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湖北洪湖方言中的两类状态形容词:带后缀的状态形容词(甲类)和“冰凉、通红”一类状态形容词(乙类)。由于洪湖方言中乙类状态形容词并不多见,词例很少,因此只从构造、语义及功能等方面重点考察了甲类状态形容词。此外,文章还对与甲类状态形容词功能相当的四字格形容词做了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2.
奇妙的传播语言:方言——浅谈节目主持人使用方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竹 《企业家天地》2006,(3):138-140
近两年,全国各省市广播电视方言类节目“异军突起”。方言这一“奇妙的传播语言”在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产生了神奇的传播效应,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节目主持人如何在节目中正确、得当地使用方言不容忽视,值得有识之士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哇塞”原是闽南方言,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在台湾流行开了。最早传入大陆应该是在80年代初,首先流行于开放的沿海地区。其中,“哇”就是第一人称代词“我”,而“塞”则是一个表示性行为的动词,是很不文雅的词。这样一个主谓词组.它的宾语省略了,但是意思还是很明确的。  相似文献   

4.
铜陵先秦时属吴国,该地方言类属吴侬软语,颇具特色。铜陵方言四字俗语众多,其中含有虚词"不""里"的词语使用得更是频繁。细究这些词语,并与普通话及其他语言变体相比较,可以研究"不"在词中地位,确定了词中缀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词化理论和语义成分分析法,着重探讨英语“名词+ly”类形容词的词化模式、词化能力和词化特征。研究发现:(1)英语“名词+ly”类形容词的词化模式可概括为“名词+特征+X”;(2)各首位语义成分的词化能力不等,按“人物名词+ly”词化模式整合而成形容词的词化能力最强,其次分别是“时间名词+ly”类形容词,“物质名词+ly”类形容词,“其他名词+ly”类形容词,“状态名词+ly”类形容词和“动物名词+ly”;(3)英语“名词+ly”类形容词表示名词词根所反映的基本特征,在词化过程中词义有所延伸,但极少存在“隐喻死亡”现象。  相似文献   

6.
付强 《现代经济》2003,(3):53-54
物业一词来源,今存两种说法。其一,“外来词”之说: 例证:《物业管理概论》(中国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岗位培训指定教材之一,建设部房地产业司编)称:“物业是由英语‘Estate’或‘Propergy’引译而来的,含义为‘财产、资产、拥有物,房地产’等,这是一个广义的范畴”。其二,“方言词”之说例证1:《物业管理运作全书》(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称:“物业一词原来是粤港方言对房地产的称呼,它最早在香港使用,其含义是单元性的房地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重庆方言叠音名词的种类、构成名词方式和叠音前后意义的变化等方面,分析重庆方言名词重叠这一富有特色的现象,客观地呈现了重庆方言名词与共同语的不同特点,比较了重庆方言名词与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名词在构成、表义和语音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这是恩格斯提出的一个著名命题,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读本几乎都引用了这一提法。但遗憾的是,这些哲学读本都是把它当作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中“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的”相对应的续句使用。而没有对其中的“补充”之义稍加考述。如此,“补充”几乎成了一个赘词。难怪许多论著就干脆删去了“补充”,而只述“表现形式”。“补充”一词果真是虚设而可删的吗?否!笔者认为,“补充”一词绝非虚设,绝不可删。因为,在“补充”一词中,偶然性体现出了比只是必然性“表现形式”更丰富更本质的内容。舍“补充”就可不能完整揭示出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9.
仙桃方言中的动态助词和普通话有很大的不同,仙桃方言中不仅有单音节的动态助词,还有双音节的合成动态助词表示复合动态。本文主要介绍了表完成态的“哒”、表持续态的“倒”、表动作性状的持续和完成态的“起”、表已然态的“过”、表未然体的“他”、表临时态的“着”、表进行体的“在”、表短时体的“咖”以及合成动态助词“倒哒”、“过哒”、“哒着”、“倒着”、“他着”、“起着”、“倒在”。  相似文献   

10.
仙桃方言中的动态助词和普通话有很大的不同,仙桃方言中不仅有单音节的动态助词,还有双音节的合成动态助词表示复合动态。本文主要介绍了表完成态的“哒”、表持续态的“倒”、表动作性状的持续和完成态的“起”、表已然态的“过”、表未然体的“他”、表临时态的“着”、表进行体的“在”、表短时体的“咖”以及合成动态助词“倒哒”、“过哒”、“哒着”、“倒着”、“他着”、“起着”、“倒在”。  相似文献   

11.
以阜阳剪纸为研究对象,引入形状文法概念,将其运用于阜阳剪纸纹样演化过程中,构建阜阳剪纸纹样形态推演方法。结合设计条件约束与模糊评价方法,客观地对方案进行评价与筛选;并以灯具产品为载体,将所获得的形态方案应用于设计中,使阜阳剪纸以新的艺术形式再现,促进阜阳剪纸在新时代下的转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清代的况周颐提出:“作词有三要,曰:‘重、拙、大。’”一将“拙”这一范畴定性为词学的三大基本范畴之一。而词发展的盛衰史正体现了词之创作争理论由“拙”入“巧”及由“巧”返“拙”的历程。词经由晚唐五代词人到宋,其音律、构词谜句、营章布局等各方面都从初时的拙率朴陋发展为后期的精巧稳妙,文人作词亦由初期的。率意”到后期的“羽意”,词体从萌生到极盛,由小令的轻巧动长调的工巧。其实也是一种音乐文体从民间之拙动文人之巧的过租。从宋人对词体的理论认识中可以看出,宋人对待词的美学认识并不像对诗那样崇尚老拙古朴。而是“尽态极妍”,以词律之精巧、构思之惠巧、运意之奇巧为“正体”之美。词之由“巧”返“拙”则是一个词学理论诗化的过程。尤其是清代常州派格外标举比兴寄托.求词中深意而提出“沉郁”、“顿挫”、“柔厚”等美学范畴以纠渐派之弊。与宋人普遍追求的“巧”相反,清代中后期词学理论家开始普遍崇尚“拙”。并且他们往往穿透唐宋人词的“巧”,而刻意发掘蕴涵其中的“拙致”。词学理论由“不妨巧”到“巧不如拙”的发展历程,实质上就显示出词由音乐文学之重视音律到传统诗学之重视意境之浑化古拙的过程.从形似到神味的追求,是词“诗化”的一个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英语中.常常为避免重复,使语言简练而用一些词,或一些词的复合结构来代替上文中已出现过的另外的词、短语或句子。这一语法手段英文叫做“替代”(subsdtufion),用于这一语法手段的词则称为“替代词”(subsfitute words或pro-forms)。这些“替代词”用法多样.与其他词的搭配有一定规律.稍不留意便会出错。但“替代”这一语法现象在国内外许多具有权威性的英语语法专著中并未正式列入,也未作较系统地分析,本文拟就三个具有代表性“替代词”one、so、do等的用法,对“替代”这一英语语法现象.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谷”在中古时期有三种读音,而在“谷蠡”中音“禄”,此词中的“谷”受到了双声模式对其语音演变的影响,使得“谷”最终被后面的“蠡”音同化而由见母变为来母字。在古代汉语双音节词语的语音演变中,这种类推机制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对某些联绵词和外来词,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株洲方言中的“的”,用法广泛,除有跟普通话用法相同表定中、状中、中补结构的“的”,的字短语的“的”,表语气的“的”之外,还有表动态、能愿、趋向等几种用法,都是助词。  相似文献   

16.
铜陵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及教学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吴方言的一个分支,铜陵方言语音的结构系统既有吴方言的一般特点,又有其自身的独特方面。本文概述了铜陵方言语音的基本特征.探讨了其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并提出了教学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该文分析阐述了清代“浙西词派”“常州词派”产生发展的不同时代背景及它们的词学主张,从中看出它们在词学理论上的继承、扬弃及发展关系,说明它们都是一定社会时代的产物,共同为清词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对过去重视“常州词派”、忽略“浙西词派”研究评价的现象作了一定的纠偏。  相似文献   

18.
该文分析阐述了清代“浙西词派”“常州词派”产生发展的不同时代背景及它们的词学主张,从中看出它们在词学理论上的继承、扬弃及发展关系,说明它们都是一定社会时代的产物,共同为清词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对过去重视“常州词派”、忽略“浙西词派”研究评价的现象作了一定的纠偏。  相似文献   

19.
从功能和结构两方面考察100名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四级考试作文卷中词块的使用,结果表明,学生存在连接类词块、“名词+后置同位语/定语从句片段”词块缺失,含过去时词块匮乏,“代词/名词+其他动词”词块过度使用等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突出词块的语用功能,增强语境意识.  相似文献   

20.
有“英雄词人”之称的辛弃疾,其豪情勃发、壮士昂扬的“英雄之记号”,自宋迄今,欢迎者无多。其中原因,与其为词坛“变调”而“非本色词”,被称为“长短句之诗”,“为后世叫嚣者作俑”,不合平仄音律难以传唱等有关。这表明“英雄词人”在词体艺术的审美方面,是难以为当时的士大夫读者所接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