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贸易引力模型是对国际贸易进行实证分析的重要方法。本文以传统引力模型为基础,并结合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实际情况建立模型,定量分析中国与东盟10国农产品贸易的状况。通过对模型的实证检验,得出影响中国与东盟10国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的因素主要有GDP总量、人口数量、空间距离和制度安排等。在此基础上预测了中国与各国的贸易潜力,得出中国与东盟多数国家之间存在"贸易不足",认为双边农产品贸易发展潜力巨大,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国为视角,运用引力模型的"单国模式"对2002-2006年期间中国和133个贸易伙伴的贸易数据进行分析,考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与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近几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同东盟国家的进出口贸易。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加入的第一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双方之间的贸易结构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本文在综述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基础上,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研究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的现状、发展趋势,并对动因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流量为研究对象,应用研究贸易流量的模型,构建出适合双边特色的贸易引力模型;采用面板数据并添加其它36个重要贸易伙伴国作对比,分别将东盟看作一个整体和各自独立变量进行回归。实证结果显示,中国与东盟的传统影响因素,如经济规模、人均发展水平、距离等变量仍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而虚拟变量WTO成员国、华人所占比例等因素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李德军  孙波 《商业科技》2014,(32):21-21
本文运用贸易引力模型,选取2008年至2013年的数据,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双边的贸易带来了促进作用,但其作用程度低于双边经济对贸易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非洲农业在资源、市场和技术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经过50年的发展,中非农业合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双方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而且具有很大的潜力。文章系统分析了影响中非农产品贸易的主要因素,运用引力模型验证了距离、人口、经济规模以及政策等因素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不同影响,指出中国与非洲农产品贸易符合林德定理,双方需求与产品越相似,则潜在的贸易量越大,并基于引力模型估计了双方农产品贸易的潜力和合作重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双边贸易和贸易效应引力模型的研究进展,指出本文的创新之处。然后,通过建立两个引力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中国的静态贸易效应中贸易转移效应远远大于贸易创造效应,而且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之间的差额逐年增长。最后,本文对此做出了解释,并建议未来的研究内容可以集中分析某一特定产业的贸易效应。  相似文献   

8.
陈昭玲  袁珠盈 《中国市场》2014,(22):103-104
本文利用中国与东盟贸易密集度模型分析发现,越南、缅甸、柬埔寨是中国主要出口市场,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是中国主要进口市场。虽然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是东盟国家中中国第一大和第二大贸易伙伴,但其进口和出口贸易密集度指数都不是最高。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为视角,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1995~2011年中国与东盟十国和其他十个参考国家的面板数据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显著促进了中国与东盟的进出口,具有比较大的贸易创造效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与非东盟国家的进出口影响有限,贸易转移效应不明显,因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具有显著为正的贸易效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更加有利于东盟国家。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先行者。由于中国和东盟各国农业处于相同的发展阶段,农业现代化、机械化水平接近,农副产品品种和收获季节具有互补性,决定了中国和东盟农业具有广泛的合作性。  相似文献   

11.
CAFTA早期收获产品的贸易效应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1999~2006年中国和东盟五国早期收获产品(EHP)贸易流量数据,应用贸易比重指数和行业贸易引力模型,评估中国和东盟五国早期收获产品的贸易效应。结果表明,CAFTA对成员国的EHP区内出口具有贸易扩大效应;同时对东盟五国之间和区外国家与成员国的EHP进出口存在贸易转移效应。在CAFTA今后的建设中,成员国应该采取措施,在促进区内贸易扩大的同时,减少对区外的贸易转移,以获得更大的贸易创造。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快速推进使得区域内贸易不断扩大,区域社会总体福利不断改善。但是区域贸易自由化过程中过快的开放和过大幅度的降税会对某些特定地区和特定人群的生产、就业和收入造成一定的冲击。本文从关税理论出发,结合实地调研,以广西龙眼、荔枝产业为例,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对当地龙眼、荔枝产业以及当地果农的生产、就业和收入造成的影响和冲击,并且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结构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认为,我国与东盟各国双边贸易快速发展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即双方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生产能力等方面各有所长,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分工格局,在贸易商品结构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文章提出,发展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应针对其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资源结构、经济结构及经济技术水平,寻求合作领域;遵循经贸合作的双向性,积极吸引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同时鼓励企业走出国门到东盟国家投资办厂;建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协调机制;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构筑产业梯度转移体系。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开始寻求本币国际化的进程。自由贸易区战略和人民币区域化之间有何关联?本文根据人民币的事实境外流通状况和发展趋势,选定CAFTA作为人民币区域化的辐射范围,分析人民币区域化的贸易总量和结构条件后认为:(一)人民币区域化的贸易总量条件已经具备,在贸易结构条件上则喜忧参半;(二)人民币区域化必须具备相应的贸易结算基础,否则人民币区域化将无法得到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持;(三)自由贸易区内区域性贸易逆差在推动人民币区域化进程中有一定作用。最后提出运用自贸区战略的巧实力助推人民币区域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Economic determinants of free trade agreemen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vide the first systematic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determinants of the formation of free trade agreements (FTAs) and of the likelihood of FTAs between pairs of countries using a qualitative choice model. We develop this econometric model based upon a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of world trade with two factors of production, two monopolistically-competitive product markets, and explicit intercontinental and intracontinental transportation costs among multiple countries on multiple continents. The empirical model correctly predicts, based solely upon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85% of the 286 FTAs existing in 1996 among 1431 pairs of countries and 97% of the remaining 1145 pairs with no FTAs.  相似文献   

16.
以周边国家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未来中国对外经济政策的重点.本文使用CEPII-BACI数据库1995~2012年中国对东盟各国的HS-6位数产品的出口贸易数据,探究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前后中国对东盟出口的二元边际结构及其决定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对东盟的出口以集约边际为主,但自贸区的成立有效地促进了扩展边际的提升;中国—东盟自贸区对二元边际都有促进作用,但对集约边际的影响更大.结果表明,中国的自贸区战略仍处于浅度一体化的阶段,应该提高合作水平,向深度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相关指数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东盟的未来取决于和中国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使用贸易强度指数、行业内贸易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进行分析,以此说明中国与东盟之间经济的互补性和形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东盟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 of macroeconomic fluctuations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across-the-board trade restrictions in the U.S. economy.

The empirical results reported show that generalized trade intervention is most immediately affected by wealth transfer abroad through the trade balance and not by a slowing in employment growth. Furthermore, trade restric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a decline in the stock market and aggregate employ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