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离不开对具体国际条约的具体分析。就国际人权法来说,由于国际人权条约的法理学基础是自然科学,国际法上的人权根本上是一种道德权利而非法定权利,因此,国际人权条约对缔约国的国内法不产生直接的法律效力。与此同时,国际人权法条约执行体系中也显示出国内法优越于国际法的特点。然而,在具体的国际政治架构中,国际法与国内法在人权保护上有着相当复杂的关系。人权国际法与国内法的一个现实的发展趋势是:在世界政治、经济逐渐一体化的情形下,国内法的权威性与绝对性相对减弱,人权的国际干预增加,经济手段将可能成为最主要的国际人权法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2.
国际法与国内法是两个平行的法律体系。国际法与国内法协调发展是当代国际生活的基本要求。我们既反对颁布国内法去否定公认的国际法准则的错误倾向,又反对打着国际法的旗号,以人权来否定国家主权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的新阶段、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全球化既改变了国际体系的行为主体,也改变了国际体系的结构状态及国际体系的行为规则。在这种情势下,世界各国将在更高层次上共处,从而使国际法从共处法走向合作法;同时,频繁的国际活动,特别是国际贸易的急剧增长,在客观上必然要求国际法从软法走向硬化,并不断地成文化。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其在商业和其他场景的广泛运用给国际法带来了一系列挑战,而人工智能在技术上的治理需求和主权国家治理的有效性意味着国际法规制是人工智能治理必要和可行的途径。当前,人工智能的国际法规制总体不成熟,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形式和内容上分别以国际软法和间接规制为主。数字经济背景下人工智能对国际法的挑战体现了国际法原有规则的滞后性和国际法规制作为一种国际治理方式的局限性。相应地,以国际法规制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治理全球合作路径应当包括国际法自身的更新及其与其他国际治理方式的协调。对我国而言,在国内层面完善人工智能规制体系的同时,应当鼓励和支持多元主体参与各层面的人工智能国际治理。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法总体从碎片化向共进化的发展进程中,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和促进自由贸易的国际法正自成体系地平行发展。同时,这两套国际法体系由于机制原因而产生包括碳贸易机制和单边减排措施在内的规则上的交叉议题。这些议题交叉现象虽非不可调和的冲突,但自2010年以来频繁爆发的气候与贸易争端案件,已使气候与贸易国际法规则的适用面临困境,短期内可通过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经由司法造法进程逐步解决气候与贸易议题交叉的规则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6.
探讨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离不开对具体国际条约的具体分析。就国际人权法来说,由于国际人权条约的法理学基础是自然法学,国际法上的人权根本上是一种道德权利而非法定权利,因此,国际人权条约对缔约国的国内法不产生直接的法律效力。与此同时,国际人权法条约执行体系中也显示出国内法优越于国际法的特点。然而,在具体的国际政治架构中,国际法与国内法在人权保护上有着相当复杂的关系。人权国际法与国内法的一个现实的发展趋势是:在世界政治、经济逐渐一体化的情形下,国内法的权威性与绝对性相对减弱,人权的国际干预增加,经济手段将有可能成为最主要的国际人权法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7.
谭玖菊 《大众商务》2010,(6):204-204
国际法从很久以来就已经在关注解决国际互联网管辖权的问题,然而,网络案件所具有的特殊性已经使得传统的国际管辖权法律体系不能予以适用。在国内法院继续和这个问题做斗争的时候,国际社会已经拖延不前。在更复杂的问题上,国家经常有分歧的实质性互联网法规和政策。  相似文献   

8.
对于内国法律而言,刑法的处罚不及于国家,这是毋庸置疑的。与之对应的是国际法领域中国家的刑事责任问题的讨论。在国际法框架下,国家作为“集合性”的国际法主体,当然享有国际法所赋予的主体权利,但是,也必须承担国际法所规定的义务。所以,国家对其所犯下的国际罪行,无论责任形式如何,其对国际责任的担当是理所当然的,所以更多讨论应该在于国家承担刑事责任应采用的责任原则以及使用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我国反避税工作日益加强,在反避税工作中应用国际法原则已成必然;反避税工作中应用的国际法原则包括: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国际合作原则和忠诚履行国际义务原则;国际法原则的应用,有助于维护我国的税收权益。  相似文献   

10.
面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国际社会有必要团结起来,以“生态安全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原则”为基础,来共谋共建相关国际法律体系。中国也应积极履行环境保护的国际义务.并在国际法视野下提高我国公民的环境法律意识、完善我国环境保护体系建设,并积极利用国际机制保障我国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1.
国际法从很久以来就已经在关注解决国际互联网管辖权的问题,然而,网络案件所具有的特殊性已经使得传统的国际管辖权法律体系不能予以适用.在国内法院继续和这个问题做斗争的时候,国际社会已经拖延不前.在更复杂的问题上,国家经常有分歧的实质性互联网法规和政策.  相似文献   

12.
国际法体制是对国际政治的规范与构架.美国独立后,曾长期奉行孤立主义的对外政策,此间对国际法(国家间条约)一般能信实遵守,它与其它大国之间的一些重要国际实践还曾对国际司法仲裁制度的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为美国力量的攀升提供了平台,美国进入主动寻求利用国际组织、构建一般国际法体制来维护和增进国家利益的阶段.总起来说,美国对建立现代国际法体制作出了贡献,但美国对待国际组织的某些实用主义态度影响了国际法体制的效能.美国应更积极主动地与其他国家一道,致力于世界争谐秩序的重建.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来,国际社会格局的改变,导致了国际法的制定形式较此前有了明显的变化。国家集团的形成,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对国际事务的广泛参与,在赋予民主新含义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国际立法民主只是一种治理形式,作为工具,其不可避免地具有双面性。只有建立在对民主这一充满弹性的概念辩证认识的基础上,才能不断通过强化国际法的民主来提高国际立法质量,从而在法律的正当性和科学性方面增强国际法的拘束力。  相似文献   

14.
在对数据资源国际法规制的性质和由来、国际法在当前数据资源规制中的实践成效,以及数据资源国际法规制存在的缺失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立足我国网络强国战略的推进,探讨数据资源国际法规制法律体系和机制的优化路径。提出: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发展中国家要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数据资源的国际法规制进程,逐步打破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局面,在既有各合作框架基础上就部分关键问题尽快达成共识,在遵守《联合国宪章》原则精神的前提下推动数据资源治理的国际公法或国际习惯法的制订和实施,以促成数据保护国际法体系,提高数据资源国际法规制的法律效力,并引导其朝着有利于国家利益保护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衍生于气候变化制度的国际碳基金由不同国家、国际组织创立,虽然在治理结构上多采用共同基金的形式,但却归属为不同的国际法体系。即不同基金用于相异的国际法履行过程,所产生的制度功能具有异质性。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全球行动中地位特殊,且在推行"一带一路"等新型国际合作机制中也大量涉及气候项目,应当吸取国际碳基金的运行经验来设定有利的环境国际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16.
目前比较通行的国际经济法学教材存在四个突出问题:教材结构体系过于复杂;教材中的基础理论薄弱;世界贸易组织法的地位不突出;国际法规范和国内法规范比例失调。在今后教材编写中,应当进行相应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国家对其进行国际法不加禁止的活动所引起的有害后果应承担国际责任,这在国际社会已得到普遍认可。但对于国际损害责任的法理依据仍有很大分歧,还有许多实践中的问题亟待解决。国际损害责任的法理基础应建立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严格责任和公平说之上。国际损害责任适用于私人的活动,赔偿一般限于直接的有形的损失,求偿可采用外交或法律的程序。  相似文献   

18.
对国际法发展进行时空考察是国际法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国际法发展是时空的统一。国际法有古代萌芽和西欧中世纪的源流,自17世纪诞生之际仅是调整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地域性法律规则。此后随着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国际法开始了全球化进程,终于成为全球唯一的调整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法律规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又进一步立体化发展,分别扩展到海洋和太空,以适应全球问题新的挑战。中国必须对此有所对应。  相似文献   

19.
学界对国际法渊源的定义莫衷一是。《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不是对国际法渊源的权威表述。只有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是国际法的渊源;一般法律原则、司法判例等仅是国际法的辅助渊源。  相似文献   

20.
学界对国际法渊源的定义莫衷一是。《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不是对国际法渊源的权威表述。只有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是国际法的渊源;一般法律原则、司法判例等仅是国际法的辅助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