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以安徽省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示范县宁国市为例,介绍了宁国市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先进经验,以期为决策部门及执行部门提供参考,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强化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2006年由国务院统一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计划用五年时间,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构建起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新机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以来,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大量增加,经费管理制度框架不断完善。但是在审计和专项调查中发现,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和学校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的安排、  相似文献   

3.
《新疆财会》2009,(5):79-79
为进一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自治区财政厅提出建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约束反馈机制的要求,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资金的预算和执行实行“下管一级”,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综述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意义和内容,指出编好农村中小学预算,是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来健全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确保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
《财会通讯》2006,(4):I0010-I0010
为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进行,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143号)精神,现就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公共财政体系的建设,教育在县级财政中的权重也越来越高。为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问题,2006年开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针对新机制实施后的情况,根据湖北省审计厅的工作安排,我们对随州市曾都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进行了审计。审计结果表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对于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德政工程。然而,要真正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还必须考虑创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高效安全的管理机制和有效的监督机制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成败的关键。笔者认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不仅仅是增加学校经费的问题,它是一个包括学校预算编制、资金国库集中支付、教育资源配置、教育综合改革等在内的重大制度创新,是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财务管理方面的重构和完善,必须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统筹规划、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8.
从2006年春季学期起,我国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了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这一保障机制实施6年来,其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如何?有何意见或建议?全面了解这一问题有助于提出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思路和措施。2012年5月8日,华中师范大学“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课题组就这一问题对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金燕进行了专题采访。  相似文献   

9.
2006年7月1日喀什市与全疆同步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这一机制的实施惠及农村学生,深得民心,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为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投入不足,责任不清的问题,国务院决定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以下简称新机制)。按照国务院要求,2006年5月,教育部、财政部及时组建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改革的各项组织  相似文献   

11.
推进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与市民化制度创新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不利于促进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现状、农民工社会保障与农民工市民化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推进农民工社会保障与市民化的制度创新措施,加快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促进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群体主体,但其身份、社会地位仍处于边缘地带。基于此,文章从组织和员工双赢的视角,以浙江省189名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探讨组织支持对农民工职业发展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在控制社会-人口和人力资本特征,组织支持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支持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各个维度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叶鹏飞 《城市发展研究》2012,19(1):81-85,109
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融合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从社会交往的角度看,农民工城市生活仍然呈现出明显的内卷化特征,表现为交往行为的礼貌性、朋友身份的宽泛性和社区参与的有限性。化解这一问题,促进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融合,需要保持社区的开放性姿态,创造农民工城市社会交往的条件和机会,进行社区管理体制的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工的住房问题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农民工的住房制度嵌入于多元化制度场域中,其背后隐含着国家逻辑、政府逻辑、市场逻辑和生存逻辑,并且这四种逻辑相互交织和互动,最终导致农民工面临着住房制度化困境。因此,需要加强住房制度的顶层设计,并构建新的制度逻辑,达成农民工住房的多重制度逻辑间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
相较于上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与职业能力,且普遍存在强烈的城市融入欲望。故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考察职业能力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转化的促进作用,需考虑社会资本作为新型社会关系在其中的调节效应。本文构建社会资本调节下职业能力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转化促进机理的理论假设模型,借助问卷调研进行计量分析,验证相关假设。结果显示,职业能力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转化的促进作用及社会资本对职业能力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转化的调节效应均显著。鉴于此,应采取积极对策增强职业能力,优化社会资本转化渠道,提升社会资本水平,加速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促进其向市民转化。  相似文献   

16.
出租屋是农民工在打工地的主要居住方式。其基本特征是:大多数位于城乡结合部;大多数建在宅基地上;运作成本低廉,成为出租屋主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来源;显著不同于国外的贫民窟;获得农民工较高的满意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府对出租屋的规划管理具有滞后性;在法律上还没有承认出租屋的合法地位;对出租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有关的政策建议是:高度重视出租屋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对农民工居住的出租屋的研究,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科学制定城镇规划;加快宅基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革步伐;保持"以屋管人"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7.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与农民工市民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前户籍制度改革还称不上是一次彻底的、成功的改革,与加速农民工市民化和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它降低了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和能力,提高了农民工市民化的门槛和成本,人为地造成了农民工和城市居民的对立,成为阻碍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制度瓶颈.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必须以去利益化、城乡一体化、迁徙自由化为目标和方向,在中央的统一规划下,剥离户口所附着的福利功能,恢复户籍制度的本真功能,同时改革嵌入户籍制度之中的其他二元制度,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8.
就业能力对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恩立 《城市问题》2012,(7):96-102
就业是民生之本,提升就业能力可为改善农民工的城市生存发展处境提供基础性条件,进而影响其城市居留意愿。本文基于对上海市1026份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考察这一群体就业能力因素对于其城市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就业能力的五个核心指标中教育程度、就业服务享有、社会网络以及职业类型显著影响农民工的城市居留意愿,而工会参与因素影响不显著;传统变量中只有婚姻状况通过显著性检验。研究显示,适恰的就业能力支持政策将既有助于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职业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其留城意愿、促进我国持续稳定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9.
肖勇  何梅 《城市发展研究》2012,19(4):101-105
通过对湖南省农民工进城务工过程中的子女适应问题进行了调查问卷和走访,结合自身所学知识,重点对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的生活和学习以及人际交往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利用收集整理到的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方法的应用对影响农民工子女城市适应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包括:是否有城市同龄朋友、同学交往、学习成绩、老师态度、流动儿童的性别和年龄等内容,在影响因素中所占比例较高,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进城农民工的主体,他们强烈的市民化需求却因社会保障的缺失而严重受阻。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社会保障缺失的现状及原因、社会保障和市民化需求的迫切性、社会保障与市民化的关联性,提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思路,推进其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