性;包含了科学技术的不变资本也是可以发生价值变动的资本;应当从社会发展的实践源泉中确认科学技术能否创造价值财富的最后答案。  相似文献   

2.
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剥削观,是对我国是否存在剥削问题进行解释的基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得到相应份额,就不存在剥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确存在剥削的事实,但不能承认剥削合法,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3.
究竟什么是利润的源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经济学的利润源泉理论是以劳动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差异性为前提的,是以价值论为基础的,认为劳动创造的商品价值是利润的唯一源泉,实质是"人本位"的理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利润源泉理论是以各种生产要素的同一性为前提的,是以财富论为基础的,认为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是利润的共同源泉,实质是"物本位"的理论.由于这两种理论都可以成立,因而利润源泉理论是两难选择的理论.利润体现着劳动者与投资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市场经济效用与利润双重再生产的特殊本质决定了利润存在的必然性,因而不能把投资获利行为都看成剥削行为.现阶段只有利用特殊的垄断条件,包括利用劳动市场的垄断条件超过规定限度等非劳动手段取得利润或收益,才带有剥削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在价值生产或资本生产中,作为可变资本的活劳动是创造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而作为不变资本的物化劳动,其中包括由科学技术“物化了的知识力量”的劳动,同样也是创造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商品中劳动含量的缩减性变动才是创造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相似文献   

5.
价值并不是由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非劳动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价值的源泉只能是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承认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价值,是对劳动价值论认识的退化,具有为制约辨护的性质,也会使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不战而胜”。  相似文献   

6.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活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物化劳动是价值的物质载体,但不创造新价值.先进科学技术并不能创造价值;服务业的劳动也参与价值的创造;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由我国的经济制度决定的,同时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在价值生产或资本生产中,作为可变资本的活劳动是创造新珍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而作为不变资本的物化劳动,其中包括由科学技术“物化了的知识力量”的劳动,同样也是创造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商品中劳动含量的缩减性变动才是创造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相似文献   

8.
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极大地扩展了马克思的生产劳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极大地提高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能力,它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影响主要是对生产性劳动本身的影响,并不会改变劳动是价值唯一源泉的正确性。具有多功能的商业能创造价值,这与马克思的“商业劳动不创造价值”的观点并不是对立的,是新的形势下对其理论的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琼·罗宾逊的剥削理论以要素分配论为基础;马克思的剥削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为基础;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剥削的理论,是对我国是否存在剥削问题进行解释的基础;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剥削现象的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在劳动价值论的研究中,所以难有共识和定论,重要原因之一是许多相关重要概念或范畴含义不清。基于此,本文对“价值实体”、“劳动形态”、“劳动含量”、“复杂劳动”、“一般劳动”、“新价值”、“剩余价值”、“价值劳动”、“价值结构”、“价值整合”、“社会价值”等重要范畴进行了辩证分析,提出了过去活劳动的物化也是创造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特别是科学技术是创造新价值、剩余价值和超额价值的源泉;剩余价值有三层含义等重要新结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它经济学著作中所考察的劳动,主要是分工协作的共同劳动即“总体劳动”。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都是“总体劳动”中的必要组成部分,都是生产劳动,都创造价值。资本家作为生产指挥者的劳动,其管理劳动是生产劳动,也创造价值。当代社会的劳动可分为科学技术劳动、经营管理劳动和直接操作劳动。科学技术劳动和经营管理劳动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和价值创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产要素是使用价值的源泉,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价值理论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生产要素的所有权是价值分配的决定因素。认可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能否定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一元论,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先进科学技术自身并不能创造价值,但是科学技术在价值创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科学技术在价值创造和价值转移中的作用,认识到价值创造是一个系列过程,必须从社会整体的,历史的观点来分析价值创造。  相似文献   

13.
财富创造与价值创造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同样是创造价值的源泉,马克思传统的劳动价值论中狭义的“劳动”内涵,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拓展。财富的创造函数不是一元函数,而是多元函数,各生产要素都在财富创造的过程中做出了相应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只有对价值源泉的劳动从逻辑上加以肯定,并在实践中结合社会分工与协作发展的特点赋予劳动的时代特征,才能正确把握形成商品价值源泉的实质内涵。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源于社会分工与协作而引起的劳动多种具体形式的发展,使劳动的整合效应无论在一个企业内部还是在全社会范围内都大大增强了,出现了劳动过程和生产过程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错位与分离,总体工人作为劳动过程中分工与协作的产物,必然共同创造价值。现代价值源泉观标志着生产劳动概念与时俱进,是解读价值源泉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劳动价值论要发展,在我国当前形势下面临着新的问题需要解释:第三产业中绝大多数部门的劳动都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我国私营企业主的劳动具有“协作劳动”和“剥削劳动”两重性质;我国允许按生产要素分配不是否定劳动价值论,也不是肯定生产要素价值论。  相似文献   

16.
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仍然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其他因素包括知识都是价值创造的条件,同时,知识却使同量劳动创造的价值量大得多,即知识对价值创造具有乘数作用,这就是知识价值。对知识价值的认同,是在新的经济时代下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也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劳动价值论要发展,在我国当前形势下面临着新的问题需要解释:第三产业中绝大多数部门的劳动都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我国私营企业主的劳动具有“协作劳动”和“剥削劳动”两重性质;我国允许按生产要素分配不是否定劳动价值论,也不是肯定生产要素价值论。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工资实行按劳分配的劳动报酬形式,是劳动者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在私营和外资企业中,工资依然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而非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利息收入是非劳动收入,但是非劳收入并不等同于剥削收入.  相似文献   

19.
价值理论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当.斯密一方面认为劳动创造价值,另一方面又认为工资、利润、地租是价值的三个源泉。斯密双重价值理论的提出,成为后来价值理论争论的根源,并形成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不同理论解释。萨伊等循着工资、利润、地租是价值的三个源泉的思路,提出了效用价值论,认为生产要素都参与了价值的创造,因而必须参与分配;但他们又对生产手段与收入来源作了区分,认为资本所有者和土地所有者获得收入是依靠生产要素的私有权。马克思从劳动价值论出发,认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但并不认为只有创造价值的人才有“资格”参与价值分配;分配关系是由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决定的,人们在生产过程的关系,最重要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客观看待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应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劳动价值理论区分为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理论一般和用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特殊;正确认识这一理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特点,应当区分活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和物化劳动是创造价值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物化劳动能否创造价值和应不应该参与价值分配等范畴,以便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肾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