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要在2020年初步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如果说创新型企业的建设是实现该目标的核心.那么创新型城市则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成若干个区域性的创新型龙头城市,才可能形成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创新。可以说打造区域创新龙头是实现创新型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创新型城市创新文化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文化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驱动力。首先论述了创新型城市与创新文化的内涵以及创新文化对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作用,然后分析了创新文化建设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建设创新文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党中央、国务院确定了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这是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精神.以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积极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全社会创新.争当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合作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知识产权战略是推动产学研合作进程的重要环节,本文从高职院校知识产权管理中出现的组织管理松散、管理体系薄弱、政策导向偏失、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校企间诉求差异大、社会认可度低等问题出发,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健全管理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明确代理机构的权责、发挥政府引领作用等五个方面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政府政策如何有效引导企业创新一直是各国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理论层面上,基于对政府创新政策历史演变的详细梳理,探讨了创新型试点城市政策与传统创新治理政策之间的差异,分析了试点政策如何通过优势互补和产学研合作途径影响企业创新活动。实证层面上,将发明专利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接,构建更为全面的微观样本,系统检验了创新试点政策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创新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微观企业的创新能力,表现为促进专利数量的增长和推动企业技术领域的扩展。与传统创新治理政策的主要差别在于,创新试点政策对于企业技术多样性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2)创新试点政策特有的治理理念在政策传导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中,优势互补的创新格局促进企业专利数量的增长,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模式从专利数量增长和技术领域扩展两个层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3)各地区政策执行能力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的政策效力最强,提升了企业的专利数量和技术多样性;中部地区的政策只能提升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西部地区的政策对于企业创新能力没有显著影响。(4)不同类型企业的政策收益不同,国有企业受政策影响最为明显,其专利数量和技术多样性均出...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加快建设创新型企业,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这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和部署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理论上对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和本质进行了探讨,通过案例分析,研究了国际优秀钢铁企业在产学研合作创新领域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成果。对合作创新案例进行了分析,对未来钢铁行业产学研的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为钢铁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实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研究成果与不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目前国内外对创新型城市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了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内容、评价指标体系和路径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目前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发展需要构建区域协同的国家创新体系。现有研究表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的实施有效提升了试点城市的创新水平并带动了其他城市的创新发展,但其是否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有待进一步研究且缺乏经验证据。本文认为,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会促使试点城市的创新环境改善、创新要素聚集和创新能力提升,从而推动创新创业活动的增加并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由此产生的合作创新需求增长以及合作创新环境改善会进一步促进试点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创新合作,进而有利于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且试点城市的合作创新能力越强、合作创新环境越好则这种区域协同创新促进效应越强。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2003—2019年276个地级市的数据,用人均合作专利数来刻画城市间合作创新水平,进而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试点政策对城市合作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的实施对试点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合作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该结论在经过删除省会城市样本、PSM-DID检验、试点时间滞后处理、控制其他试点政策影响、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表明试点政策有效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试点城市的创新创业活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表明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可以通过加快试点城市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来促进区域协同创新;试点政策的区域协同创新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比中部和西部地区更为显著,表明提高合作创新能力和改善合作创新环境有利于该政策效应的充分发挥。相比已有文献,本文从区域协同创新视角拓展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政策效应分析,并为创新型城市建设对区域协同创新的促进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从创新创业活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两个方面进行的作用机制分析以及地区异质性考察则有利于试点政策的完善和区域协同创新的推进。本文研究表明,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在加快试点城市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因此,应继续大力推进和推广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构建布局合理的创新型城市网络,并强化创新合作和创新驱动,进而推动形成区域协同的高水平国家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发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是财经类院校创特色的重要战略,本文分析了我国现阶段财经类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现实性与可行性,并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合作模式、制度建设、基础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全球范围内竞争的加剧,技术创新呈现出了创新投入加大、技术变化速度加快等特点,单靠企业自身能力已难以满足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外部的压力需求。在这种背景下,产学研合作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普遍选择。本文对秦皇岛市产学研合作创新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提出了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美国产学研合作的历史进行分析,从而给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指出当前我国应该加强科技与教育的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创新发展:推动工业与大学的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合作共赢;转变政府职能,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引导产学研合作.  相似文献   

13.
2008年我国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伟大实践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全方位改革开放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社会事业文化全面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壮大。  相似文献   

14.
创新型城市建设离不开财政政策的支持。比较和分析国际各大城市财政政策支持城市创新的工具和路径,指出深圳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过程中需转变政府角色、明确财政政策目标并灵活选择财政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投入不足.校企联合基础薄弱,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以及产学研合作理论研究滞后等。因此,高等学校职业教育应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校企合作力度;建立多样的产学研合作形式;构建产学研结合的良好运行机制;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保障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学研合作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产学研合作促进高职教育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其保障机制是产学研合作顺利开展的保证,同时推进产学研合作不断发展,不断深入。目前产学研合作保障机制缺失,严重阻碍了产学研合作的开展,探索保障机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贾昌全 《全国商情》2010,(12):24-26
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是区域创新系统中的一种重要合作创新模式,对于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重庆市大中型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发投入与合作创新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发现了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产学研合作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教育、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根本途径。在21世纪知识经济的时代,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吉林省要想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提升经济实力,必须加强产学研合作创新,才能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9.
产学研合作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学研合作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关键,也是我国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要着力解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所存在的五个问题,提出了解决产学研创新合作困难的四条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政策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和发展我国国家创新能力和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运作模式为基础,对我国现阶段产学研合作的政策设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